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三季人论春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打扫庭院,他看到了一个穿绿衣服的人,那人对孔子的学生说:“听说你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天资聪慧,想必你也不差咯?”孔子的学生皱了皱眉。那个绿衣男子继续问他:“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这个学生想都不想就说了:“当然是四个啊!”绿衣男子并不肯定孔子学生的观点,反驳道:“一年明明有三个季节!”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两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但是孰对孰错需要一个更聪明的人来判断,于是他们就找来了孔子。孔子看了看学生,又看了看那个绿衣男子,便说是学生输了。孔子的学生一脸迷惑:“老师,一年确实有四个季节啊!”孔子这才告诉学生:“你看他那一身绿色便可知道他是一只蚱蜢。蚱蜢连冬天都活不到,又怎么能知道一年有4个季节?倒不如顺着他的话说,也让他在秋天的最后舒坦的离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也可以理解为辩证法中的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小时候时常听到人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这句话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抱有一种不屑的情绪,然而真正可以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才是会说话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常夸赞一些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可是这其中有一些人只是不会看场合说话。说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不必要的家庭和社会矛盾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交谈方式。这种交谈中产生的问题轻则朋友分道扬镳,中则同事擦枪走火,大则营造国际矛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说话的技巧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谈话的对象,认识谈话的主体。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和我们交谈的人的地位和知识水平,选择双方都能理解的话。比如,我们买菜的时候和开会的时候,面对的都是不同的人,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卖萝卜的大妈懂得非常高深的术语,所以和这样的一些人交谈时,应该把话语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其次,我们要看场合说话。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意思,甚至有些话换个场合说,就会造成很大的误解。 这两点都是谈话时最基本的最需要注意的两个地方。
很多人都曾在不知不觉间得罪了别人,这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了不该说的话。如果每个人都能感悟到谈话的艺术,我们就离和谐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