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离开家乡来到小城已二十七载了,但家乡始终萦绕我心头。过去耳闻目睹的许多人和事,常在我眼前晃荡,村庄、山川、河流、田野、房舍、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乡愁,挥之不去。回老家的时候,常和亲朋好友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着过去的家乡往事,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也常和家乡父老乡亲们一起议论过家乡的一些地名,觉得有些有意义,有些有意思,有些还带有神秘的故事色彩。这些地名就是一个文化符号,铭刻着那个地方的历史和一段段故事,传承着一个地方独具特色人情世故,能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和茶余饭后的精神享受。
我的家乡山东省平度市乔家村,是一个山清水秀、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村庄,且是远近闻名的大村子,村大、地阔,故事、趣闻自然就多。儿时常听说:“长岭对石山,辈輩出状元。”“乔毛德过险顶——好道。”等,说的都是地名的趣闻,一直盛传了不知多少年,影响着一代代家乡后人。
我先由近及远地说一个叫吼哼(大鸟,很少见)窝子的地方,儿时乍听这个名字就感到有点稀奇古怪,那时候常听家乡大人们讲,吼哼窝子这个地方,就因为有了一大一小两只吼哼而得名。这两只吼哼鸟白天总是躲着人,只被极少人看到过,说是长的跟猫头鹰差不多模样,白天不常叫,大都是晚上偷偷栖息到窝里的时候才偶尔叫几声,叫起来像老头咳嗽一样,许多家乡人都听到吼哼的叫声,就是见不到吼哼。有人试图找到它们的窝,但找遍了吼哼窝子,都无功而返。听了他们的话,感到既新奇又有点恐怖。儿时上坡割草、剜菜到了吼哼窝子东面的路上,又恰逢刚落太阳的时候,我想这时候吼哼容易叫,常会在路上逗留片刻,竖耳静听,我是想亲耳听到吼哼的叫声,但听了几次始终没有听到吼哼的叫声,也就没有那个耐心了。我常想,吼哼选择了家乡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安家,真是选对了地方,饿不着,渴不着。家乡有了这种稀奇的大鸟在这里栖息,给家乡这个地方带来了几多神秘和情趣。
吼哼窝子这个地方的前身叫北山,吼哼来正式安家后才改了名字。这里是村子北向进山最近的地方,曾给父老乡亲带来了极多方便。抗战时期,这里成了平度抗战发起人乔天华、罗竹风及游击队员们与日寇迂回作战的重要战略要地,成了他们隐蔽的好地方,因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过去,常听家乡老人说起一段抗战故事。有一次,日伪军突然冲进村子扫荡,就是来抓乔天华的。这时乔天华、罗竹风、刘文卿和游击队员们正在村里开着会,研究如何应对日寇的突然袭击。乔天华等人一看事不好,立即命警卫员小陶往西山跑,把敌人引开,乔天华、罗竹风等迅速带领正在开会的武装队伍向乔家北山(吼哼窝子)撤,跑到半路时,就听到小陶在西山方向打了几枪。听到枪声,急追的日伪军调头就往西边追去,乔天华等才躲过了一劫,一支队伍的人全捡了一条命。
过去,跑慌乱都往吼哼窝子方向跑,从而躲过了大难,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后被日伪军发现了这一秘密,就在村子北头接近人头高的地堰上架起了两挺机关枪,见了人就扫射。被逼无奈,绕道跑,最后还是跑到了吼哼窝子山里,躲过了大难一场又一场。
家乡还有个地方叫长岭坡,后改为:长龙山。站到家乡最高峰廓落崮往西南方向一看,几公里长的长龙山一如一条长龙正南正北地守卧在这里,像守望着一方山水宝地。正是有了一条“长龙”守护这里,才把“小石门”和“大石门”围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屏障内皆风景,“小石门”、“大石门”遥遥相望,大鳌山、小鳌山遥相呼应(说是在大鳌山跺跺脚,在小鳌山听着咚咚响),“石婆婆”发善心、热情待客;也正是有了一条“长龙”守护这里,才有了从古至今一辈辈相传的:“长岭对石山,辈辈出状元”的民谚,也才有了神秘的故事。
这个长龙山的南端,正对着石山的北端,在这石山的山巅,赫然立着一块十几米高的“状元石”,假若站到山脚下附近的一个角度遥望,那“状元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纱帽翅清晰可见,纱帽翅灵动自然,十分逼真,逼真到令家乡人痴迷的程度。这还不算,在“状元石”附近还赫然立着两块巨石,一块被祖祖辈辈称为“石瓮”,一块被称为“石炕”,像极了居家过日子的“瓮”和“炕”,意味着吃饭有粮,睡觉有炕,“状元”也就心安了。
家乡这样的山水多么神奇啊!还有比这更神奇的,据家乡老人一辈辈口口相传,在离家乡十几里的地方,确实出了北宋大中祥符八年间的平度籍状元蔡齐。他从熟时,常约文友在此诵诗书、论文章,家乡的“状元石”仿佛就是蔡状元的象征,也仿佛是对家乡父老乡亲及子孙昭示着美好前程的象征。
后来,家乡着实出了平度建国前即任县长乔天华、国防科工委25基地司令员乔平、副司令员乔正才、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乔战平,还出了团级以上干部多名,知名人物很多,升迁传闻不断。然而,再后来南方的一个风水先生来到这里,一看两面高山耸立,中间流水潺潺,“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竟有这么好的风水,不知是羡慕、嫉妒,还是恨,就要想法把它压住,趁晚上在长岭坡的山头西坡处埋了一个姑子坟,还埋了一双小红鞋。儿时拾草时还见过几次那姑子坟,小鞋已褪了色,只能隐约看出是红色的了,不知这个姑子坟现在还在不在。这个美丽的传说虽不足信,但可能是因为从此家乡出的知名人士少了的缘故,人们对“南方人会踩地,北方人会看天”这句流传于民间的古训深信不疑。前些年,常听家乡人说有人请石匠在“状元石”脚下为子孙后代刻上名字,还有的用红漆为正在上学的子女写上名字,都在期盼和昭示着子孙后代有个好的前程。不管怎样,这个心愿是好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乡人民在这个山坳里又建起了全国第一座村级大型水库,全国第一座塑料防渗水库。原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来视察时说:“你们干得不错,有创业精神,你们有九间棚(九间棚是全省艰苦创业的典型)精神,你们是全省第二个‘九间棚’,我回去后,让省分管农业的领导都来看。”;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侯捷来视察时说:“这是我所看到的全国村级最大的水库,它一定能造福人民!”这里还以“龙湾垂钓”为名,被列入“平度八景之一”,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最多的一次上万人。
在长龙山北首的西坡与东坡,有一个地方叫“先生地”,一个地方叫“八文章”,一听就是有文化底蕴的名字。在过去不知哪个年代的山上,哪有叫这么文绉绉名字的?谁听了都会心生疑虑,觉得怪怪的。后来听说,因一个人常到过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相传宋朝祥符年间,蔡齐从塾时,曾多次约友在这里吟诗作赋,谈经论道,后中状元,人们认为蔡齐常到这两个地方诵诗书论文章而中了状元,这两个地方也都应该有个文文雅雅、响当当的名字,这样就有了蔡齐因依托这两个地方而成名,这两个地方因蔡齐而得名,家乡许多有趣的名字都与蔡齐有关,只听传说,不知真假。
这里不仅有神秘的文化符号,而且还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抗战期间,因此地形势险要,易守难攻,1937年底,乔天华、刘文卿等秘密组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平度抗日游击队,经常活动在此地。嗣后,中共平南县工委、中共平度县第一区委、区公所,都先后在此地成立,并长驻在这里。1940年底,平度县工委在先生地成立,工委书记郑典荣,工委委员由郭孟泽等五人组成。他们工委白天在附近大茅场山洞中学习,夜间到张戈庄一带开辟工作,一直坚持到翌年5月,后随南海地委迁转至仁兆一带,才结束了驻山地的岁月。
1939年8月,平度县第一区委、区公所也在“先生地”成立,区委书记是我祖父乔星一,区长乔乐农。1940年夏,下山驻到乔家、窝洛子等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等群众组织,深入开展抗战工作,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并涌现出不少民兵英雄和战斗模范。其中张宗庆、刘洪范、仲照明被誉为平北“三只虎”,出席过胶东民兵代表大会,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英雄”称号。他们主要活动地点在我老家乔家村。当时乔家村,虽三次遭受日军火劫,但广大群众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被抗日军民誉为平北抗战的小“莫斯科”。
家乡的最高峰叫廓落崮,说是最高峰,其实海拔也就300多米,这是著名的山东省风景名胜区大泽山的南麓。廓落崮还有一大亮点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那就是它的山脚下是平度市古现河的源头。
据光绪《平度志要》记载:“岘河,源出岘山(一名乔家山),西南距城二十五里。西流,北受大石门、小石门、小豁口、三道岭、观山洞、车门顶、皇道口、窝洛子、笆头山支水,南受黄山后、北岭子、炉子口、华山口、公河山、牛蹄山支水,西南流过北台、双庙、五亩兰,折向东,北受歇山、桃园洞、两髻山、豹竹涧、金华山支水,南流过花园、尚观、尚家疃、河头、杨家庄、河崖、潘家疃、八里庄、鸿沟,西过泽科、硝场,至欧家分派南下,过张家邱,迤西至蒲家,西过岑李家、刘家官庄、顺德营,南下,过上王家,至蔡老坟,南入胶河……”文中说的乔家山,就是我家乡乔家的廓落崮山,五年前,我还和赵培志老师特意去看了看那个源头流出来的水,水清清,水潺潺,真像人们描述的长江、黄河的源头那样,就碗口大小,却流出了大风景。现如今的现河,全长50多公里,流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就像一条长龙南北贯通平度市区,由此建起了街心公园,流水潺潺,碧波荡漾,垂柳倒影,溢彩流光。
家乡还有一个如神工鬼斧劈成的“青石劈”,它的高高山峰上有个被许多人所称道的天然的“仙人桥”,就说一般人都不敢过,只有仙人常来常往的桥。“青石劈”的东侧就是险要程度仅次于它的“险顶”。儿时常听人们说,村子里一个叫乔毛德的人曾挑着柴禾把“险顶”这个险要的地方走,别人问他,“那个地方山那么陡,能好走?”乔毛德漫不经心地回答:“好道,好道”。后来这句话就被家乡有心人编成了家乡独特的歇后语“乔毛德过险顶——好道、好道。”“憋死牛涧”也是个很有趣的名字,意思是说那一段山涧是“憋死牛”的地方,儿时就感到这个名字有趣,每每到了那里的时候,总会想到这个名字,还会推测着牛能不能过去。我看到,人都是拽着边上的树枝,攀爬着才能上去,何况四条腿的牛?于是我想来,先人们起这个名字自有它的道理。正因为这个名字和这里的险峻,牛之类的牲畜是不会到这里的,到这里的人也很少,因而这里植被很好,空气特别清新,夏日里涧外阳光普照,涧内阴凉潮湿,好象“天然的氧吧”,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冬日里又是个避风的地方,真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在这个山涧的南侧,有一段岩石,常年流水,自然形成了一个小瀑布,非常漂亮,瀑布下面因长年流水而自然形成一个水湾,虽然不大,但很深,清澈见底,可看到鱼虾游来游去,小时侯,时而观赏瀑布飞流而下,常有水丝飘到脸上,凉飕飕的,舒适极了;时而听潺潺流水,泉水叮咚,美妙极了;时而捕捉着水湾边的鱼虾,爽快极了。现在这条小溪并入了下游的“磨山子水”,家乡人常到磨山子拉水、推水,现在引水到村,我现在常喝的就是这里的水,清又甜。
家乡还有“野猪岭”“马虎窝”“獾窝子”“鹁鸪窝”……在很久以前都曾住过各种动物、鸟类,也都有神奇的故事传说;家乡的“神泉”曾在深夜流出了胡琴声,把一走亲戚路经这里的醉汉吓得不轻;还有“石婆婆”“大鳌山”“小鳌山”“大石门”“小石门”“望母台”“石胡同”等等,等等,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趣闻。
家乡地名趣闻多,个个充满喜和乐。家乡的地名还有很多、很多,假若搜集起趣闻来,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还想找家乡的知名人士好好聊一聊,把家乡的趣闻故事写成长篇,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来品尝生活的橄榄。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