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娟的头像

蒋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30
分享

故乡的港

故乡于我,有两处:一是我出生的地方,一个美丽的小乡村;一个是我求学并长大的地方,所谓的街上。今天我要写的是我第一故乡。现如今每逢故乡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我都回故乡,因为那里是我的根,我的伯母、叔叔婶婶、堂兄堂弟都还住在那,还有我最亲的奶奶和唯一的手足也葬在那儿,所以我每年必须回去。

故乡于我印象最深的是家后面的那条港和村里人碰到我的一句问候“娟,回来了”,特别是家后面的那条港承载了我童年的全部记忆。记得自己才四、五岁的那年端午节,因感冒不舒服躺在堂屋的一张用板子搭的床铺上,家里人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很是热闹,我问妈妈外面怎么了?妈妈说:“港里今天划龙船,好多人,你起来去看啵?”我说:“我不舒服,不想去。”妈妈又说“我染了红鸡蛋,你吃一个啵?”我说好,于是妈妈拿来一个鸡蛋,桃红桃红的,很惹人喜爱,我忙剥了壳放在嘴里,突然感觉头更昏了,也是从那时起,从来不挑食的我唯一不吃的就是鸡蛋,因为我吃鸡蛋头昏,这个印象太深刻了,许多年以来,我从不挑食,但唯独不喜欢吃整鸡蛋,长大一些后,听说鸡蛋是高蛋白低碳水食物,经常过早也吃一个,但仅仅一个而已。虽然有记忆的那次龙舟没看成,但以后的每次端午节赛龙舟,只要有时间我是必去不可,不是赛龙舟有多好玩,而是这是对故乡的一点念想。

记得今年端午节,听说因疫情耽误了几年的赛龙舟又重现,还听说村里也有只龙船,出嫁的女儿要送红包,爸爸吩咐我和妹妹每人准备一个红包,另外买个烟花。五月初五一大早,我就带两个孩子和爸妈出发了,在离老家还有一、两公里的地方开始堵车,我们只好找个空地把车停好,然后步行前去。我们在车流中穿过,车只能挪步前行,好不容易挤到港边,一望,岸上人山人海,桥上人声鼎沸,港上锣鼓喧天,十几只龙船你赶我超,队员们身着统一服饰,齐心协力,深怕落后于别人,锣鼓声、鞭炮声、打歌声、划船声、呐喊声混合在一起,铿锵而热闹、人气爆棚。港边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有观赏者、志愿者、村里德高望重的设香案者、还有出嫁的女儿和亲朋送礼者,大家聚在一起,图的就是一个喜庆,以及歌唱美好生活的愉悦心情。尽管天气炎热,龙船还是不停地划,直到十一二点大家才陆续回去吃午饭。

在我记忆中,故乡的港远远不止只能划龙舟的功能。记得小时候,舅爷爷家的表叔做汽水卖,他就到缸里担两桶水回来,里面放些香精、色素,然后包装加盖就可以卖钱。那时我们整个村吃的水也都是到港里挑。

依然记得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家里做饭烧的都是土炉子。故乡属于平原地区,柴火很缺。一个秋冬时节,妈妈有次看到大我三岁的邻家姐姐捡到好多干树枝,问从那里捡的,邻居姐姐说在港边捡到的,妈妈央求姐姐明天也带我去,姐姐爽快的答应了。第二天午饭过后,姐姐就来邀我了,我拿着家里的篼和姐姐出发。我们步行,不久就来到了港中的一块空地,这里四周环水,空地就是小岛,岛上满是一些快要枯萎的野花野草,更多的是一些枯枝,我和邻家姐姐说着笑着捡着,不一会儿功夫,篼里就装满了,我们意犹未尽,说玩一会再回去。从此以后,只要家里没柴火,我就要邀邻家姐姐或者堂哥去。还记得有一次,我是和堂哥去,可能是捡的频率太高,或者近期没有刮风,一个干树枝都没有,怎么办呢?堂哥说:“我爬树摘一些树枝下来带回去。”我说好,于是那天我们的兜里装的都是活树枝,我担心妈妈会批评,就在上面铺一层落叶。满以为能够瞒天过海,谁知还是被细心的妈妈发现,数落了一顿,说没捡到就没捡到,家里也有柴烧,何必要撒谎呢,现在想想确实如此。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春天悄悄来临。港里陆陆续续有鸭子自由自在的身影,港两边的垂柳都穿上了一件件绿衣裳,两岸的花花草草还没长起来。我喜欢蹲在旁边看大人垂钓,再大一些时,我学会钓鱼,钓的最多是一种叫“苕妥不得”的鱼,顾名思义,这种鱼笨而好钓。虽然这鱼实诚,但肉多味美。奶奶用菜籽油一炕,加点生姜大蒜和辣椒一炒,就是无上的美味。

春天的港边还有一种好吃的杨树菇。记得最后一次吃是我刚上班,在村小代课,因为离家远(我7岁时举家迁往城关),我住校,校长姓李,同一村人,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为人和善,他对住校厨房阿姨(王老师老婆)说:“蒋老师住校就在你家搭伙,以后学校出点伙食费。”王阿姨满口答应:“那没问题,不过我家伙食不好,只要蒋老师不嫌弃,我们吃什么蒋老师也吃什么。”有次春节过后,开学的一天傍晚,王老师家的大儿子王群喊我吃饭,我来到厨房,只见一土钵里盛着腊肉和蘑菇,吃上一口,满口留香,那种鲜滴滴、美滋滋的蘑菇味道是我此生再也没有碰到的。记得王阿姨当时说,这个蘑菇是今天下午王老师在学校后面港边杨树上用竹篙子戳的,她用腊肉一炒就是这味道。后来,我品尝过很多的菌类:香菇、茶树菇、杏鲍菇、鹿茸菇、金针菇、口蘑、白玉菇,后来在停前山区又尝过人人称赞的三九菇(又名枞树菇),但与港边的杨树菇相比,总缺少那么一点感觉。

夏天的港边是最令人向往的,邀请上两三个朋友,坐在桥下的石墩子上,双脚放在港里,任由鱼儿来啄脚,有时运气好还能捉到一些小鱼,少少的几条带回去也要奶奶煮了吃。奶奶很顺我,把鱼洗干净,装在碗里,挑点辣酱和猪油放在饭里蒸,那餐我又可以多吃一碗饭。

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桥下玩水,看到桥墩下面全部用网子网上,不让我们下水,堂哥问水里是什么,旁边的一中年人说养了蚌壳,我们问养蚌壳有什么用,他们说蚌壳里面有珍珠,可以卖钱。我们觉得很奇怪,蚌壳里面怎么养珍珠呢?以后只要用空就往港边跑。终于在有一次看到河蚌怎么养珍珠。工人把蚌壳从港里捞出、掰开,往里面塞亮亮的小石子,然后又轻轻放回港里。过段时间,再把蚌壳捞出、掰开,里面就是好几颗亮晶晶的珍珠,我当时觉得很神奇。前些年,我带老妈在江浙一带旅游,碰到买珍珠手链或项链的,几十到几千不等,妈妈说几十块钱的手链肯定很假的,我没作声,但凭我小时候在港边看到的,珍珠也不是什么稀有事物,普通的珍珠也应该不贵。

现在每当我回去,总要到伯母家的后院小坐一会儿,望望十几米开外的港,和港那边我刚出来工作的第一站------村小,那里承载我太多美好的回忆!有时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网友拍的80年代过年的场景:大年三十的农村,冰天雪地,低矮的土房子挂满灯笼、贴好对联,家家户户都忙着备年饭------视频上标注文字:如果回到30年前,那时候大家都很穷,父母很年轻,你很小,你们愿意吗?不由翻看网友评论:90%以上都愿意!还有人调侃:这辈子回不去,下辈子再说吧!如果问我,我是一千个愿意的,小时候的我们有数不清的快乐,虽然物质上贫乏,但精神却很富有,那时候没有幼儿园,我们自然成长到7岁才上小学。7岁之前我们上树摸鸟下河摸鱼、野外用石头垒灶烧过洋芋和红薯、捡过柴、下过田,这些是现在的孩子无法体会的快乐。现在幼儿园一些有思想的园长在开发园本课程时,将这些纳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殊不知这些就是我们小时候真实生活的写照!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去不会复返!如今的我只能在这无尽的回忆中去追寻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