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岩玮的头像

蒋岩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02
分享

我的父亲

镜头一

灾荒、贫穷、饥饿,三年自然灾害,让人一个个变得面黄肌瘦、骨瘦嶙峋、有气无力。年幼的父亲放学回家,被爷爷奶奶派到生产队去打饭。十岁的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吃不饱肚子而显得格外瘦小。生产队里排起长长的队伍,浓浓的饭香诱惑着早己饥肠辘辘的父亲不住的咽口水,从队伍里探出小脑袋不停的向打饭处张望着,脚步随着队伍机械地向前挪动。饥饿如同一头狮子吞噬着人们的耐心和自尊,面对食物一个个恨不得一拥而上,夺而食之。终于轮到父亲了,按人按量分配,食物只有那么一点点。未及转身,父亲便拿出那个属于自己的馒头,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下去,转瞬即无。然而饥饿感依旧是那么强烈,怎么办?父亲边走边盯着手中别人的干粮,终于克制不住在那些馒头上各咬了一口,然后将馒头用手使劲的捏了捏快步走回家去。

爷爷奶奶看到捏紧又张开口的馒头,眼眶都湿润了……

镜头二

“雨啥时候停啊?今天的集又赶不成了,唉!”父亲站在门口,望着连绵不断地雨忧心忡忡地说道,正在做针线的母亲也停下手中活计,愁眉苦脸的望着窗外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家里的粮食己经见底,离下一次分粮时间还早,本来打算赶集买点地瓜干掺着多吃些日子,雨又把集给耽误了,买不到地瓜干,一家人就要挨饿。贫穷,令人一筹莫展,令人倍感无助,为了填饱肚子天天发愁。“好在妹妹织的花边快完成了,可以卖了换点钱暂时贴补一下”,母亲像是在安慰父亲也像是安慰自己喃喃的说。其实她心里也没底,姑姑每天在生产队干完活后再熬夜织的花边,也卖不了多少钱,一家人都是整劳力,每天拼命干活挣工分,饭量自然就大,分的粮食根本不够,不知道这种日子啥时候结束啊!

镜头三

分产到户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大部分人已经逐渐解决了吃饭问题,但贫穷依旧如影随形。为了补贴家用,父亲也想学着别人做点小生意,最终跟几个发小商量着卖韭菜。大家在自行车后座上装了两个大菜筐,一起去批发了韭菜兴奋地到集市上卖,看着筐里一捆捆绿油油、鲜嫩嫩的韭菜,父亲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心情大好。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天下来,不会经商的他们韭菜并没卖出去多少,为了多赚几个钱,别人还价低了就舍不得卖,到了收摊时可犯了难,一天的日晒风吹,韭菜已经开始发蔫,失去了早晨时的光鲜油亮,没办法,父亲只得垂头丧气的转回家中,饭也无心吃几口。第二天天未亮,父亲便早早起床,他惦记着筐里的韭菜,再去摆摊卖已经不合适,父亲做了一个决定,骑车到临市的一个乡镇上去批发,三月的天乍暖还寒,还下着蒙蒙细雨,让人感觉更加冷的刺骨,父亲艰难地蹬着自行车骑行三个多小时,脚腕都被冻裂,由于韭菜已不鲜亮,最终还是无奈低价把韭菜卖了出去,折腾了两天结果还赔上了两块钱,回家路上,父亲脸上湿漉漉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镜头四

早晨奶奶煮了面条,每人一个煮鸡蛋,我和弟弟都嫌弃面条没炝锅,白煮蛋没有滋味而不开心,胡乱扒拉几口面条便上学去了;晚上母亲包了水饺,白菜肉馅的,我嫌弃白菜的苦味,弟弟则嫌弃肥肉太多,姐弟俩对饭菜又是一番不满,一番牢骚。父亲低头吃着饺子,没有理会我们,只是低低地对母亲说了句:“甭管他们”。此时己经是上世90年代,温饱早己不成问题,在改革开放后,父亲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拼搏,逐渐让我们家从温饱到了小康。我和弟弟都出生在70年代后期,记事起家里已没有为吃饭发愁的情况,没经历过挨饿的日子,也就不太懂粮食的珍贵,经常挑三拣四。

饭后我俩写完作业,正想看会电视,父亲坐在沙发上突然说:“你俩关上电视我有话你们说!”神情严肃、口气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俩面面相觑、忐忑不安。父亲说:“你们俩反思一下,今天做错了什么?”父亲一向威严,我和弟弟都紧张的不知所措,其实心中很明白是因为挑食的缘故,见我俩不说话,父亲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生在了新社会、赶上了好时候,没有经历过灾荒,不知挨饿的味道,一点也不懂得珍惜,尽管现在有吃不完的粮食,但在咱们家不管什么时候一粒也不许浪费。”我和弟弟点点头,父亲又说:“你们都读过‘粒粒皆辛苦’,可你们真正懂得它的含义吗?等播种和收割时都去体验一下,尝尝‘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你们就懂了”。顿了顿,父亲又接着说:“你们好好反思一下,每人写一篇对今天事情的感悟明天晚上给我看!”

父亲总是用这种方式教育我们,没有过多的惩罚,但必须让我们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明白其中道理。

镜头五

周末,我用学校的公用电话给父亲打电话让他用车接我回家,被严厉拒绝,这是我在外上学时的经历。那时父亲已是一家公司管理层人员,有自己的专车,但他从不接送我,都是让我自己乘公交车来回。看着有的同学每次回家都是车接车送,我好生羡慕。虚荣心作崇,我也跟父亲提出了要求,没想到又惹父亲生气。父亲后来教育我说:车是公家的,咱不可乱用,即便是咱家的,我不会开车,接送你肯定要麻烦司机叔权,耽误人家的休息时间,公交车那么多,你又不是来回不方便,不要光看别人怎么样就想怎么样,大部分的同学不都是坐公交车吗,咱不兴搞特殊。父亲还教育我不要爱慕虚荣,更不要养成骄奢的习惯,好好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镜头六

清明节,我和弟弟来到父亲坟前,眨眼间父亲因病去世已二十余载。三炷清香,几碟供品,竟然成了我与父亲交流的方式,只是相隔阴阳,只是我从来都看不见也听不到他。我每次都跟他说说他不曾见到的如今的盛世与繁荣,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孩子们兴趣班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等。父亲生前是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乐善好施,不光工作出色还文采出众,也懂音律,最大的心愿是当一名语文老师,可惜因为生活所迫早早辍学,经历了生活的各种苦难,也未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跟他说,如今太平盛世,安居乐业,家家户户奔小康。如果他活着可以去读老年大学,可以走遍祖国大好河山,也可以研究和品尝美食,父亲肯定倍感欣慰与自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