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08
分享

又想起当年职工食堂的经历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很多经历,只不过有的人经历丰富一些,有些经历还很不寻常;有的人经历简单一些,大都是平凡的经历。不管怎样,大凡人生经历,都是每个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的经历会时时激起美丽的浪花,有的经历也如平静的港湾;对于人生价值而言,有些经历有意义,有的经历有意思。和朋友谈起人生经历来,大都会说回忆起来很有滋味,很美好!而只有把这样的人生经历说出来,写出来,才能使有意义、有意思的经历不至于遗忘,与朋友们分享。

我在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当年在职工食堂的经历,应该说,那段经历在漫漫人生途程中也能激起一些思想的浪花,所交往的人,所经历的事,总会时不时地想起,感觉那段经历竟是多么的美好,这样想着想着,越想越深,又感到人不愧是高级动物,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会思考人生,这样一想,又觉得人生是多么有意思,虽上升不到有意义的高度,但能觉得人生的滋味,人生的情趣,足矣!这不,一旦打开记忆的闸门,尘封在我脑海深处近三十年的在职工食堂的经历,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让时光追溯到二十九年前,那是1995年的一个春天,单位一纸调令,把我从公司机关一下子调到了职工二食堂。因了单位多年就一直有个职工食堂,专为单身职工做饭和搞好供电施工时送饭服务,当然,也常常有懒得回家做饭的职工为图省事到食堂吃饭。那么,这个职工食堂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是根深蒂固的。而我说的这个新成立的食堂,论地位和作用只能屈居第二,自然就被职工论资排辈地称为“二食堂”了。因还兼有内部招待所的性质,也被称为:“内部餐厅”。

说实话,起初我对这次突然的调动有点“丈二和尚”,并不明白调动的意图。曾疑惑拿轻巧“笔杆子”的手能舞弄了食堂里的“真刀真枪(锵)”?及至单位领导找我谈话的时候,一下子就打消了我的顾虑,说是让我到职工二食堂里去当事务,这项工作要求人必须认真,选我去就考虑的这一点。我心中的疑云消散了,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可不管怎么说,我心里还是有顾虑的,人在干棘手的事,乍干一件事的时候总会这样。因我对这项业务根本就不懂,就像人们说的“门外汉”吧,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不过当时我想,毕竟自己还算年轻,学什么还不算晚,万丈高楼都得平地起呢,何况是工作呢,谁也不是自来就会的。不是有首歌叫《从头再来》吗?“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也可以从头再来。

当时我还想,大多职工也都像我一样没干过事务,谁接手还不是跟我一样?既然领导已经决定了,也是对我的信任与考验,恭敬不如从命,还赚个服从分配的好名声。于是,接到调令的第二天,我就愉悦地到职工二食堂报到了。

报到的那天,我穿得比平时还要整洁,刚到一个新单位嘛,要给领导和同事一个好印象。一到新单位报到,就看出是跟老单位大不一样,从内心里觉得处处都新鲜,一如看新娘子一样,讨人喜欢。整个食堂的房屋是新盖的,厨具全是新买的,包括冰箱、冰柜、厨具、桌椅、卡拉ok机全是新配的,就连食堂经理、厨师、学徒、面案人员、服务员统统是新来的,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

食堂经理带着我绕着厨房、储藏室、面案间、职工食堂、单间和我的办公室转了个遍,给我的第一印象,不错!接下来,食堂经理又召集全体职工简单开了个会,就算是个开业典礼吧。操着一口东北腔的食堂经理,一一介绍了全体职工。我一看,呵,除了经理和厨师,那一杆子人马都是新面孔,还符合形势发展需要,老中青“三结合”呢,上有近七十岁的老太太(后来才知是食堂经理的母亲,专门从东北老家赶来教职工做面食的),下有十八九岁的帅哥美女。食堂说起来不算大,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这么个小食堂,来自单位和社会不同的群体,人员身份非常复杂。有单位在编职工,有职工家属,有从社会上招聘的退休职工,有下岗无业人员,有待业青年,还有临时工……论性别分九女五男,可谓“阴盛阳衰”。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是几台戏?即便男子不唱的话,也得“三台戏”,这就够精彩的了,热闹得很。

原以为我这个事务只是管管账目、购购货物,大大算算。待经理分配任务才明白,我还要协助经理管理着食堂日常业务,管理着除经理外的所有人员,可谓“一人之下,十二人之上”。我一听,第一反应就是:事务,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事务篓子”?事务篓子,事务篓子,大事小事装满篓子;给我第二反应是:权力还不小呢,其实就是个“二把手”,却被有的职工称为“二号人物”,这不是那上级或大机关,还“二号人物”呢?我知道她们这是当面奉承我,背后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些人鬼精着呢。“二把手”又怎么了,还不都得听“一把手”的?有人曾经议论权衡计算过,其中一个说,有十几个“二把手”的权力才能赶上一个“一把手”;另一个就反驳说,算了吧你,还真不了解实情,有几十个“二把手”的权力才能赶上一个“一把手”。

不管怎么说,在其位要司其职,也可以这么说,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也就得操多少心,眼下说说得政治化了就叫责任担当。这话一点不假,真正工作上道了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现在想来,这与前些年当地说的一句笑话多么雷同和异曲同工。这个笑话说的是我们当地有一对五十多岁的双胞胎兄弟,哥俩与我都算是朋友。当年当哥的早出生几十分钟,这便成了他炫耀的资本。一次,在热情洋溢的宴席上,说起身体状况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孪生弟弟说:“你到我这个年纪试试吧!”顿时,引起哄堂大笑,一直被传为笑谈,后成了当地经典。说到底就是身处在哪个位置,才有在那个位置上的切身感受。

有时我也回头想起当年那些事,我就觉得在食堂里那段经历多么像是家的生活,给人以家的感受。大伙同吃同住同劳动,又多么像“三室同堂”。经这么一想,也着实透露着一种家的温情。当然,在这么个人员背景复杂的大家庭里一起摸勺子,碰碰磕磕的事儿自然就避免不了。就是家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况单位乎?在这样的人员事务堆里,不敢轻易陷进去,否则拔不出脚来。尤其是食堂经理还兼任上级单位其他工作,在食堂的时间也不是很多,这样一来,不大不小的担子自然就压到我的肩上来了。今天这个找我汇报这个事,明天那个找我说说那个事……起初,我还感到很荣耀,权力确实不小,有点成就感,都来找我汇报工作。可这样天长日久地一直“汇报工作”,我就有点不耐烦了。我细分析起来,“汇报工作”的人都是女职工;“汇报工作”的事都是女人之间整天叨叨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是“我干得多,她干得少”,就是“有的收钱装自己腰包里了”,还有就是“有人往家带食堂里的东西”“有的拿着食堂里的东西装好人,送给别人”……就为这类小事,我也忍不下去了,还专门开了个会,说的也很直接。说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大家从不同的地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干天工作都不容易,谁多干点,谁少干点都无所谓,不要太计较,再说食堂工作也不好细计量,大家要互相关心、体谅一点。再就是,至于收钱装腰包也好,往家带东西也好,没有证据,也不能随便冤枉人,假若真正有这种行为的人,我劝要彻底改正,大家今后要互相监督,发现情况马上向我汇报,马上处理,咱们共同把食堂搞好。

自从开了那次小会后,再也没人找我“汇报工作”的了,大家真像一家人一样。在闲暇之余,我劝大家要有劳有逸,约着他们一起到单间里唱卡拉ok,热情地为职工点歌,那时虽说唱的是《中华民谣》、《九月九的酒》、《笑脸》、《同桌的你》《雾里看花》《东方之珠》《北国之春》等歌曲,但都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彼此拉近了距离;我还约着大伙一起打乒乓球,接发球看起来都很笨拙,却在“乒乓”声中加深了友谊,让生活充满阳光。如今离开快三十年了,还真有点想那段经历呢!更想念那同甘共苦的兄弟姊妹们,偶在单位或在路上相遇,都快停下脚步,说说话,叙叙旧,心里真是好滋味,越想泪盈眼眶。

说实话,在一个新单位历练,不懂业务很难坚持支撑下去。就说我所从事的事务工作吧,首先必须会记账,否则,账目就会一片混乱。我起初想,单纯事务账目也不是什么“三篇文章两首诗”,不会那么难。可真正干起来才知道,伙计,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着实比“三篇文章两首诗”要难得多。遇到了难啃的骨头,我下班就赶回了老家找父母。父亲是过去几十年生产队的会计,母亲是大队里的现金保管、会计。记得当时在庄子河口收玉米时,生产队里的王姓社员就称我:“爹会计、娘会计,就看将来你的了。”我当时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当了事务后,我就想到了这句话,也找到了当好事务的门道,跟父母学不就行了。于是,我就一门心思跟着当过几十年会计的父母学,父母把灯教子的场面历历在目,善会计的父亲教会计帐,善现金的母亲教现金账,还手把手教我打算盘子,我现在仍记得母亲一遍遍教我“125加125,再加125……”的手指法,这是打算盘的要领,也是练习打算盘拇指、食指、中指的基本功。父母两人协力一帮儿,就记好了总账。父母戮力教了一大通,我便对总账、会计帐、现金账的记账方法大致了解了,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借方”“贷方”“借款”“贷款”等会计术语也基本明白了。但还必须与单位的财务实际融通,于是,我又不厌其烦地请教单位的会计,很快就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了总账、现金账、实物账的记法,增强了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使食堂的财务账目一清二楚。

买菜,也是食堂里的一大学问。经常到菜市场买菜,南北市场一转,就会熟能生巧,琢磨出一些规律。

我记得一句经典话是:“在市场上叫喊最响的,是想把最坏的货物推销给别人。”只要听到他们站在市场中央一吆喝,我就会离得远远的,大多情况下我是不会买这类人菜的,这是我通过听觉来辨别的。还有通过眼睛观察,看着那些菜表面真好,新鲜光亮、光滑诱人、个头肥大喜人的,我一般不问更不会买的,除非菜缺的情况下,食堂又急需下锅,我才会适当买点用急。因为我一看这种菜就知道是大棚种植的,看起来鲜嫩好看;菜叶子上没有虫眼,证明蔬菜上施过农药;看起来个头肥大,多数施过化肥或催化剂。我常常会到偏于市场一隅的地方买菜,好多是自家种了菜吃不的菜,才拿到市场上来卖。再看这些菜叶子自然微卷,这是阳光照射下自然生长的;被虫子吃过的,虫子都敢吃,人更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还有的菜长得难看不规则的,说明没有施过化肥和其它催化剂,这种菜吃起来味道好,品尝到了当年自家种菜的味道。我还跟当过“大师傅”的父亲学会了买菜,买黄瓜要买两头大小均匀的,买葱要买葱白长的,按正常季节买菜,不买反季节菜,买菜也要货比三家,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菜……

在几个菜市场买菜时间久了,自得其乐,收获颇多,在菜市场里到处溜达,也结识了许多菜农和菜贩子,不论卖菜的“大老李”,还是卖鱼的“老于(鱼)头”,还是卖肉老张,卖日用百货的老王、老孙和小刘……都成了长久的好朋友,即便我多年不在职工食堂干了,见了面还都有亲热滋味,问寒嘘暖:“不干事务了,又回机关了?” “听说又高升了?”我也报以热情:“我从当兵起就一直念叨着‘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咱不就是一块砖吗,有什么升头?”说完,仍买他们的菜,吃常了感到放心;在菜市场里也了解了许多蔬菜信息,掌握了许多买菜的经验,也有一种写作之余的成就感;在菜市场里人来人往,人头攒动,我从不断流动的人群中观察到了各色人等的复杂情景,从他们的交谈中听出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体验和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我还乘着买菜购物的闲情逸致,饱览沿途旖旎风光,观赏高楼大厦美景,感叹美丽壮观的城市风光……在职工食堂里买菜的经历,使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收获满满,感慨万千。

不觉八个多月的职工食堂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又重新回到了单位机关工作。我觉得这样的经历对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职工食堂对单位来说也是一大收获,为单位接待减少了开支,为单位和社会培养了人才,后来,有的同事在社会上成了行家里手。这特殊的经历总是令人难忘。

乔显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