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兴乾(福慧绵长)的头像

姜兴乾(福慧绵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7
分享

家乡的老屋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和民俗习惯中,清明、中元节、阴历十月一、冬至、除夕都是思祖先恩、念祖宗德的重要节日,也正是因为传承几千年的儒家礼节,祭祀也成为了寄托思念、遥寄祖先的一个重要仪式,虽说从未与太爷爷和太奶奶谋面,但是常听父亲回忆起太爷爷在世的经历,父亲说以往我们的家族是村里第一大户,衣食丰足,太爷爷当时帮着地主阶级种地,最后还得了一些良田,还去过东北等地做过生意,在村上还管过事,一直都是乐善好施、积德行善,喜欢帮助和善待他人,在村子里威望很高,太爷爷还有个兄弟,也常听村里人说他们亲兄弟感情特别好,一直到爷爷,再延伸到我父亲这一代,家族可以说是比较兴旺。到现在为止,家里面还保留有当时太爷爷买的缝纫机,我家乡的堂屋一直都摆放着爷爷奶奶的遗照,每逢大型节日或他们的忌日,父母、姐姐以及我们这些晚辈会习惯放一些水果、点心等纪念他们,想起老人在世时的点点滴滴以及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里总会泛起感动,眼里时常泛起泪花。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县城工作,父母,姐姐和我都在县城生活,我在县城镇小学就读,奶奶虽说去世早一些,父亲也常常提起,我奶奶针线活可好,凡是亲戚邻居有喜事丧事,都是特别操心,她特别重视礼节。爷爷在世时,我父亲基本上每年都会定期接他到县城生活一段时间,父亲平时工作比较忙,当时就委托大姐打理老家的田地庄稼,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庄稼植物也迎来了成长的旺盛期和欢快期,田地里的庄稼和杂草争相生长和绽放光彩,父亲就会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和母亲回老家锄草施肥,也正好可以帮着姐姐姐夫减轻一些负担,那时候年少无知,哪里会知道这是干活,无非也就是到田地找乐子,少不了给大人们添乱,长大后,终于明白,家长们让我们跟着去庄稼地,用意是让我们体验生活,让我们了解生活和大人们的不易,更希望以此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下地体验,我和外甥还会叫上村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去村头的河沟捉鱼捉虾,到坑边玩水和泥巴,几个人凑齐捉捉迷藏,跳跳皮筋,投一投沙包,弹一弹琉璃球,玩一玩纸叠方包,跳一跳山羊,雨天就和外甥、外甥女这些小伙伴在家翻一翻扑克,虽然我们80、90后当时没有拥有现在小孩们瞬间就进入的网络世界,但是总感觉我们的童年有数不尽的快乐,有数不尽的捣蛋顽皮怪异的玩法,还记得我家乡的堂屋经常有小燕子在屋檐下搭窝栖息,小时候也调皮,就随便找一支竹竿去挑燕子窝,记得有一次被爷爷发现,把我教育了一番,给我说到:很多人唠叨燕子在家搭窝是好事是吉祥,不论大人们说的是不是迷信,也不能去毁坏这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没有小伙伴陪伴的时候,我们会缠着爷爷一块玩没,爷爷就会给我们讲一些故事和发生在他身边的家常,当时也听不太明白,他时常还会给我们聊起他抗美援朝的经历,回望那段烽火连天和英勇战斗的岁月,爷爷作为家中的独子,当时国家征兵,太爷爷知道国家有难,作为臣民,要不顾安危,都有责任和义务冲到前线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太爷爷也一直鼓励爷爷去朝鲜战场挥洒热血,从此爷爷走上了舍己为人、保家卫国的坚定道路,这是我们家族永久的骄傲和记忆。当时爷爷是一个炮兵连的班长,爷爷说基本上都是打的游击战,朝着敌人放出一轮炮轰后,立即就会再换一个地方继续打,我们可想而知枪林弹雨的真实场景,有多少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就是这些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国家坚固的安全防线,他们负重前行才换来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久安,让我瞬间想起小学语文课本学习的《最可爱的人》,相信他们是上天派来的人间正义使者,生来为保卫国家,除尽人间妖魔鬼怪。后来听父亲说,抗战期间,在我姑爷爷的带领下,我奶奶和父亲还专门坐火车去朝鲜看望过爷爷,还算有幸的是,可能也得上天和祖宗的护佑,抗美援朝结束后,爷爷福大命大,安安全全、完完整整从部队退役回到了多年未触摸的故土,住进了家乡的老屋。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县、乡领导去家中慰问看望,给老人拿一些慰问金和礼品,更多的是认可和祝福,每月定期给老人发工资待遇,确保安渡晚年,国家的政策确实也深得民心,始终铭记着这些老兵对国家的贡献和牺牲。

到夏天农忙时,我们这些小孩也基本上都放了暑假,庄稼也基本进入生长的鼎盛和成熟期,父母、姐姐我们会赶回老家收麦子,记得当时还是人工用镰刀收割,大人们会起个大早,还稍微凉快一些,干活也没那么受罪,但是到了快中午,无论太阳是如何暴晒炎热,因为收成心切,每个人也都是全身心投入劳作,收割完麦子,就会用低板车拉到家的农场,堆成一个麦子垛,然后挑一个好天气,把麦子垛摊开,用脱粒机打麦,提高了很高的效率,打麦过程中会出现脱皮不彻底或者不干净的情形,还会在农场找一个风口进行扬尘吹净,最终整理入袋,看着爷爷、父亲、母亲和姐姐们忙碌的身影,虽说身体是劳累的,但是燥热的天气和疲惫的状态依然没能掩盖住他们对于丰收的喜悦,累并快乐着,我们小孩也没闲着,就到田地里拾一些残留下的麦穗头,帮家里一些小忙,这些经历和体验也让我们真正逐渐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寓意。还好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记得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家里是第一次雇佣联合收割机收麦,也是童年来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农用机械,基本上不停歇,连夜作业,接着完成一家又是一家,当时就很好奇,不由感叹科技的神奇力量,真是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收割结束后,很快就该播种,我小时候也经历了多人拉犁播种,还掌扶过犁把的方向,大人就在前面用尽全身力量去拉,当然还有的家庭用牛等牲口借力耕种,再到后来,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完全代替了用人力去犁地耕种的局面。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夏天想吃西瓜,基本上都不用现金去买,而是用拾来的麦子去村街上去换西瓜。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晚上就好好歇一歇,到了饭点的时候,父母和姐姐提前切开西瓜、准备好饭菜,弄点小酒,一家老小就围坐在老家堂屋外头的八仙桌边,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我们晚辈就给爷爷和父母拿碗筷,端饭菜,大家有说有笑,吃完晚饭后,过不了一会,家里院子里就陆陆续续来人,因为当时村里面没有几户人家有电视,更不用说彩电,当时我家的黑白电视就放在堂屋正中央,也方便大家观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时间正在热播《西游记》,那段时间家里的人最多,院子里坐着的,站着的,全都是村里的老少爷们和街坊邻居,这也许就是大人们常说的聚人气。临近夏收结束,大人们也不用那么紧张了,父亲和姐姐也不想让爷爷过于劳累,爷爷一般喜欢去村头的树荫下乘凉,时而安静瞌睡,时而坐在村里老头老太旁边看他们玩牌,有时候也会结伴去散步。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也有了新的去处,特别喜欢去村里的河沟洗澡,那一头扎进去真叫个凉爽,顺便再带上鱼网,说不定就有几条被围猎。晚上出去乘凉,爷爷、姐姐会带着我、外甥和外甥女去捉知了,在成片的小树林里,我们拿着手电筒挨着去找,总是有满满的收获,有时还会碰见一条小蛇,给我们突然来个惊吓,甚至传出喊叫声,但还是特别开心,回到家就把知了放进盐水一泡,第二天油炸,又是一道人间美味。

时光如梭,流逝飞快,一转眼间就到了秋天的季节,真的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好时节,老家堂屋前的枣树也乐开了花,尤其是雨水过后,满枝头青红相间的大枣看上去晶莹剔透,庄稼地的大豆也已成熟饱满,亭亭玉立的玉米秆也在向我们热情招手,似乎也在向我们传递丰收的喜悦,承蒙大自然的恩赐,更要感谢家人的辛勤付出,村里的老老小小、家家户户都在为丰收忙碌,眼看着收割的大豆和掰过的玉米装满了好几车,无意间就露出灿烂的笑容。陆续把玉米拉回家,爷爷、大姐、姐夫会把有些玉米挂在屋墙上晾晒,大部分都在院子里摊开,接下来的功课就是剥脱玉米粒,我们几个小孩也能帮上忙,就这样小麦磨成面粉蒸馒头,玉米磨成玉米糊当粥喝,大豆磨成豆油炒菜吃,虽谈不上大富大贵,却也能衣食丰足,在农户家庭,只要勤劳肯干,总是饿不着的,家庭成员和和睦睦、团结友爱更是会聚人气和财气,有时候父亲在县城下班回老家看望爷爷,改善一下生活,基本上每次都会让我去叫我姑奶奶(爷爷的妹妹)来家吃饭,都在一个村子,特别方便。

到了冬季,记忆当中小时候的雪比现在大很多,老家的河沟会结上厚厚的冰层,我们几个小伙伴就约着去滑冰,下大雪的时候,更是不会闲着,出去打雪仗、堆雪人,为街坊邻居扫出一条路,有时候还爬到屋顶扫雪,周末拾来一些干木头在露天生火,既能尽情玩耍又能取暖,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放寒假过年,我们80、90后这一代人深有感触,小时候的年特别热闹,过了腊月二十三,做完寒假作业,我们就喜欢跟着大人去赶个年集,街上各个角落早已摆满了各种年货,商贩们大声吆喝着叫卖,烟花鞭炮、春联、瓜子糖果、荤菜、青菜、小吃、新衣服等成了我们青春年少岁月里的时代标识,集市和街道上的车辆行进都比较困难,大家都沉浸在逛街的欢乐海洋里,准备好年货,爷爷、父母和姐姐们就开始烧大锅炸鸡块、排骨、带鱼、丸子、藕夹等食物,再用水煮点花生米,弄点其他蔬菜,蒸好馒头,和好韭菜鸡蛋和羊肉饺子馅,然后给家里来个大扫除,贴一贴春联。应该说中国年是咱传统节日里最大的“感恩节”,无论亲友身处何方,他们都是归心似箭,“回家”两个字深深扎根脑海,只为了亲情的团圆。除夕当天,家里上午就开始和面包饺子,吃完午饭,爷爷就带我们上坟礼请历代祖先回家过年,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四世同堂高高兴兴一块吃年夜饭,然后就围坐在堂屋的电视机前看看春晚,一直到零点报时,还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我们几个小孩又兴致勃勃地放一些烟花和鞭炮,绽放的全部是希望和憧憬,企盼家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心想事成、和和睦睦。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基本都是随着大人走亲串友拜年,平时大家都在各自忙碌,所以那时候的春节也就成了亲朋好友相聚往来最密切、思想情感交流最深入的时间,有啥困难也都相互诉说帮忙,也许这才是过年乃至人生的真正意义。

2010年元旦前,那时我正在读大三,84岁高龄的爷爷得了一场病,住进了医院,父亲、姑姑和我都陪伴在他的身边,经过治疗也没见好转,医生也不建议转院,一向身体特别硬朗的爷爷再有没有睁开双眼,不过爷爷走的很安详,永远了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光辉而又安稳的一生。自从那年冬天,我们家人再也看不到了以往的场景,更无法选择让时光倒流,那时候只是心痛,现在想来更有骄傲,骄傲的是爷爷的人生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既有他春天繁花似锦、勃勃生机和价值绽放的青春年华,又有他夏日骄阳似火、热血澎湃和奋勇杀敌的为国奉献,还有他秋日教育子孙、传承家风和人生圆满的硕果累累,一直到他人生冬日的落幕,却又给了我们子孙重新走向另一个春天的动力和信心,又是一个开始,又是新的轮回,在祖先的血脉和时间的长河里,我们秉承他们的遗志继续前行,我和大姐的两个孩子也相继完成大学学业,各自走向了理想的工作岗位,村子还有人在说我家的风水好,一家出了3个大学生,都有了理想的就业环境,我后来才明白,这都是祖祖辈辈多少代的心血和努力形成的一种家风,它无形中影响了我们后代的思想、意志、和人格,让我们人生有了方向和指南针,照亮了我们生命前进的道路,当然我们都是平凡的家庭,且看圣贤家族更是如此。随着近几年农村城镇化的加快,我们的村子被列为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范围,一些民营企业也陆续入驻,我们村民原有的耕地上面逐渐垒起了厂房、企业、学校等,再也没有了记忆中的劳作画面,紧接着就是棚户区改造,一家一户一院子的场景也将不复存在,我们老家的父老乡亲都搬进了统一规划的社区楼房,家乡的老屋也就形同虚设,等待的将是拆迁,现在老家的院子早已杂草丛生,看不到以往的炊烟和生机,更是看不见麦杆垛和挂在老屋墙上的玉米,它成了一个标识和记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和奋斗的地方将永远封存在我们这些子孙后代的脑海里,我时常还会翻开爷爷奶奶到我们这中间4代人的合影和全家福,这也许正是一个时代春天秋冬的更替与落幕,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更迭,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刚好在这个卡点,也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发展, 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相信又会走向下一个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