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先市镇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山林葱郁,随处可见一大片一大片茂密而翠绿的竹林。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植被,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竹子作为当地常见的草本植物,因长得好,又好养活,不畏严寒酷暑,不畏风霜雨雪,便成了村里乡亲的致富宝贝。
竹子,生长周期短,四季常青,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正常高5-10米,有的甚至可达40多米。由于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水性、耐磨性等特性,可以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家具或工艺品。比如,背篓、簸箕、筲箕、撮箕、蒸笼、箩筐、栅栏、炕笼、炕篼、火篼、斗笠、衣架、鸟笼、竹凳、竹筷、竹扇、竹笛、竹席、围折、挠痒爪、摇摇椅、手提袋等群众日常用的生活物品。这些物品在广大的农村也是很常见的,可以说每家每户都或多或少需要上述这些生活物品。因其特性,竹子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象征着高洁、正直、虚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竹子还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代表着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节操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有需求就有供应。在我童年记忆里,我们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是竹编高手,经他们的手,再普通的竹子也能变成精美耐用的竹制品。在农村里,没有现在工厂里的高科技工艺,就像做竹门、竹雕等,有的只是普通劳动人民靠着一双双巧手,从砍竹子、劈竹子、划竹子到编竹子等一系列的手工工艺。就因为有了这些传统手工艺,才让好些贫苦的家庭有了一丝经济来源,可以多少改变一点穷苦的现实生活。其实,一个背篓、一个簸箕、一个凳子、十双筷子,并不贵,印象中也只需要几块钱就能买到,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竹编,都需要编制的人付出很大的艰辛,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很多。如何把竹子花成很细很细的竹条、如何把竹条花成很薄很薄的竹片、如何把笔直的竹子迂成弯弯的形状、如何让笔直的竹子在手中自由切换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这些都考验着每一个通过手工制作竹编的人的深厚功力,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割破自己的皮肤,或弹打到自己的身躯。
我曾经看过父亲用竹子编织箩筐,那是在每年夏天打谷子季节到来前,父亲常做的事情,说是等空点时把箩筐做好再放一段时间,让竹条的任性更强一些,到时挑谷子就能更加耐用耐磨。老家房前屋后都是竹子林,我们也好像一年四季都生活在竹林带来的绿荫下,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我和弟弟经常到竹林里乘凉、嬉戏、玩耍,竹林里的记忆多而有趣,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太难得了。有时,父亲看到竹林茂盛到有些遮挡房前院坝的光线了,为了让院坝凸出来,让院坝里的东西能得到阳光的照晒,就拿上砍柴刀,搭个木梯子,直接把竹林伸出来的部分砍掉,再将比较粗大、笔直点的竹子剔除掉杂支、竹叶,一捆捆地扛回家,说慢慢打理出来做箩筐、簸箕、撮箕等。
父亲平常都要去赶集,靠做点小买卖维持家用,也因为这样他知道市场上竹编的行情,看着农忙时节竹编好卖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他就坐不住了,手也开始痒痒,每次赶集回来,就跟母亲商量要做点什么拿去市场上卖。说起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竹编,一点都难不倒他们。父亲说,夏天是一年中竹编最好卖的时候,因为夏季过后紧接着就是秋季,在农村很多地里的庄稼都要陆陆续续收割回家了,农民就需要用到背篓、簸箕、撮箕、箩筐、竹席、围折等。为了多挣点钱,我们经常全家总动员。父亲总是大早上就去竹林里砍竹子,忙忙碌碌一上午砍了一地的竹子,叫来爷爷奶奶和母亲搬回家堆放在院坝里,我和弟弟就负责清理杂支和竹叶、竹壳,慢慢背回家放在杂物间,当作烧菜做饭的柴火。等清理完后,他们四个大人就开始劈砍竹子,把一根根竹子花成大小不一的竹条、竹丝、竹片。待一切就绪后,还得弯腰蹲在地上,拿着这些竹条、竹丝、竹片,一点一点地编织,很多时候凌晨了还得趁着月光很亮继续熬更守夜的在院坝继续编织着,只为了多编织几个箩筐、背篓、竹席出来。有时无意间,我看见他们的双手早已被锋利的竹子花的到处都是血珠子,感叹劳动不易,生活不易,挣钱不易,我们还年轻,凭什么不努力呢,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难道命运已经这么差了就只有等靠要,到老了还不能孝敬父母吗?
因常年劳作、风水日晒,他们的一双双手,布满老茧、干燥开裂、黢黑褶皱,伸出来都有些令人惨不忍睹,让人见了顿觉很泪目,可这就是普通劳动人民的手。其实,在农村,在城市,像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这般努力生活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简单的日子,就图个吃穿住行,风吹日晒,汗水里来,汗水里去,雷打不动地劳作,个中艰难不言而喻,而这便是普通人的普通日子。当你真的经历了所有,或许这一切能让你心酸到久久不能平静。
世间的苦难何其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境遇,当你在转角遇见了美好,请记得珍惜和分享,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转眼父母亲已步入老龄阶段,可他们为了子女、为了子女的子女,还在故作坚强继续辛勤劳作着,那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定当接好接力棒,不负所愿。(文/江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