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处暑。一大早,我就见微信朋友圈、歌大群里发上了各种处暑的帖子。有的说了:“处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的写诗抒怀:“烈日尊时南向循,一年酷热渐藏身。凝观玉露莹莹闪,瞭望蓝穹邃邃深……”有的这样写道:“暑去又一秋,珍待此时心……”这些都写了对处暑发自内心的感受。其实,我总感觉处暑的特点并不明显,所以总爱低调写处暑。
处暑,《辞海》上这样解释:“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8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位置达黄经15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时三伏已过,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南下次数开始增多,气温急剧下降,气候转凉。北方大部地区雨量日益减少;江南雨势强度增大,雨时多阵发或间隙性,雨后天晴,空气清新……”《辞海》从节气、时间、太阳位置、气温、阴晴等多个角度解释了处暑节气。言简意赅,读来一目了然。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这一候描述的是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二候天地时肃。这一候表示气温开始下降,万物开始凋零,肃杀之气逐渐显现,树叶草木开始发黄;三候禾乃登。这一候说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成熟,开始收成,五谷丰登。
儿时教过我们常识的老师曾是一位私塾老先生,他深有感触地说:“处暑,出暑。只要你们记住处暑的谐音‘出暑’就行了,天渐渐凉快了。”当时听着他的话,我心里渐渐清爽起来,也就对处暑的解释记得特别牢固。
今天打开手机,就听央视著名主持人刘芳菲这样解释处暑:“处暑节气到,处暑节气的风吹来的是夏天的休止符。《说文解字》上说:‘处,止也。得几而止。’我们来看一下处这个字,它的繁体字当中呢,有一个‘几’字,那么也是告诉我们要找个小凳子坐下来,歇一歇。处暑是过渡,如果说大暑小暑预兆了炎热的到来,那么处暑则像人间的一座桥,连接着夏热向秋凉。这个时节天地气息极其不稳,北方‘秋燥’来袭,南方‘秋老虎’发威,虽然暑气未消,但是早晚渐凉,我们出门还是要加件衣裳。处暑也是收获的季节,池塘的荷叶枯萎,荷花结成了莲蓬。开渔节在即,鱼虾蟹贝也都蓄势待发,正所谓‘处暑鱼速长,一天肥一寸。’既然古人很早就告诉我们,在这个节气要找个凳子坐下来。那么我们也不妨在出暑的时候,忙里偷闲歇一歇,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边云卷云舒,调整心境,平和淡泊。祝大家处暑愉快!”美女主持刘芳菲,不仅电视节目主持得好,而且对“处暑”节气总结的恰如其分,让人们感受到了处暑节气的诗情画意,在她的娓娓道来中了解了处暑节气的丰富内涵。
处暑的来临,也意味着终与炎炎的夏日告别,处暑,从狂热里姗然醒来,携带着阵阵清风,进入真正气象意义上的秋天,秋高气爽,天气渐渐凉爽,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这就有点秋天的韵味了,这对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最喜得便是处暑的凉爽。“粤近处暑烈日炎,寝食不安难休歇。期盼天秤速来到,携风带雨除酷热。”这是人们告别夏热、期盼秋凉的生动写照。
作家高翔老师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一节中写道:“暑热的手,在柳叶上滑动着最后的依恋,但该走的毕竟要走,一如该来的毕竟要来。不用商量,太阳的一个眼神就已经心领神会。农人的爱情,在枝头渐次丰满。鼓鼓胀胀地等待,随着叶子帆船的滑翔而启程。天是高了,一颗滚烫的心渐次淡定,与一朵两朵白云,在一个高度里,讨论着生命的来和归。处暑,从狂热里姗然醒来。”高翔先生似乎在用诗般的语言来写处暑,写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从生活中来,写到了读者心里,处暑就像是老朋友一样,在他心中信手拈来,成了人们秋天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处暑在他的笔下也变得灵动起来。他写“天高云淡”,不是写天高了,云淡了。而是用拟人手法,写成了“对话”:“一颗滚烫的心渐次淡定,与一朵两朵白云,在一个高度里,讨论着生命的来和归。”处暑更有了鲜活的生命意义。
老古语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其实就是说的立秋、处暑时节,不时有秋雨降临,提醒着人们:天气转凉,添加衣裳,早晚注意保暖。
处暑的来临,秋天的美景也渐次铺陈开来,天高云淡,此时的天空越来越高,天上的云彩越来越淡,越来越美,人们常说的真正的蓝天白云就是这个时候,这样的美景,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又是一年处暑日。处暑的到来,给人们从夏热中渐渐带来了凉意。“天凉好个秋”,其实就是指处暑说的。处暑,给人们对秋凉带来了盼头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