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华的头像

姜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笔杂谈
202312/29
分享

遗弃在世俗里的草籽(6章)

遗弃在世俗里的草籽(6章)

姜华

后会有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却因个性使然,常常自不量力,妄想以卵击石。

一个认死理的人,一但钻进牛角尖,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很久以来,或者说步入成年之后,我一直受囿一些伪命题左右,且津津乐道于他人。现在回想起来,也却实可笑的紧。

而那些至今仍在民间甚至庙堂之上延用的所谓经典、经验,如秋天满山飞舞的叶子,诱惑、麻痹了求知者的神经后,被收入内存。

类似文化沙漠,淹没了多少珍珠,混淆了多少视听,数不清了。

孔乙己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民间经验和教科书的昼夜中穿行,欲求珍珠,却终不得其要领。直到过了不惑,甚至天命之年,方才拨开迷雾,从水下打涝出几枚泛着荧光的玉石。

“后会有期”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是空洞的、无物的、虚拟的场景。

它是落水之人看到的一根稻草,也是精神虚弱之人寻求的一种自我安慰。

我就是这个成语的受害者。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上初中时,班上有个叫铨的四川女孩,丰满,早熟,学习好,长的也很漂亮。她任副班长,我任学习委员,她数学学的好,我语文功底好,我俩有互补性,遂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十四、五岁的年龄,加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交往纯粹而简单。那时,我们都是住校生,课余时间,或上晚自习,我们便聚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解难题。我们相见恨晚,甚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时间久了,彼此的眼神里都有了一种亮亮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在生活极度困苦,精神一片空虚的年代,铨就是我饥饿寒夜里的一沫灯光,照亮了我灰暗的人生(我家庭成份高,推荐升学基本无望)。

谁知好景不长。初二暑假前,铨因父亲工作调动,举家迁往川南一个叫璧山的县城。铨走的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偷偷躲在校园里哭了。她送给我的那方花手绢,被泪水一遍遍打湿。

我把铨弄丢了,丢在了四川。

我还记得我在送给他的日记本上写的话:努力学习,后会有期。为什么不给她留下地址呢?多少年后,我还在为我当年的愚蠢无知后悔、自责。

如今40多年过去了,我和铨音信杳无,生死不知。唯有一段刻骨记忆留下的伤口,隐隐作疼。

什么后会有期?是后会无期!在某些不确定环境下根本没有后会的机会。

唐代诗人崔护当年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赏春游至长安城南樊川桃溪堡,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情由心生,有感而发,写出了《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该诗从追忆描写起笔,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去年美好记忆犹在眼前,次年再访,桃花依旧,人去楼空。一种失落、惆怅与寂寞的心情,挥之不去。只是留下美好回忆在心头。

这是一个例子。

一曲春秋时期的《高山流水》,使知音这个名词成为绝唱。

战国音乐家伯牙擅长弹琴,渔夫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他俩被人们称为知音。

后子期死,伯牙叹世上再无知音。乃于汉阳断琴口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些生动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珍惜此刻,珍惜当下。

人生无常,后会也许无期。

来日方长

岁月如沙漏。漏掉的是沙子,攥在手里才是金子。

其实,在我们所经历的日常经验里,常常会误入一些文字的迷途。以致于进入自欺欺人、人亦欺人的不良循环之中。

来日方长,就是一例。

这是一个被人们从口语到字面上几乎用烂了的成语。其实它就是一个虚妄的伪命题。也是一个给懒惰之人自圆其说的借口。

因此说,来日方长一词内涵是颓废的、消极的,属典型的、毫无诚意的敷衍之词。

词的尽头,是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渺茫。

明代文嘉曾作《今日诗》,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当下。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今日诗》,进一步阐明了今日之重要。李大钊先生指出:“你能够把握的就是今天”。昨天已成历史,明天尚不确定,只有今日,才是属于自己的。昨日若有不足,今日尚可弥补;明日有何目标,今日也可谋划。“姑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光阴”。董必武同志的告诫,更为我们指明了“赶快做”的方向。

事实上,从古到今,有多少相约来日的人,期望皆化为泡沫,留下终生遗憾。

来日有多长?一个月、一年、几十年、还是一生,谁也说不清楚。

甚至有没有来日。若非圣贤,谁又能提前预见。

有些相遇,恐怕今生只有一次。

珍惜今日吧。

人过留痕

聚散离合,既属自然规律,又是人生的无常。

古人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人过留痕,鸟过遗声。

朋友之间交往,你会给对方留下什么痕迹?是真诚、谦卑、包容,还是虚伪、奸诈、自我。是悦人悦已的“岁寒三友”,还是一股狐狸的骚味?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当他人说话时,要集中精力,眼睛望着对方,认其地倾听。不要大声说话,更不要与身边人闲聊。当他人棋牌娱乐时,站在一旁静静地观赏,不要动口,更不能动手。让位、敬酒、吃饭、称呼皆应礼让三先,切不可唯我独尊,目无师长。

在获得赞扬时,应诚惶诚恐,切不可洋洋自得。受到批评时,要乐于接受,万不可忌恨于心。

不要干让他人难堪之事,不要揭别人身上的伤疤,不要说他人忌讳之言。

这些似乎有些说教,一身夫子味。

我这人做事尚可,就是一生不会说话。为此,经常领受老婆的抱怨甚至指责。后来在小县城大小当了个领导,说错了或说了过头的话,下属也不敢反驳,益发惯坏了毛病。

直到有一天听铁友钢子讲了一个段子,方才有悟。

钢子说: 从前有男人不会说话,某日其小舅子儿子满月,请他们去吃满月酒,妻子嫌他不会说话,不让他去。那年月缺吃少喝,他执意要去,并向妻子保证去了只吃喝,不说话。便一同去了,一直到喜宴吃毕,男人都未说一句话。临走时,小舅子两口抱着孩子把他们送到门外。这时,男人指着舅姆怀中孩子说: 我今天可没说一句话,你的孩子若死了与我无相干。听了这话,众人一齐傻了。

我感觉这个段子就是给我编的,让人无地自容。

其实人的一生,既短暂又漫长。如何与人交往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而平时以什么样的姿态示人,给朋友们留下什么痕迹,全看个人的修为与造化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清冽之音还是污浊之气,民间自有辩认的方法。

中庸。也很好呀。夫子说。

灯火阑珊

我经常虚拟这样的夜晚,雪花如蝶,月黑灯暗,一个人徘徊在异乡街头,孤单影只,像一个被前世流放的囚徒。

多么诗意的场景,多么美妙的夜晚。

子时已过,城市乏了,人也困了,要休息了,千家万户熄了灯,仅有几粒灯光在微弱的亮着,像黑夜的眼睛。

灯火阑珊。

南宋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这里叙述的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包括实景、心绪、情感等等。不亲临其境,又如何体会的出,拿捏的准。

这也许就是时下诗人们言说的在场。

而我却经常听到有些人用灯火阑珊形容较灯火通明、梨花千树还要璀璨的夜晚。且津津乐道,口若悬河。

让人无语。

记得三年前一个冬天,我应邀参加北方某省举办的一个诗歌征文颁奖活动,地点在与俄罗斯接壤的一个边境小县城。这次颁奖让我受益最大的不是奖金和证书,而是结识了几位只闻其名,未谋其面的诗人朋友。

来自黔西北的箫君,出身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家境一般,诗却写得灵气飞扬,是我神交已久的诗友。那几日,尽管天寒地裂,但我们知音相遇,内心却似春天温暖。我们同居一室,开会、吃饭、采风形影不离,一转眼,3天过去了,要分手了。

由于火车车次不一样,我第二天才走,箫君坐的是当晚11点50的火车。晚上,我去火车站送他。彼时,雪花飞舞,狂风呼啸,街灯昏暗,友情难舍。当我们彼此在夜色中挥手道别时,我的心情比萧瑟的冬夜还要沉重。

灯火阑珊的北方小城,留下了一位诗人的孤独。

三年后冬天的深夜,当我在安康一个叫东郡的小区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思念如眼前奔涌的汉江水,瞬间漫过我的心头。

兄弟,你在它乡还好吗?

灯火阑珊,夜凉如水。

七月流火

民谚云: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获稻。

北方七月,阳光西斜,性格温和。

如同迈过中年的我,体内已没有多少热能。

有时侯,一个成语岐用,也会误人子弟,让人们怡笑大方。

许多年来,七月流火这个词一直是个陷井。古往今来,好多用它来形容骄阳如火、炎热难奈的天气景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辛酉七月,一个叫“七月流火”的名词,突然从记忆里跳出来,它推搡、摇晃着我,让我为它正名,以正视听。

其突并不需要我来指手划脚,这个成语历史早有定论。如误解误读,纯属民间闲人所致。

事实上,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这里的七月,特指夏历七月,也就是今天的农历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八月。“流”指移动、落下。“火”乃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这里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叫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会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之为“大火”星,又叫心宿二。

在气象预报还不完善的古代,人们往往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进行观察来确定农时,指导生产。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曾写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甚至当时的朝廷还专门设置了“火正”之职,负责观测“大火”星的位置,用以确定农时节令。

通过常年的观察,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另外,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里所描写的“七月流火”的情景,如今则要到农历八月底才能观察到。

中国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

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事情已经过了鼎盛时期,正在渐渐衰退。

恍然大悟了。

这个农历七月,天气渐凉。而我的心头却升起一股无名火,为那些无知的人。

愚昧、无畏的时代正渐行渐远。

走过心浮气燥的盛夏,于天高气爽的时节,静下心来,读书吧。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在浩瀚的汉文化长河中,被历史沿用至今的成语数以万计。而很多人在使用它们时,却只取皮毛,导致岐义丛生,不知所踪。

这里所举的空穴来风,就是一个例子。

空穴来风,原意指事情的发生不是没有依据, 而是有原因的。一般经常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另一种却把这个词反用了,说这个词是指凭空捏造事实的意思。

但是因为用错的情况太多,包括很多媒体都在用错,所以现在就变成了貌似两种说法都成立的样子。现在,让我打开历史,用照妖镜来辨别一下李逵和李鬼。

宋玉《风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直译一下,就是这个样子。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普遍而畅流无阻地吹送而来,不分贵贱高低吹到每一个人身上。现在你单单以为是我一个人享有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鸟窝和风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那么风的气势也自然会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为是空穴,所以招风。因此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

再看:唐代·白居易《初病风诗》

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

棹摇船掠鬓,风动竹捶胸。虽好事托以成之,亦空穴来风之义也。

清代·梁启超《续论市民与银行》

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空穴来风,理有固然。

当代·黄易《寻秦记》

凡是深悉内情者,均知空穴来风,非是无因。

已经够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

空穴来风,非虚妄也。切记,切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