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狠少”,我现在是深有体会。写作时明明想到了某种意境,却一时想不起来用何种文字或成语来描绘,这也许就是“肚中无货”吧!造成这种局面,只能是自己平日里书读的太少。事实证明,所有的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跟平时养成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故后来对于儿子,我们夫妻俩每次都是鼓励他多读书,只要有他喜欢的书籍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买回来,同时还会在书店或网上给他购买一些名著,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唐吉珂德≫、≪茶花女≫≪草房子≫≪叶圣陶文集≫等名著,也有≪动物大百科≫、≪海底两万里≫、≪上下五千年≫、≪一千零一夜≫等课外书。小小的书桌堆满了书籍,而书籍的数量每年还在增加,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讲,读书的乐趣不言而喻。
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无孔不入,无形中也在侵蚀着孩子的幼小心灵,此时也在考验着父母们的态度。相比于一些沉迷于游戏中的孩子,我和妻子是万万不会允许此类事情在我们家庭发生的,但对于看书看报我们则举双手赞成。令人欣慰的是,儿子从小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即使寒暑假也要跑到新华书店去蹭书。我想,这种好习惯无疑会潜移默化影响他自己的态度,更会让他终生受益。
相较于儿子,我们那一代则没有这么幸运了。那时候一方面除了≪语文≫≪数学≫,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另一方面正值当时盛行读死书,成绩成了唯一衡量好坏的标准,压根儿就不允许看课外书。记得最深的一次,有回在老屋偷看小说,不小心被母亲发现,慌乱中塞入摘好的棉花里,但即使这样依然没能逃脱母亲的惩罚,不仅书被没收,为此还挨了一顿板子。
其实,母亲不知道的是,读书不仅是学习用的书籍,也包括一些课外书籍,只有这样知识面才是最广泛的。而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不仅喜欢看书,小学时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那个青春叛逆期,日记成了我无所不谈的朋友,记录了心事,也见证了自己成长经历;
在写日记的同时,还养成了摘抄的好习惯,碰到名句或者自己喜欢的语句,我都会随手抄在本子上,更甚的是直接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过一段时间再翻出来看一看,回味其中用意。当时的同学之间,有书都会共享,大部分以武侠小说居多。此类小说侠义情怀,构思更是天马行空一番,现在想起来,也打破了自己好多固化思维。
周总理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相比伟人我们做到“开卷有益”也很难能可贵。我始终坚信今日所学东西,他日定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也注定会影响你的未来人生方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里自有颜如玉”,古人说的就是读书的乐趣。现代社会,知识为我所用,就会产生科技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造福全人类。欣喜的是,作为个体的自己,一直不忘初衷,码着文字影响着身边人。不仅愉悦了自己,也给大家带去了文字的乐趣。
“世上万般事,唯有读书乐”,几年的笔耕不辍让我深深体会出了其中乐趣,也一直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