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秉君
题记:
时间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奥古斯丁在《忏悔录》对时间是这样描述的:“时间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他认为,过去是回忆,现在是看视,将来是期望,这些心理状态都是现在的知觉和体验。
现代哲学认为,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具体事物的存在总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并且是按先后顺序产生的,如人生的不同阶段构成生命的年轮,人类总是一代接一代地繁衍……
然而,时间的一维性又决定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它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延续……可是,当你沿着过去一路匆匆走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便有了一种回望的冲动,那时间深处总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因为那里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体验,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生命初始的图画
荣格曾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实际上童年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可往往有时候,我们害怕回忆童年,因为童年就像是一张白纸,你画上什么就是什么,无论是美好还是灰暗的,都会印在那里,而且永远也抹不掉。
可往往是越怕回忆,却又总是陷入往事。尽管我们有时候想极力摆脱不去回忆,甚至一再强调小时候的事情已经不记得了,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试图忘却那些灰暗的记忆,这也是我们试图努力忘却的成因。可是,往往是你越想忘却,记忆深处的东西却反倒越清晰。
上学之前母亲曾带着我和妹妹回过一次老家,对那时老家的印象还是美好的。可是当我们一家真正回到农村后,必须要面对眼下的艰难生活。父亲给我们租了两间石墙草房,简单安顿一下就匆匆返回单位。
当我和弟弟妹妹来到租住的“新家”,陌生的环境平添的是一种恐惧。这是一座三间石墙草房,我家租的是堂屋和西房,东房是房东的,各房之间都没有门,顶棚破烂处挂着蜘蛛网,房间的四壁是泥墙,由于久无人住黑乎乎的,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我怯生生的向东房看了一眼,不由得激灵一下炕上竟有一口大白棺材,后来才知道那是房东为自己百年准备的,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整天守着一口棺材生活未免太恐怖了。
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摸摸我的头说,别怕,有妈妈呢,那里面又没有死人。母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可是,我不知道母亲当时作为一个女人,还要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那将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
可是母亲却说,不要怕,怕也没有用。接着又说,眼是懒汉,手是好汉,一切都会好的。过了几天,母亲到村里的供销社买回一些花纸和一些旧报纸。然后,让我带弟弟妹妹去姥爷家去住了两天。当我们再回到家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屋子焕然一新,黑乎乎的墙壁都已贴上了报纸,屋里亮堂多了,尤其是顶棚全是用花纸糊的,漂亮极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弄不明白,顶棚上的那些花纸为什么看不出接缝?整个天棚就好像是一整幅画。我躺在坑上总喜数天棚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在坑头的煤油灯下做针线活,我数着数着就进入梦乡……以至于我多年后总能想起这个画面。
我睡在坑尾靠墙的一侧,贴在墙上的报纸引起我的注意,躺在坑上就可以看墙上的报纸,虽然有好多字还不认识,但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非得把不认识的字弄明白。我想起爸爸临走时给我留下那本《四角号码词典》,他教过我查字的方法,还让我背下查字口诀:一横二竖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并告诉我以后遇到生字就找这本词典老师。当时一背就记住了口诀,可是实际用起并不容易,这种用字的四角构成的四个数码好处是查字很快,但前提是必须要把数码选对。起初老是出错,后来我还是学会了查四角号码,见到不认识的字就查词典,这样墙上的报纸的字慢慢就能读下来了,这或许是成了我的另一种启蒙。
那时候老家很落后,既没有公路,也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话,同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书信。可是,母亲不识字,所以与父亲的书信联系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从一开始写信,我就陷入到一种压力状态。每次给父亲写信一般都是母亲口授我写,母亲口授大都是口语,虽然听起来很生动,可是我会写的字却有限,因而很难完整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必须把母亲所说的话,转换成的能力所能表达的句子,实在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但总是感到难以表达母亲的意思。所以,每次给父亲写信都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然而,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反倒促使我必须要发奋努力学习,以改变那种老是受文字挤压的窘况。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寻求改变的想法,才是我对文字产生了特别兴趣,以至于影响了我的整个生活。
神秘的神仙湾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许多,有些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有些则像不朽的岩石,刻骨铭心。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驿站,可往往自认为是最重要的,到头来才发现那并不是自己生命真正的驿站,真正的驿站,往往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曾被误认为是重要的东西隐退后,才逐渐清晰的显现出来……”
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童年一段回农村生活的经历。当时家里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压得全家都透不过气来,而稚嫩的我不得不承受这一切。
一天,孤独的我漫无目标地走到村头的河边,恰好遇到一位老爷爷正在撒网捕鱼。在城里从来也没见过捕鱼,出于好奇,我仔细地观察老爷爷是怎样撒网的。只见他先把渔网缕好,接着奋力向外抛去,那网便张开成一个偌大的软斗笠,飘悠着落进水里,在河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然后,他便轻轻地拉网,最后,突然将网提出水面,只可惜网里没有鱼。可是他全然不顾,又重新开始缕网,换个地方继续撒网。一网,一网,又一网,不知撒了多少网,却始终没有网到鱼。老爷爷看到我失望的神情,便对我说:“别泄气,孩子!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挺住!只要能挺住就准有希望。”果然,时隔不久,他一网下去竟网上了十几条鱼,其中有一条好大好大的鲤鱼。
奇怪的是老爷爷并没有把打到的鱼都留下,而是只把几条大鱼放进了鱼篓,其余的小鱼又被他放回河里。我不解的问:“老爷爷,好不容易才打到的鱼,怎么又把它们放了?他深深地舒了口气说:“人啊,不能太贪!往往是贪得越多,最后也就失去的越多啊!懂不懂?”我摇了摇头。他笑了笑说:“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在这条河里我学会了游泳。其实,那并不是学会的,而是被逼会的。我和小伙伴一起下河时还不会游泳,几个会水的伙伴在河边水浅的地方,草草地给我示范了几下,便急不可耐地游到河心打水仗去了。我自己留在河边,模仿他们的样子扑腾了好一阵子,居然也能游了,不过由于不会换气,还是被呛喝了好些水。这时,游在河心的一个小伙伴停下来嘲笑我不敢靠近他,我看他的肩膀都露在水面,以为那里的水深和我这边差不多,一种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促使我向他游去。可是,当我游近他准备停下来歇口气时,一下子便沉入深水中,原来我被那伙伴踩水的假象给蒙骗了。我奋力挣扎着浮出水面,拼命向岸边游去,再也不敢轻易地用双脚着地,直到确信真正到了岸边,回头一看,自己竟游了那么远。要不是陷入险境,我恐怕不会那么快就学会游泳。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差点要命的地方叫神仙湾,是这条河的一个转弯处,由于水流受阻便形成了水面宽阔的河湾。这儿的水清的泛绿、静影如镜、深不可测。听大人说,以前有时站在河湾一侧的山顶上,还能依稀看到河水深处的“鱼精”,从鱼脊的黑影估算,至少也得上百斤。村里的老人都说,那是上天赐予的精灵,谁都不能去伤害它。所以,村里的人即便是打鱼也从来不上那片水域,因为他们怕惊扰了水中的精灵而遭报应。
可是,当年的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却不管这一套,他们打着破除迷信的旗号,竟拿着修水渠的炸药到神仙湾,去炸那条被乡亲们尊崇为神灵的“鱼精”,以显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神仙湾的鱼倒是被炸死了不少,可是并没有抓到他们想得到的“鱼精”。老人们在说他们是在作孽,是要遭报应的。打那以后,人们再也看不到那条“鱼精”了。
我总期盼着能再看到那条“鱼精”,便经常独自爬到河湾一侧的那座山上往河里看,遗憾的是奇迹没有出现。一次,我问舅舅看到过“鱼精”没有?他说,他小时候看到过几次。这些年由于修水渠,老在岸边的山上放炮炸石头,可能是惊到了“鱼精”,所以再也没人看到它了。“鱼精”便成了神仙湾永远的谜……
多年后,当我走出了神仙湾,才逐渐懂了老爷爷当年对我讲的那些话。大自然虽然赐给我们丰富的物产资源,但一定要取之有度,决不能贪婪地获取,要不然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其实,人类与大自然原本就应该是和谐的。实际上,人类在关爱大自然的同时,也正在享受着大自然的回报。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每当我在失意,或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耳边就会响起那位老爷爷的话:“别泄气,孩子!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挺住!只要能挺住就准有希望。”它使我在人生的一次次沉浮中顽强地挺了过来。
每当夜深人静,由于沉思而难以入眠的时候,或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而辗转反侧时,或在一篇文稿刚搁笔的高兴之余,我总不免要想起故乡的那条河,那个神秘的神仙湾,还有那位早已远去的老爷爷……
寻找心灵的蝴蝶
对一个人来说,童年的时光非常短暂,却影响和左右他的人生。他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在童年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他的童年。就像阳光下总有阴影一样,暗夜也蕴含着光亮,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智去寻找心灵深处的那种美好。
回故乡的真实的感受就是老家远没有城里的家好。可是城里的家已经没有了,我们一家不得不接受农村的这个家。当年农村生活条件很差,但却有城里不曾有的别样天地。乡下的山水是一道道天然的美景,农家的院落聚满了鸡狗鸭鹅,孩子的天性使然,我很快喜欢上了那些欢快的小动物,还有那山水间奇异的花草。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新奇的,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
乡下有采不完的花儿、捉不完的虫儿、逮不完的鸟儿、摘不完的果儿,稍大一点还和小伙伴们到村头的小河边摸鱼、捞虾,这是城里孩子永远也体验不到的快乐。
在讨狗嫌的时光里,和那些小伙伴没少干淘气事。时常摘几个青酸的毛杏儿吃,然后再把发白的杏核攒下玩弹杏核;或者用口嚼几穗麦粒,嚼得腮帮子发酸,为的是嚼出一点面筋粘知了;再就是在学校午睡时和几个胆大的同学偷偷到河里、水库、水泡子游泳;要不就捉一条毛毛虫放在女生的文具盒里,搞恶作剧……虽然平添了不少乐趣,但也没少挨大人和老师的惩戒,而收获的却总是快乐。
小时候最喜欢玩得就是捉知了。捉知了有多种方法,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用面筋来粘,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是过年过节是吃不到白面的,有谁舍得用雪白的面粉去洗面筋?另一种方法就是用蜘蛛网来粘,在长杆的顶端绑上一个用铁丝做的Y型架或Y型细树杈,再到处找蜘蛛网缠绕在Y型架上,有了足够的厚度粘合力也就差不多了,这样一般知了是很难逃脱的。缺点是不像面筋粘头小粘起来方便,由于是Y型,粘头较大,有些枝叶茂密的地方穿不过去,再加上目标较大,还没等靠近知了,精明的知了就飞了,成功率逊色。再一种方法就是手头的功夫,对于一些在小树杈或在较低树木上的知了,用长杆子反倒不方便了,这就要靠用手来捉了。当然用手捉要有一定技巧,也就是说要看得“准”,接近知了要“慢”,出手一定要“快”,熟能生巧,往往是手到擒来。以至于多年后我的这种“技艺”竟不减当年,有一年夏天在北戴河树林散步,发现路边小树有知了,小试身手,竟然连捉了两只知了。旁边的一个俄罗斯小男孩露出一脸吃惊的神情,我便顺手把知了送给了他,小男孩欣喜若狂,非常开心。不过他把玩了一会儿就把知了放生了,由此可见俄罗斯小孩的环境意识。
而挖知了猴是另外一种乐趣。那时一到了夏季就天天盼着黄昏,这时正是知了猴开始出洞的时候,在树林里和河滩的树下最容易找到刚露出洞口的知了猴。不过发现它只是第一步,要想把它挖出来还得掌握窍门,因为知了猴很精敏,稍微有一点动静它就缩回洞里了,由于洞很深,知了猴一旦缩回就再也找不到它了。
起初,我即使发现了露头的知了猴,可是总也挖不出来,往往是刚一动手,它就缩回洞里,不管你怎么挖再也不见踪影。后来,我改变了战术,采取“正面攻不动就侧面攻”,发现洞里有知了猴时,不再直接挖,而是先在洞边一侧轻轻挖坑,当深度足以切断它的退路时,便用手直接斜插洞底,这样一来知了猴就再也无处可逃了。
那时我老也搞不清楚知了猴是怎样变成知了的,总想探个究竟。一天我把一直知了猴放在了蚊帐上,它缓慢悠闲地向上攀爬,爬了一阵子就不动了,可就是不变,我都困得打瞌睡了。正当我失望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只见那知了猴的后背突然裂开一个小口,接着知了猴像是一个弓起了身子罗锅,还一阵阵颤抖,不断向外伸展身躯,不一会儿一个金黄色的知了挣扎着出了壳。不过刚出壳的知了还没有翅膀,只看到它的两侧有一对像是豆芽瓣里带皱褶的嫩芽,正在我纳闷时,那两片“嫩芽”开始舒展,眼看着不断长大,渐渐地展开皱摺,当所有皱褶都展平后,一对漂亮透明并带纹理的翅膀展现在眼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金蝉脱壳的转变,真是太神奇了!
这时它已经变成一只金黄色的知了,漂亮极了,但是它还不能飞,要等整个身体变黑,翅膀变硬它才能飞。要是在树上,正是它最脆弱的时候,时常成为鸟类的美食,不免为它惋惜。
长大以后才知道知了的这一转化过程非常缓慢,竟长达十几年。成虫的知了主要靠吸食嫩枝的液汁为生,因而被列为害虫。知了的繁殖方式也很奇特,在枝头鸣叫的是雄知了,雌知了因不会叫,所以叫它哑巴知了。雌雄完成交配后,雌知了选择细嫩树枝产卵,被产卵的树枝便会枯萎,最后随秋叶落地,这样卵形成若虫后就钻入地下,靠吸食树根汁液过日子,这期间要在地下四次蜕壳,最后一次才是爬在树上,蜕壳成虫后便进入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无独有偶,多年后我看到法国电影《蝴蝶》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生物学家朱利安收到了一盒装有茧蛹的包裹,可他并没有在意,只是把它放到了自己培育蝴蝶的花房。然后,他打点行装,准备到阿尔卑斯山去寻找一种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命名的稀有蝴蝶。这种蝴蝶被誉为全欧洲最美丽、最罕见的蝴蝶。但它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有3天3夜,之后便消失无踪。朱利安找了好多年都没有找到它,这一年老朱利安和小艾丽莎历经千辛仍失望而归。
耐人寻味的是影片的结尾,当朋友寄给老朱利安的茧蛹开始羽化的时候,他和小艾丽莎亲眼目睹了蝴蝶的羽化过程,真是美极了。这时,他们才看清楚,原来这就是一只他们千辛万苦要寻找的“伊莎贝拉”蝴蝶。最后,老朱利安的一句话更耐人寻味:“原来它就在我们身边,可我们却走了那么远……”
实际上,人们大多时候都在寻找自己心灵的蝴蝶,有时甚至要为此走得很远很远。其实,最美的东西往往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去发现。
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些美好的珍藏,每当你回味起这些东西时,总能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