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地摊经济,那久违的烟火味又弥漫在昔日原本一尘不染的繁华大道。是喜了摊主,火了城市经济,更是当下最火的网络词,让人都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从其中,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当年摆摊的干劲,隐隐约约之中让人欲罢不能。
第一次摆摊,还是二十多年前在一小镇上,当初纯粹是好玩。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在小镇上支了个水果摊兼卖蔬菜,生意虽不是红火,倒也勉强过得去。我一逢节假日放假,就替母亲站摊,作为家里长子,为父母分担理所当然,再则也是心疼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累得够呛。
原本的无心插柳,却没成想老顾客对我是赞不绝口,说我是做生意的好料子。这样一来二去,自己竟真的喜欢上了这个行当,为此还乐此不疲,差点都忘记了自己的主业:学习。玩笑归玩笑,学业是断然不敢忘记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以后大学毕业什么事了。
记得有一年,临近年关帮母亲练摊,由于返乡人员众多需求也很旺盛,我就出主意说在母亲对面再支个摊。家里人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一来看看我能不能做起来,二来也能增加额外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第二天,“小江水果摊”正式上市了。因为我的能说会道,外加服务周到,一下子吸引了不少顾客,人气比母亲那边还旺。也许是大家看了两面都是摊,有了货比三家的感觉,这种情况往往能留住人,留住人也就是意味着留住了生意。当然啦!人气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货物要能说的过去,新鲜和实惠才是他们最终的选择。
那也是我第一次独立练摊,看着顾客脸上满意的笑容,我也有了一种成就感。在那种情况下,年轻的我还没有赚多赚少的概念,只知道被认同就是一种成就感,尽管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酸痛,但在心里则是累并快乐着。
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兴趣练摊,若干年后差点成了自己的职业选择,更甚练摊的过程中还弄出了尴尬。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年自己做了食品品牌代理,其中有一款知名度很高的枣子,由于价格奇高超市销量不好,造成了积压,这就意味着如果销售不出去就要遭受一批不小的损失。这对于小本经营的我们来说,实在是舍不得更是不甘心,于是当时想到了周日去菜场门口摆地摊的主意。
尽管以前有练摊经验,但当时的境况是没有人家跟我们竞争,而现在则不同了,菜场门口寸土寸金,没有多余的闲地,去迟了,肯定没有摊位。果不其然,第一天去,以为很早,但到地傻眼了,全是小摊,脚都伸不进去,更别说摊位了。还好,有位大娘看了我和妻子的囧样,给我挤了块场子,以致没有白跑一趟。
摊是支上了,但由于准备不足,忘记带秤,感兴趣的顾客要求散买,没有办法只好问隔壁左右的借秤,以解燃眉之急。那天是出师不利,销售不佳,完完全全是准备工作没有做好。
第二个周日,我们有备而来。因为我们夫妻俩的配合默契,外加枣子质量上乘,最主要的还是我们本身就是处理价,一上午两个小时卖了六百块钱。回去跟母亲一说,母亲还笑得合不拢嘴,说每天这样能减轻不少损失。
第三个周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城管来了 ,我和妻子手忙脚乱赶紧收摊。尴尬的是,临走还被城管大姐数落了一顿,说我们开着私家车过来卖东西,成心跟人家抢生意。我当时心里委屈呀,我哪是抢生意,完全是处理减轻损失。但当时我们啥话也没说,开着车就灰溜溜的走了。
随后几个礼拜因为连续下雨,就没有再摆摊,外加那次城管大姐的笑话,只好另寻出路处理剩余的枣子。那也是我最后一次的练摊,但那种练摊的感觉始终让人有种冲动:勤劳是永远不会饿死人的,只要你愿意干。
没想到,今年的疫情让地摊一下子火起来了。如其说是疫情的因素,还不如说政府的以人为本体恤老百姓,让久违的烟火味弥漫在大街小巷。看到大家干得这样热火朝天,我也冒起了冲动----去摆地摊。但冲动之余还是多了份理性,因为相比当年自己的窘境,我现在应该把机会让给更需要这份工作的人们,目前至少我的处境相比他们还稍微宽松点。我应该做的则是走上街头,亲口品一品他们的制作,这也算是支持他们的创业,和对自己创业之初的一种致敬吧!
如果有人问,2020年的夏天,什么最火?那肯定是地摊经济。既然是政府支持,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