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已是人间六十翁,依然策马啸长风。回望走过的历程,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伴随着变与不变,变的是地点和名称、单位和岗位、房子和车子,不变的是善和爱,不变的是初心,始终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始终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始终怀着对亲人的热爱,始终怀着对文学的热爱。
地点在变。从镇江地区武进县到扬州市,再到镇江市。1964年7月2日(农历5月23日),我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村前乡迈步村,在家乡读完了小学、中学。1982年,19岁那年考上扬州师范学院,在扬州生活学习了四年;1986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至今,一直在镇江工作生活。
县乡村的名称都变了。1995年6月,武进撤县设市。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1999年12月,村前乡撤乡并入湟里镇。2010年4月,迈步村并入村前村,村前村是由原村前、迈步、新渎三村区域优化合并而来。
我常说自己是武进人,不是常州人,初一看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历史就是如此,1983年地市合并,武进归属常州市管辖,地市合并之前,武进属镇江地区,属于镇江地区武进人。1982年户口迁到了扬州市,属于扬州市人。1986年7月以后属于镇江市人,所以始终与常州无关。
学校都合并了。1972年2月至1979年7月,在武进县村前乡迈步村小学读小学、初中。2001年,因规模办学需要,迈步小学撤并至村前小学。1979年9月至1981年7月在武进县村前中学读高中(高一高二),1981年7月,村前中学停办高中,就近进入东安中学读高三。2000年7月,村前初中并入湟里中学,东安中学停办高中,改成初级中学;2013年,东安初级中学与东安小学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东安实验学校。
1992年5月,扬州师范学院和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扬州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六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
内心始终对扬州师范学院怀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对扬大总觉得很陌生,总觉得跟自己无关。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站是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1995年更名为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1999并入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002年成立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南徐学院,2004年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倘若1992年没有从学校调入银行,现在大概率是在江苏科技大学。三十多年前的一次选择,改变了人生轨迹……
单位和岗位在不断变化。1992年12月从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调入建行,从丹徒县建行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到桃花坞分理处主任,到镇江建行政工办、办公室,到镇江建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再到营业部副主任、润州支行纪检特派员,再到镇江建行组织部、办公室,一半时间在支行,忙经营,与客户打交道,一半时间在机关,忙管理,与文字打交道。
房子车子在变。从学生宿舍到教工宿舍,从二室一厅到三室一厅再到别墅,从自行车到小木兰,从小木兰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汽车。
从滆湖到瘦西湖,从瘦西湖到金山湖,从金山湖到谷阳湖,滆湖的玩水嬉戏、摸蚌捉鱼,瘦西湖的畅游摄影、红楼群演,金山湖的环湖赏景、听雨赏荷,谷阳湖的遛弯散步,日出日落。
从滆湖边的村舍到瘦西湖畔的红八楼,到南山脚下的粮校宿舍,到黄鹤山下的建设新村,到宝盖山下的王家湾,到宝塔山下的嘉慧花园,到长山脚下的风景城邦,一路山山水水,一路风雨兼程。
从三尺讲台到三尺柜台,从新闻到文学,重拾文学梦,圆了作家梦。
不变的是大镇江。1982年考上大学,离开镇江地区,1986年大学毕业,回到镇江市,至今已37年,镇江是吴头楚尾、江河交汇、城市山林,是个宜居城市,我深爱着镇江,将在镇江安度余生。
不变的是大建行。1992年12月,从江苏省镇江粮校调入建行,机构、部门、岗位变动了近十次,不变的是扎根大建行,与建行一起成长,经历了太多的爱恨情仇,将成为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不变的是善和爱。鲍鹏山教授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种力量就是善的力量、爱的力量,善和爱是古老的持久的永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