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兴乾(福慧绵长)的头像

姜兴乾(福慧绵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8
分享

凉面条

我的家乡地处中原大地的东北方位,从地图上看,像是一支插入山东腹地的“利剑”,不过历史告诉我,在早些时期,我们县城就属于山东管理,所以从地域文化、饮食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来说,河南和山东之间保持有较高的相似度。两省同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小麦主产区,馒头和面食自然在饮食习惯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我的记忆当中,读小学的时候,每当中午放学回家,常会看到家里“宾朋满座”,当时父亲在县城棉麻公司工作,平时也很喜欢结交朋友,对人热情好客,他时常会邀请同事朋友到家做客,与他们小酌几杯谈笑风声,自然而然也就打成一片。令我印象最深的,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家里像往常一样来了不少客人,主要是看望我的爷爷,母亲和姐姐在厨房忙碌着做饭做菜,父亲就在外头倒茶招呼着,等菜肴端上桌后,大家也都拿上酒盅开始碰杯,酒足尽兴之后,父母问道:你们想吃什么主食?大家伙齐声回答:天气有点热,喝点凉面条吧。母亲就开始煮面条,顺手切了点黄瓜丝和红萝卜丝,又炒了西红柿鸡蛋,姐姐就在那用蒜臼捣蒜汁,等热面条出锅后,把面条放入凉水中降温,然后再向每个碗中倒入凉面条、菜、蒜汁和芝麻酱,拌一拌就是一道舌尖上的美味。那个时候就感觉,好像在我们家乡的夏天,吃上一碗凉面条就是本土饮食文化里的“专利”,少年时的自己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否与自己经历的一样,想当然也认为其他地方的人们应该也喜欢吃凉面条吧。很多年以后的今天,父母早已进入颐养天年的年龄,父亲和他相仿的同事朋友都过上了退休的生活,甚至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突然想到这些,我就会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和他的故友小聚的时刻,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家里宾朋满座的场景,朋友的情谊不在于山珍海味和海誓山盟,也许一小碗“凉面条”、一盘花生米和一杯浊酒就是他们情谊的最好见证,他们脸上的笑容和无所拘束的交谈就是缘分和流年的深深印记,也许他们是因为工作和偶然的机遇结缘,经历接触,他们因为投缘感情更加纯粹深厚,又因为这碗“凉面条”家味使得交情更加浓郁,长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一生广结善缘总归是好事。

等到老家夏天麦收的季节,爷爷、父母、姐姐们都会起个大早,赶在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刚露出微微光亮的时候,他们戴上草帽,拿上镰刀、麻绳和军用水壶,直奔田间地头干农活割麦子,我们这些小孩也跟着凑个热闹,当走进麦田时,已有不少人在那劳作,大人们忙碌着收割,我们就跟在他们身后拾麦穗头,眼看快到中午,母亲和姐姐们先回家做饭,像这个季节,我们中午最喜欢的主食还是凉面条,一方面比较方便容易做,另一方面还能缓解下劳作后的疲惫和炎热,最主要的是能满足我们的味蕾需求,让我们忙碌的同时学会享受生活,与在县城生活不同的是,在老家,爷爷和姐姐专门用老式小水缸腌制了芥菜、黄瓜、红萝卜、白菜帮子等咸菜,吃凉面条的时候,拿出来咸菜切成丝,同样在碗中倒入蒜汁和芝麻酱,都说“酒”虽好,可不要贪杯,但是面对家乡这样的食味,我这样的小孩都能吃上一大碗半,立即 又充满了能量和劲头,为下午的劳作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手工割麦毕竟还是慢,为了赶时间及早收割,夕阳虽已落下,肉眼可见月明,但并没有感觉到大家要停下歇息的意思,有的家庭干到很晚才收工回家,辛勤的劳作和满脸的汗珠才换来了颗粒归仓,看到大人的辛苦,一切都像是无言的教育,我们马上又会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篇流传极广的诗篇,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是中原粮仓名副其实的铸就者,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大旗,滋养着中华大地儿女,直到后来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大面积铺开,大大提高了麦子等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可以说深刻推动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读大学期间,这应该算是长期出门在外独立成长的开始,翻开人生篇章新的一页,我们求学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今后我要走向哪,我真正的兴趣又是什么,最终又会从事什么,也许给了自己很多假设,不知有多少人会把培养思维、提升人格、修养德行、增长智慧放在首位,我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还好没有虚度象牙塔的时光,而是更多把时间放在专业技能学习、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学历提升上,当时的自己眼光无非局限于找份好工作,最起码也能让父母抬头挺胸。接触到国学后,我才逐渐明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使命才最重要,当然首位还是健全思想和人格,以修养德行为前提和基础,才能更好去发掘人生潜能和所长,更好去服务家庭、社会和国家。平日大学读书中,我认为自己也在努力追逐心中的那道光,周末闲暇时间,作为一个“吃货”,自己坐上公交车就奔向城市的步行街,在那里我既然吃到了家乡味道的炸鸡架,更让我惊喜地是,在我们校园小吃街中,一个阿姨做的凉面条更是有爱和味道,和父母的做法是如此接近,还常问我面食能不能吃饱,想想本就是河南两个相距不远的城市,并且也是以农业为主,饮食习惯接近也实为正常,人生中有很多奇妙缘分,可以瞬间唤醒你最初的记忆,让你仿佛有种到家的感觉,离开那座城市这么多年,时常还会记起母校、市区小吃步行街、校园家常饭店和那位慈眉善目的阿姨,那里有我生命成长的痕迹。

多年后,我从事了比较理想的工作,从河南的东北角来到省内最西部,又一次告别故乡,时间转眼即逝,从之前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瞬间进入到了而立之年,怎样才能活出精彩的自己,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收获很多,在命运的齿轮上觉悟人生。这座包容的城市本土拥有着纯朴的民风,我逐渐也融入了这个美丽宜居的地方,当然有些地域文化、民俗习惯与家乡还是略有不同,有段时间,我尤其喜欢《舌尖上的中国》和《记住乡愁》纪录片,磁性的配音、唯美的视频、地方的小吃画面总会让人想起家的味道,对于孜身一人在外工作的我来说,能够吃上一碗故乡的凉面条就不孤单,因为我又想起青春年少时爷爷、父母、长辈和姐姐劳作的场景,我又看到家里招待客人时的热闹场面,但是工作的城市却看不到这种面条做法,想吃的时候就变成了“乡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总能解决片刻的食欲。随着乡村改革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村子被列入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范围,原有耕地不再是农作物的生长“栖息”场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学校等陆续入驻,这的确也改变了家乡人们的生活面貌,但总感觉失去了些什么,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又如梦似幻,就像年轮带动着岁月的变迁,岁月掩盖不住人的容颜改变,无论时代和周围的人事物如何变换,一碗“凉面条”的意义却还是从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