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2
分享

话说重阳节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这首歌,也会深情地唱起这首歌。歌声常会把我带到当兵遥距家乡几千里之外向父母祝福老人节的年代。每年的这一天,无论是过去戍边于几千里之外,还是后来身处家乡,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关于重阳节的记忆,想起那些与家人、长辈共度佳节的温馨时光。如今父母不在的老人节,我也不觉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这才真正体会到了这首歌的深情。我便打开“小爱智能音箱”,点出《九月九的酒》这首歌,歌声声声敲心坎,也丰富了我的想象,我便想在这里说一说重阳节。

重阳,《辞海》上这样解释:“节令名。在夏历九月初九,亦称‘重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杜甫九日诗:‘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重阳节,这个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九”是“阳”的意思。九月九日也就是阳月阳日,所以这天称为“重阳节”,也称“双九节”,因这天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还称“登高节”、“菊花节”。

说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人桓景曾跟着一个得道成仙的费长房学求道,学习法术。桓景废寝忘食地苦学,造诣很深。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初九这天,你家将有大灾,轻者病倒,甚至丧命。他给了桓景一包茱萸叶和一盅菊花酒,并密授了辟邪的用法。让家人作绛纱,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臂上,登高饮菊酒,可以避祸。桓景听说信以为真,并按照费长房的嘱咐去做。果然第二天回家一看,鸡犬都暴死了,全家人因“饮酒登高”得以幸免。后来,有钱的人们在头一年就用各种杂粮和菊花造酒,等重阳节这一天都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茱萸,这些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个习俗一直传到现在,人们到了重阳节这天都会大吃大喝,然后成群结队去游山,叫做“登高”,意思是可以长寿免灾。重阳节饮酒登高的传说不仅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

小时候,对于重阳节的理解并不深刻,只知道这是一个可以登高、赏菊花的节日。祖父先后在莱阳专署、掖县(今莱州)税务局工作,几乎每年的中秋节都回老家住一个多月,住到天冷了就回去。记得有一年的九月初九日这天,祖父背着手往外走,祖母急促促地说:“你还不快跟着你爷爷去。”我虽不明就里,但却爱跟着祖父出去玩。祖父在前面慢慢的大步走,我就在后面小步快撵紧紧跟。走到了“八路崖”就开始上坡,上去坡有一段平整的地方,就像生活中一段回味、思考的余地,也就像泰山上天街那段相对平坦的地方,给人一个缓冲。接下来,就到了“街埠”(或阶埠),就是步步登高了(后来才知道,过重阳节到这里最有深意),到了街埠(阶埠)顶,又是一段平坦路,且有一段弯路,这让人容易联想和思考人生。再走不多远就到了“吼哼窝子”。站在高处往来处一看,从低处往高处一路走来,既有直路,又有弯路。现在想来,这不就是人生吗?且还有重阳节登高长寿避灾之意。

重阳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是赏菊。菊花,以其高洁、坚韧的品质,成为了重阳节的象征。记得儿时的重阳节常跟着祖母到村北头的一位乔永玉爷爷家欣赏各种菊花的美景。他家的门前、天井里栽着多种多样的菊花,色彩斑斓,煞是好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盛开如盘,让人目不暇接。回头想想,那时在欣赏菊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菊花所代表的那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结婚成家以后,父母的心事小了,母亲便有空也喜欢养花了,在我的印象中,她最钟爱的就是菊花和月季了。每年的重阳节前后,几盆菊花在葡萄架下盛开,那是母亲的最爱,那是我们的喜欢。我在庆祝庆贺节日之余,总爱徜徉于葡萄架下,赏菊。因是母亲亲手栽培的,我在欣赏菊花美时,并慢慢咀嚼着母亲付出的辛劳和母亲的期待。“母子同心”,我隐隐感到了母亲栽培菊花的愿望。这位先后荣获两届“全国三八红亲手”的老人,竟平凡得如菊花一样。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丰富。除了传统的登高、赏菊等活动外,现在还有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来庆祝这个节日。比如社区组织的敬老活动、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都让重阳节更加充满了时代感和现实意义。重阳节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也彰显着丰富多彩的魅力!在这里,我要祝天底下所有的老人重阳节快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