一
早年,每年元旦前父亲都会从集上或门市部里买回一个日历本,挂到墙上或放到桌上。他说,每天看看日历本上的日子,心中就有数了。有时还在当天的日历上圈圈点点,记上点什么,到了第二天早晨就会准时揭开新的一页,从不耽误掀开新一天。后来,父亲指着日渐变薄的日历本说:“这一天天,不经撕,哎,又这么薄了。”实际上他是在感叹生命的短暂。再后来,父亲不是每天揭日历了,而是问着我们当天的日期,一下子就把日历页数翻过一大摞去,用铁夹夹上。几年前,一场重病过后的亲已看不懂日历了,放在桌上的日历本也没什么用处了,只当摆设。
从炕上到桌上,父亲的眼光常常就在其间游移,有时候盯着日历看,或许他还想翻开每一天的日历,哪怕看看怎样变薄,现在连如此感受岁月的能力也不在了。
日历本,是父亲几十年前就结交下的朋友世家。每年老朋友不在了,又接替上新朋友,年年如此。每年新买了日历本,父亲总是像翻书一样先大略翻动一遍,意思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要好好地伴随着新日历过下去。或许,他要记住重要的日子,我说父亲是想把日子过两遍,一遍是翻着过日子,一遍是真的过日子。父亲说,每一天都要好好过。
二
起初,父亲的日历本是挂在他卧室间东墙上的,他每天早晨一起来便将昨天的日期顺手翻过去,夹到用线绳拴着的小铁夹上,顺便看看今天的日子,假若是重要的日子,就会仔细端详一番,再蹙眉想想当天或最近的大事小情,便顺手记到日历本上。日历本上留着父亲歪歪斜斜的笔迹,有时还画什么符号,我看不懂。出于好奇,我会到近前看看,大都是“某某家某日孩子结婚(二人去)”,“某某家孩子过百岁”,“帮某某家到城里去买菜(孩子结婚)”,“到某某家去做菜”……农村的人情来往真不少,父亲的日历本写着父亲的生活,也写满了乡情,怪不得父亲那么关注日历本呢,里面还有些道道。这些,未必记不住,但写在日历上,就有了郑重,有了记性,也有了随时可以翻看的故事。
日历本,也是父亲每日必看的农村知识教科书。他说,自己的进步很多是在日历上学到了知识和信息。父亲看了日历本就会对我们说:“今年年前打春,明年无春日,按老黄历,孩子不能结婚,其实现在有论的,有不论的。日子好了,每年每天都是春,不讲究这一套老黄历了……”“今年过年到六九五了,天暖和了。挨过冬天,就是春天……”父亲看着日历,数着几九第几天。他还跟我和弟弟、妹妹说着“春打六九头”,说着一年四季,说着“二十四节气”。“明天就是夏至了,这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个讲究必须有。”父亲好像在叮嘱我们,日子的仪式感很强。“后天小满了,快好割麦子了。麦子满仓,你们的学习看把你小满……”父亲说这话也怕伤了我们自尊,这是间接的批评,所以总是说得很轻,但我们心中都记住了父亲的叮咛。过去常听父亲和乡邻们一起议论节气的时辰,譬如:在什么时辰冷,什么时辰热,什么时辰风多,什么时辰雨多,什么时辰好年景,好收成,什么时辰不太好,等等。我越发觉得,日历本上折射着浓郁的农耕文明,父亲看着日历本,学到了不少知识,知识使人进步,而在父亲这里,知识是他的伴儿,没有这些农耕知识,他也不知道和家人和乡邻说什么了。我并非说父亲不懂得亲情表达,而是少言寡语,日历,让父亲变得爱说话,这是真的。
十年前的国庆节回老家,父亲突然问我:“十一国庆节,放几天假?”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五天。”父亲便反问:“国家统一规定不是放七天假吗?你们怎么放五天?”我说:“单位里迎接上级检查,只放五天。”父亲这才相信,这事瞒不过整天看日历的父亲。他很希望儿子跟他多相处一些时日,大概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看日历本时间长了,父亲对日历本上的红数码就看出了门道,不是节假日就是星期天。有一次,他对我说:“以前不知道,那天揭着月份牌(父亲都把日历本叫月份牌)看看,发现过节和星期天都是红色的,这回有数了。”从此以后,父亲便对红色数码的日期喜爱有加,因为他知道,那大都是我要回老家的日子。父亲看日历,看出了像这样的不少的新奇事。其实,这是父亲年老以后的发现,记忆重新被唤起,我心中感到一丝丝的欣慰了。
三
大概有二十多年了吧,我每年都给父亲买回挂历,偶尔外加台历,我把挂历给父亲挂到西间墙上,把台历摆放到东间桌上。父亲只是爱看挂历上的彩图,爱看台历上的健康知识和生活小窍门,对别的就不感冒了,他最爱看的还是别人觉得很不起眼的日历本,日历本成了父亲的钟爱。可能翻篇的感觉已经成为习惯了,这是他对待日子的态度,一旦失去,好像日子就不是日子了。
老家有个“三八”集,父亲常爱去赶集,可又不知道是哪一天。我便给父亲在日历本上把“三”和“八”都一一勾画出来,可几天下来,父亲就把日历本翻乱了,即便有标注,也不知哪天是集了。近几年,父亲大都不翻和不揭日历了,即便守着日历,也不知当天是几月几。不过他常问我和弟弟:“哪天是清明?”告诉他后,再过几天他又会问:“哪天是清明?”我便问他:“有什么事吗?”他说:“没什么事。”到了清明节那天,我跟老父亲说:“爸,今天就是清明节了。”父亲只“哦”了一声,如释重负的样子,这一天,他在为逝去的亲人们祈祷?我不得而知。
父亲的日历本曾伴随着他走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丰富了父亲的农业知识,指导着他农耕、生活,成了他几乎天天离不开的朋友。现如今,八十九岁老父亲已看不懂日历本了,远离了看日子过日子的模式。而我的心却与日历本贴得更近了,因为,我了解父亲与日历本之间的秘密。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