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建国的头像

蒋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2
分享

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


沈括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位坐标式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现代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誉《梦溪笔谈》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非凡、博学多才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他发现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现象,比西方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观测到此现象要早400余年;他提出的流水侵蚀作用的自然成因说比英国人郝登的同样见解早700多年;它曾创造出一种为国防所需的立体地图,比瑞士十八世纪发现的地理模型图约早700年;他把化石解释为生物的遗迹之说,比意大利的达·芬奇早约400年;他对“隙积木”和“会圆术”的研究,开启了数学界对此领域研究的先河,西方数学对此的研究在沈括之后约600年;他推断我国华北平原是由黄河等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的,这是对华北大平原的最早科学解释;他是在我国古代科学著作中第一个使用“石油”这一名词的作家;他发明的“十二气历”,比英国类似的立法早800多年。

《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博大精神,内容宏富,既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理、地质、生物、化学、农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文学、史学、音乐、美术等人文科学知识,价值巨大,它不但是沈括平生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也观察和记录了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沈括所处时代最新科技水平的总结。

在距今九百多年的北宋,我国能出现沈括这样一位科技天才,有《梦溪笔谈》这样一本名著问世,除了宋代社会为孕育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肥田沃土之外,沈括自身具有的宝贵的科学素养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沈括的科学素养,世所罕见,体现在渊博的科学知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宝贵的科学精神。沈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在南北奔波、各地任职期间,游历名山大川,考察民风民俗,虚心求教民间的能工巧匠,真正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为学之道,从而广泛汲取了前人及当时的科学知识。沈括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抽象的思维能力,他非常重视对事物的观察和科学实验,并力图从中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沈括富有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质疑前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关注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因此他在科学研究上充满巨大的创造力。

沈括学识渊博,观察细微,推理精致,实践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与能力,是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领域的通才,在科技史上几乎找不出足以比拟的人物。《梦溪笔谈》包罗万象、珠玑灿然,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为弘扬沈括伟大的科学精神,中国科学院紫金天文台在1979年7月11日,将该台1964年11月9日发现的一颗行星命名为“沈括”。从此,他的名字与天体相连,为中华增辉。

有人评价说沈括是科学巨人、政治矮人,是一个性格懦弱但有不失正义,一个政治上失意但又在科学领域耀眼璀璨的北宋第一全才。由于变法前后立场不一致,同时遭到了新党和旧党的排斥;由于不能坚持己见,在永乐兵败中被牵涉结束了政治生涯;更为悲催的是他成了陷害苏轼的“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导致沈括在后世被污名背负了严重的道德瑕疵。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样的沈括更加真实可信,更让我对沈括怀有崇敬之情。

镇江人民十分珍视沈括留下的文化遗产,在沈括逝世890周年,即1985年,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镇江市政府在原址一角修建两进六间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院。园门上端,有镇江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书题“梦溪园”门额。梦溪园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原貌,进入园中会感受到宋代的古韵遗风,院内遍植花木,幽静雅致,古趣盎然。这里是沈括的梦中之地,也是中国科学笔记的滥觞之地。据记载,当年的梦溪园占地十亩,缘溪依山而筑。其中岸老堂筑在百花堆上,是全家的住屋,壳轩是他的卧室和写作的地方,萧萧堂是会亲友之处。这些建筑都是竹篱茅舍,十分简陋,但经过沈括的精心设计,栽花种竹、小桥流水,显得十分幽雅。当时沈括的好友仲殊和尚来此作客,很欣赏这里的景色,咏有“…梦回春色入门来,芳草遍池台…”之句。梦溪园是沈括的终老之地,也是《梦溪笔谈》的著作之地。沈括在梦溪园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8年,在这里完成了他那不朽著作《梦溪笔谈》。

镇江市政府将故居梦溪园列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了“梦溪园巷”、“梦溪路”、“梦溪广场”等处。梦溪园对面的江苏大学分部(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也改名为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并启动了梦溪园修复工程,表达了对沈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

我是1986年到镇江工作的,那时梦溪园刚刚重建,曾几度参观游览,倍感欣慰,备受鼓舞。后来上班的地点离梦溪园和梦溪广场只有200多米,几乎每天都从梦溪广场路过,抬头就能看到沈括雕像,特感到骄傲和自豪。扬州的大运河文化,从牵头申遗到开启夜游大运河旅游项目,再到大运河博物馆落地,都是大手笔,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2020年,在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之际,汪曾祺纪念馆在其故乡江苏高邮正式开馆。开馆当日,汪曾祺之子、作家汪朗也出席了仪式,激动地:“老头儿做梦也想不到家乡人给他建这么一座精美的纪念馆。”汪朗提笔在纪念册留言,他回忆起父亲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并希望纪念馆的开放能吸引更多文学爱好者前来参观,惠泽故乡。如今,沈括雕像还是孤零零地矗立在梦溪广场,仅有两亩地的梦溪园则静静地躺在梦溪园巷,三十年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期待能规划建设一座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气息的沈括纪念馆或《梦溪笔谈》博物馆,能让沈括雕像和梦溪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能让天下人更好地领略沈括的风采和《梦溪笔谈》的宏富。

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文化史,特别是科学史领域的荣耀。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沈括的成就已成历史,但是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以至科学方法,仍然富有时代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我们深信,《梦溪笔谈》这一科技文化瑰宝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必将大放异彩。

记住一座城市,往往是从城市雕塑开始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创意雕塑或雕像,镇江当然也不例外,为纪念沈括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1992年,镇江市政府将原东门广场更名为梦溪广场,并在广场中央树立沈括雕像。作为镇江市形象“代言人”之一的梦溪广场沈括雕像已经竖立整整30年了。你看,他目之所及,是梦溪园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