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华的头像

姜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评论
201807/26
分享

诗歌让生命更光彩

               

             诗歌让生命更光彩         

     


                       姜华诗集《右臂上的胎记》序

 

                                        叶延滨

  

    友人寄来姜华的诗稿,希望我读后谈点意见。收到诗稿,我才发现,此姜华是一位“熟悉的陌生友人”。此话怎讲?诗坛上认识好几位姜华,有男有女,因此,在报刊网络上读到署名姜华的诗篇,以为是在读熟人的作品。收到诗稿后,才发现这一位姜华我并不认识,他是陕西旬阳县基层作协主席。细读诗稿后,我又发现,原先在报刊上也曾读过旬阳姜华的诗作,对他的诗并不陌生。

   姜华是个生活经历丰富的成熟诗人,也是一个勤于笔耕的多产诗人,更是一个确有诗歌修养写出不少佳作的实力诗人。这一位诗人姜华,人过中年之后发力,出手不凡,诗思如涌,所见皆是诗,俯拾皆是诗,诗歌憋足了劲从他笔管往外窜。在处处名利场的今天,一个基层写作者,作品能被各级报刊大量的刊用,大奖小奖得了一堆,没有真本事,绝对办不到。好诗在民间,我想姜华就是一个例证。

   姜华的诗写得太多,写得多了,不可能篇篇都是佳作。李白杜甫这样的旷世英才,也不能篇篇皆美玉。我们不能苛求诗人下笔如神,出手不凡,但我们希望诗人能保持创作的活力,写出更多的好诗。对一位基层酷爱诗歌并且创作热情高涨的诗人,我想以这篇短文,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同时也想作为一个读者,以他的诗作为例,谈谈什么样的诗是好诗。

    中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国诗歌美学中,十分重要的好诗标准,就是有意境的诗。意境是诗人用文字创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诗人的精神投射而生“意”,也有天地万物经诗人之笔的新造之“境”。最高的境界乃天人合一。千百年来,寄情山水,抒怀明志,缘情言志,诗之大道。到了新诗新时代,千年而不朽的中国诗学大道,仍然是正途。在姜华的笔下,就有这样的大道之诗。《大风》就是一首好诗:“冬至过后,所有的生命收敛脚印/包裹了锋芒。西北风吹着哨子/从乡下老家赶来,为逝去的亡灵/超度。那些树上的叶子被风/一片一片摘下,像上帝/赐予大地的冥币//毫无节制的风,越来越放肆、张狂/它们把池塘吹干,天空吹暗/尘世里那些恩怨、情仇也被风吹走了/吹走了还有我的爹娘、亲人和朋友/最后,风停在一个婴儿的哭声上//冬天就要过去,坐在秦岭以南/守着一盆火。我知道,即使再迟的春风/也毕竟有我一缕……”一首短诗,有大气象,大视野,大悲悯,更有诗人以内心的善良应对世事的无常,以内心的温暖守护人生的那盆炭火。

诗人有高蹈而放纵的浪漫,当下生活潮流和世界变化后的现代性,也让诗歌进入了现代。现代性的重要特征,诗人不再是上帝身边(或君王身侧)的宠儿,诗人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因此,“日常经验”入诗,是现代诗歌的特征之一,处理日常体验,处理生活场景与俗务琐事,是现代性对当代诗人的挑战。短诗《夜宿东巷子》就是一首精彩的短诗:“一条逼仄的巷子,从南正街现身/  夜晚有小贩叫卖声、邻家炒菜声/小孩哭闹声、男人女人梦魇/虚构着小巷情节。有跫声/如流星扑打着翅膀  /飞过这个城市上空//这里是人间,离天堂远些/三轮车轻轻滑过动情区,小巷/表情些零乱、琐碎、温馨/一个傻丫头的呻吟有些失控/还有羊肉泡叫卖声,伴着浓烈膻腥味/沿着小巷胃口穿行 //在夜晚,或黎明有/天籁一样的颂经声,突如其来/如一件利器/把一城人的灵魂剖开……”短诗的前半段,诗人精心剪辑了小巷世俗众生的场景,声、光、色、味,零乱而沉闷。而最后一段,将俗尘小巷上空的颂经声,劈开长夜和尘嚣,剖开所有人的灵魂,如神来之笔,妙不可言!如果没有最后的几行诗,前半段就是杂乱的废话。如果只有后面的颂经声,而无前面的铺陈,那颂经也只是飘渺的虚无。

我们身处一个碎片化的时代,《荷马史诗》挂在人们嘴上,而无人去读。《战争与和平》只写在教科书里让学生记住作者叫托尔斯泰。碎片化的自媒体更让诗歌变成消磨时光的零食。如何让短诗有更大的容量,让物件在诗歌中承载更直击人心的能量,成为今天诗人们努力写出的好诗,如《一枚硬币》:“从主人的皮夹里跑出来/落在地上,它的生命贬值了//过往的行人,肯定踩疼了它/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正踩在一个国家身上//没有谁愿意放下矜持/去拾起一位过气元首的头像//而硬币的另一面江山/已被泥土拿去,复制出大额的纸钞//一枚硬币坠落尘埃的时候/我感到世界揺晃了一下……”这首诗共八行,两行一段,分出四个层次的递进。第一段两行,写位置变化与生命的贬值;第二段,从一枚硬币被踩,想到印制它的国家“踩在一个国家身上”;第三段写元首是过气的,那么过气的歌星和作家的命运呢;第四段写国家象征的江山,写江山与土地,拍卖土地的财政和房地产……一层层自然过渡,一层层扩张想象力,一层层打开事物内部的象征意义,这首短诗向我们证明,一个好诗人是世俗生活诗意的发现者,也是诗意世界新的命名者。

优秀的诗人,应该是天人合一的精神传人,也应该是世俗生活中低头关注芸芸众生的诗意发现者,更是在碎片化的时代重新创造诗意新世界的命名者。多重身份有共同的使命,以诗人的热情去点燃读者。因此,诗人在黑暗中是燃灯者,在平庸生活中是激励者,让文字有了情感,让语言有了温度,有情感有温度的诗歌就是好诗,正如《幸福的小》那种对苦难中的生命饱含热爱的祝福,就让我感动不已:“一头牛犁了一辈子地,老了/被主人卖掉,它解脱了也幸福了/少妇在路旁掏出乳房哺乳,羞怯的脸上/溢满了幸福。我还看到一个乞丐/在马路上拾起一截烟头/点燃一脸幸福//庄稼遇上了好年景是幸福的/夜鸟不再为饥饿,和寒冷发愁/也是幸福的。有人急于渡河/恰好有船摆渡,浪迹天涯的人/回到了家。在父母坟前流泪、或诉说/也是幸福的//所有的人都拥有过幸福的时光/他们的幸福,也是我的……”诗人在今天的世界是弱小的,诗人不是亿万富豪,不能运用金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诗人的言说也是低微的,诗人不是元首和统帅,不能利用权力去变革社会。但是,诗人用诗歌温暖这个世界,让黑暗不再无边无际,让黎明提早抵达人心。

什么是好诗,诗人姜华正用他的一首首作品,让我感动让我思考。当我读到他的诗作《读信》中写道:“爱情是人间的限量版天堂/就似那封布满伤口的信,天一变/浑身都疼。那些文字如夜间/行走的钉子,深深地楔在一个男人心里……”我想借用他的诗句,表达我对好诗的看法:好诗是诗人献给人间的限量版天堂,就像诗人举着的火把,在黑暗的日子,在风雨之中,那些诗句照亮了人心,也将温暖留给了世界。

愿姜华的诗越写越好,把好诗奉献给这个世界的诗人,也会成为读者的朋友。

是为序。

 

 2017年岁末

 

    叶延滨,当代作家诗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先后任《星星诗刊》主编,《诗刊》杂志社主编。2011年评为正高二级专家,2012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迄今已出版个人文学专著49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