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乡友一篇关于东流古镇的新闻报道,熟悉的画面、滚烫的文字,无不勾起我对这个昔日生活过的地方深深怀念。
东流古镇,位于东至县境内、长江南岸。历史记载以来,东流就占据了东至县的重要位置,犹如安庆在历史上的安徽一样,东流亦是如此。从地名就可窥见一斑:东至乃是东流县和至德县的合称,我也有幸在东流度过了三年高中生活。
东流,汉代为彭泽、石城二县属地,后晋代为彭泽县黄菊乡,最有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曾隐居于此,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佳句。东流二字则取名于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的诗句,一直沿用至今。
相较于其他新兴城镇,东流的人文及历史底蕴是厚重的,不仅有白墙黛瓦的陶公祠、还有昔日繁华的古街道、更有尧舜礼让传佳话的风景名胜大历山,再往西看就是奔腾不息的长江水。东流犹如镶嵌在长江岸边的一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里灼灼生辉,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留下浓墨重彩的瑰丽篇章。
高中时,去过最多的地方就是老街,一个和黄山屯溪老街一脉相承的徽派古建筑。古时前店后坊热闹非凡,只是时代的变迁和商业习惯的转移,昔日的街道才变得落寞起来。学生时代,我不曾细细驻足过,错过了那一地繁华落尽的厚重叙说,忆起来时,倒是深深记住了老街锅贴。薄薄的饺皮咬在嘴里,犹如春天般柔软,再咬时,已是秋天般让人思念。
闲暇时,拜访过陶公祠。方方正正的庭院,静落在一片高大树林里,大门上方书有“陶公祠”三个大字,推开院门迎面是鹅卵石铺就的官道,两旁栽满了各式品种的菊花。金秋时分,红的、白的、黄的开满院落,闭上眼睛深深吸一口,满鼻芬芳。路的尽头就是祠堂正厅,中间端坐着高大的陶公像,细细端详,似乎有了诗人“采菊东篱下”的意境,虽相隔千年,但这种对于悠然田园生活的追求,无疑是相通的。
说起东流,不能不提大历山,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远古时舜隐居于此,尧三度拜访请其出山,更是留下了禅让的千古传说。如果说东流的精华在于水,大历山无疑就是它的魂,山水灵动,存托起一座城,东流就是如此。
大历山在东流城关外,坐车过去也就十几分钟的光景。山上常年郁郁葱葱流水不停,山道不陡风景不断,是游玩的绝佳之地。我记得临近山腰之处,有一片竹林,当年游玩一时兴起也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刻记,多年过后再次寻玩时,不知那棵竹木可还在?只是出走时是青涩少年,归来时已是沧桑中年。岁月蹉跎,唯有山景依旧,竹林深深,他日再登定当别有一番感受。
东流古镇,有记忆深处的青青校园,有菊花诗意的陶公祠,有南北对望的双峰塔,有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街,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塔石矶,还有层峦叠嶂的大历山,更多的还是东流人的聪明智慧,随着新一轮的深入开发,必将大有作为。
走进东流,昨天、今天、明天,故事、风景依然生动,只是时代的变化让你的眼光不仅仅停留在过往,未来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