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志宝的头像

姜志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6
分享

我对家乡大山的理解

我在幼小的时候,父亲带我上山砍柴禾,从沟底到山腰沿着一条小路走进树林中。树林中没有路径只要砍完一捆捆柴禾,好像在树林里就自然出现了宽敞的山间小道了。时间一长在大山和树林里,就这样人为踩踏出来的路径好像满山都是。后来人就沿着树林里这些山间小道,放牛羊砍柴禾带着家狗追击野兔,还有孩子们开展采集野蘑菇掏鸟蛋打仗玩游戏等活动。

在孩子们视野里面对一座座大山,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大山,大山就是我们的家。因为在大山里,有一股股泉水流经山沟在灌溉农田,农田里每年有庄稼在丰收,给予了人们的五谷杂粮;山坡上有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棵棵大树成为人们修房造屋栋梁之才;生长的野草不管任何时候,它们都成为了牛羊的牧草;一座座大山上的飞禽走兽,它们生活的世界就是大山的世界;走上山顶又看到了另外山顶,看不到山顶的时候前面总有一座座大山挡住了视野,面对大山在孩子们世界里,那不过就是遥远的山峰罢了。

我上学的第一天,走了一段盘旋的山路才到了学校报名,其实报名的孩子们都在大山里生活。孩子们在一所学校里读书面对陌生人的面孔,原来都是一座座大山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孩子们从陌生人的面孔到了熟悉人的面孔,还是一所学校缩短了大山的距离,起码要感谢学校在大山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不仅让孩子们从山的一边走进山的另一边,最后却在一起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去读书识字听故事受教育健健康康成长起来。学校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勤奋刻苦将来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经常把励志名言名人故事讲给学生听。老师在讲到学习上面对困难时,要做到如同爬完一座山一样坚韧顽强,教育学生攀爬到了山的顶峰才是胜利者,还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等言辞。老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的说教,对于上小学的我实在理解不了其中深远的含义。老师只有说到了“一座山”,的确在我心底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我是农村孩子家就住在一座山上,天天都在与山见面打交道。只是在我眼前一年四季循环出现的,一座山有庄稼生长与收获,树木野草花开花落与落叶凋零相伴,溪水潮起潮落从大山里流向远方,鸟儿在大山里的鸣叫声有高有低,太阳与月亮的光影在一座山上一年四季没有太的变化等。如果让我自觉去完成攀爬一座山的话困难重重。因为在我努力观察下,家乡的一座山它的底座范围向周围延伸面积广大,无论从一座山哪一个方向去攀爬或者前进,如果要爬上山顶需要足够的力量与勇气来支撑完成,再说有事无事去攀爬到山顶又有何重要意义呢?农村人面对一座座大山,要是在大山某一处有人类活动才去光顾,这好像是山里人一种固有的生活习惯。至于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真正爬上山顶去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出现过。其实我并不遗憾,因为好在我和大家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使没有到过山顶,但远远近近的大山都在视线中漂浮过想象过。

离开家乡背着行囊到外面读书求学的时候,不管在老师的课堂上或者从其它书籍里,涉及到有关“山”的文章或者诗歌内容,被诗人作家用文化与精神内涵,歌颂了的一座座大山比比皆是。后来在我外出读书的日子里,一步步让我慢慢理解了家乡一座座朴素的大山,在知识的海洋里却演变成了充满文化内涵的大山,或者成为抽象的或者充满神秘的大山。诸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暂且不管诗人志向如何远大,但如果攀爬不到绝壁山顶,那么“一览众山小”诗情达意,恐怕代表不了诗人真正思想感情的流露;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在诗人的笔下显得非常灵动智慧使人震撼,看到山水重重叠叠内深藏了桃花源般的世界;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好像在深深自责与愧疚却也倒出了难言之语,开阔的视野却被眼前自然环境所限制,从内心到思想揭开了诗人当时充满复杂的情感矛盾纠葛。

我从诗人对一座山的描写中,不知不觉了解到了“山”竟然还包含了文化内涵和人的思想感情。是的,我读完书走出学校大门进入工作岗位,已经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当我看到身边漂浮的山峰,不由自主地很容易联想到家乡的大山。小时候看到家乡的大山和漂浮的山峰都是一种自然的美,它们都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朴素得像是一汪清泉。当我把家乡的一座山放在知识的海洋里去享受,却出现了一层层美丽的浪花。家乡的人是那样朴素原始,虽然每天满身泥尘与土地打交道,但却有一种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闪现着;家乡的水是那样甜蜜养人,虽然滋养了我童年的美好世界,但我知道我身体内每一根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仿佛都为我留下永远枯竭不了的清泉;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郁郁葱葱,虽然有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但美丽风景的变化却教给了我在童年世界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家乡的鸟儿在山坡上飘飞虽然有大有小,但它们的栖息地永远在家乡的大山之中逍遥自在快乐无比。家乡的一座座大山从我朴素的视野里,却演变成了抽象的大山。我有时把抽象的大山带进我的梦乡里,让它开花结果却也让我尝到了家乡的味道,好像也在家乡大山的泥土芳香中,看到了家乡人、情、物所有的精神世界,被沉淀在大山的怀抱里。

继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有时忽然想到刘禹锡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面对我的家乡有高山有低山的理解是:无论高山低山都有勤劳者的象征,勤劳者的形象总是漂浮在家乡河水之中。刘禹锡笔下的“仙”不可能光去指代先贤,而“龙”在水中自然再漂游,但未必是单指“龙”的腾跃飞奔。在家乡的土地上祖祖辈辈是“仙”的化身,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阐释;在家乡山山水水勤劳者的身上,不仅是“龙”的图腾与化身,也是中华民族高尚品质的一种象征。所以,在童年的世界里我看到家乡一座座大山都是美丽的大山。如果离开了家乡的大山,它自然就会变成我心目中抽象的大山了,其实也是精神上的一座大山。不管给家乡大山赋予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实质,但它总是无法改变为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民,至始至终无私奉献的一座座大山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