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到一家酒店点了几个菜,并特意点了个“热拌凉”。热拌凉,顾名思义,就是热菜与凉菜相拌而得名。点这道菜的初衷,就是想找回老父亲当年做热拌凉的味道,找回那种品尝热拌凉的滋味,找回那种感觉。可怎么找、怎么品也品找不回父亲做热拌凉的那种味道。说实话,味道和感觉都差远了。有了这种味觉、心理上的较大反差,我又进行了反思,便促使着我因这道菜而写一篇文章。
热拌凉,是家乡山东省平度市的一道有着浓郁地道风味的特色菜,远近闻名,唯平度有,唯平度兴。无论你到哪家饭店,都能如意点到这款家常菜,吃了都说好。而这道菜在别的地方不仅吃不到,而且估计店家大厨连这个名字也不知道。
说起热拌凉来就话长了,不妨先听我讲一个典故。相传在平度朱毛古城,有一孝子擅长烹调技艺,以此为业奉养母亲。眼见着老母亲日渐年老体衰,忧心如焚,整天为老母亲的身体担忧。时至一年的夏日,他想到老母亲最爱吃新鲜蔬菜,就选了最新鲜的西红柿、黄瓜,加入蛋饼、凉粉卷,用麻汁拌匀后,又一想,怕菜凉,伤脾胃,就炒了一些细嫩的肉丝中和菜的凉性,端给老母亲。老母亲一看这五颜六色的菜就有了食欲,便问儿子:“这是什么菜?”孝子随口说道:“热拌凉。”老母亲没听说过这个菜,知道是儿子特为自己做的,尝了尝,感到特别好吃,就叮嘱儿子说:“多做些这个菜,让更多的老人享用美味。”孝子遵母命,精心制作,上市销售,就成了平度一道畅销不衰的菜品。这段典故虽不足信,但却弘扬了孝道,也就频频流传。
热拌凉,生发于百姓,成长于民间。窃以为,不会像上述典故说的那么时代久远,据说兴起于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距今也有四十多年历史了,这道菜,传遍了平度城乡,传遍了大街小巷,不用说大大小小的饭店,甚至家家户户都会做。“热拌凉,不用尝。”的当地俗语,成了这道菜的代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也就是对这道热拌凉菜的最好诠释。
热拌凉的食材主要有:黄瓜、西红柿、鸡蛋饼、冻粉、木耳、豆腐皮、肉丝等,佐料有:麻汁、蒜泥、醋、少量味达美、鸡精、食盐等。做的时候,先将上述食材切段或切丝,一一码在盘子里,将麻汁、蒜泥、醋、少量味达美、鸡精、盐等拌匀。将肉切成丝放碗中,加少许生抽、鸡精等腌制几分钟,将锅里倒少量花生油加热,然后将腌制的肉丝倒入锅中翻炒,熟了出锅,均匀地散摆在已摆好、码好凉菜的盘子上,再把提前调好的佐料倒在肉上就行了,就可上桌了。做成的热拌凉有红、黄、白、绿、黑五种颜色,恰好对应着动物的五脏,暗含着五行说。菜中有肉、蛋、菜、豆、果,寓意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热拌凉,色香味俱全,吊起了人们的胃口。
据报载,2017年,平度“热拌凉”被评为山东名菜,名声大震。不仅走向了省内外,而且走上了国际餐桌。2018年秋,“热拌凉”跟随籍贯平度的中国烹饪大师于永滨先生走进了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使家乡热拌凉在国际市场上“火”了一把;2019年10月29日,摇滚“热拌凉”在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示范表演品尝后,该校校长史蒂文杜内特一边品尝,一百赞叹:“食材搭配非常新鲜,味道太好了!”“来自中国的美食,棒极了!”家乡以一道美食点亮一座城市。
在农村劳作了大半辈子的老父亲不仅谙熟庄稼地里的活,更精通餐桌上的“活”,他当年曾是老家周遭有名的大师傅,不仅走村串户去做菜,而且也走出村子到十几里外的村子里去做过菜,他做得菜很地道,尤其是做得“热拌凉”特好吃,凡是吃过他做“热拌凉”的人都吃服了。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从部队回来探家,父亲做了一桌子家常菜,我基本吃过,唯独有一道菜没见过,更别说吃过了。我便问父亲:“爸,这个什么菜?我好像以前没见过。”父亲一五一十地说:“这叫‘热拌凉’,咱这里都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叫:‘热拌凉,不用尝’,就是说,不用尝,肯定好吃。”这句顺口溜,我是最先听父亲说的,从此就记住了“热拌凉,不用尝”这句话,因押韵合辙,说起来、听起来,都很好听,当时就暗自佩服老父亲懂得还不少。此后到酒店里也爱点这个菜。我有时点菜还故意不说名字,就说点个“不用尝”,服务员一听就知点的是“热拌凉”,不由哈哈一笑,就把“热拌凉”写到了菜单上。
热拌凉,土里生,土里长,成了家乡的一道家常菜,遍布城乡和大街小巷;热拌凉,越做越兴旺,做成了平度的一道品牌特色名菜,走上了国际餐桌上。此时的我不由哼出了那句“热拌凉,不用尝”。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