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0
分享

七夕的雨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我们这地方习惯叫“七月七”,现在大都叫“七夕”,我认为不太正确,因“七月七”白天也过,要吃“巧饼”。“七夕”只是七月初七晚上的意思。网络微信时代,也就“蟹子过河——随大流”吧,题目也不情愿地写为《七夕的雨》吧。光写“七夕的雨”,字里行间还没见着点雨星呢,看吧,马上就来了。

上午到理发店正理着理发,理发师的老公忽然闯进来说:“掉雨星了”,我说:“我来时天还好好的。”他接着说:“看着没有雨,下不大。不过真怪了,每年到‘七月七’,多多少少都要下点雨。”他这话说到了我心里,我一直也就是这么想的,不由勾起了我对儿时过“七月七”的美好回忆。

记得儿时的雨真奇怪,有时明明看着好好的天,说来就来了,尤其是应验了节日什么的,真灵!那就更奇怪了。譬如,到了清明节前后,那时农村人还不大会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只会说:“清明能下雨啊!”结果真就下了,有时虽说下几个雨星,但也算下过雨啊!;每到了农历五月十三,母亲常会说:“今天是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能下雨。”可不,几乎这天都能下雨。当然也有不下的时候,那是关老爷有事没磨刀;每到了夏日的正晌午时,下雨带着霹雷火闪的,祖母就说:“这是秃尾巴老李给娘回来上坟,上完坟就回去了。”可不是,一会儿就不下雨了,引得我全家一阵哈哈大笑;到了每年的“七月七”前,记得母亲常说:“‘七月七’前后能下雨啊,怪了,几乎年年这样。”祖母接过话茬说:“那是织女怨怨的哭,你寻思一年没见着牛郎和两个孩子了,每年就见这一遭,她能不哭吗?”由祖母的这句话,我自编了一句歇后语:七夕的雨——织女的泪。

我正在写着《七夕的雨》,妻过来说:“我想出去打回羽毛球,结果一看活动场上下雨了。”我说:“下雨就对了,我正在写着七夕的雨,上苍算给足了面子。”既然下起了雨,那就接着雨写吧。

上面说的七夕节前后降雨,其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每年的七夕前后,高温高湿且昼夜温差明显,容易在下午或黄昏形成对流气团,造成阵雨。这跟“乞巧”一样,是一种巧合。

不过,这七夕的雨与千百年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巧合到一块儿,就有得说头了,那就被赋予了更多浪漫和情感的色彩,为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增添了几分朦胧与梦幻。儿时就常听大人们说:“‘七月七’的雨,下着一阵一阵的,那是觉着怨,想想再哭,想想再哭。”也有人说:“那是一年不见,缠绵不断。”儿时听着他们(她们)这么说,还觉着真有意思呢,能把神秘的美丽传说与大自然规律结合在一起,真是美谈和笑谈。

七夕的雨,不光在民间说道,也悄然走进了唐诗宋词里。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喜欢以七夕的雨为题材进行创作,常被用来形容爱情的缠绵和不易,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描写了七夕雨的美景,而且抒发了作者对爱情的感慨和向往。

唐朝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笔下的七夕,是在清冷的夜色中,女子手拿着小扇,轻轻地扑打着流萤,抬头仰望着星空的无限遐想。而今,我愿借这七夕之雨,化作点点星光,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宋代词人秦观在《鹊桥仙》中是这样写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道出了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凄美与珍贵。七夕的雨,已化作他们相思的泪,落在人间,成为无尽的柔情与期盼。

七夕的雨,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一种文化寓意和情感的寄托,还是世人的向往和期盼。它让人们在欣赏雨景时,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不易,共同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乔显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