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芷岚的头像

芷岚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02
分享

不老的真人 永远的传奇


                不老的真人   永远的传奇

                                                          焦倩茹

      

       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在诗歌《有的人》中写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的家乡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孙塬村,就有这样一位先贤---孙思邈。他已经仙逝1300多年了。可从古至今,家乡以及全国各地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每年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他。求医问药,捐款赠物,顶礼膜拜,寻求健康长寿良方,表达敬仰怀念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绵延千年的“二月二”古庙会。

        当春回大地,伴着迎春花灿烂的笑脸,迎着早春明媚的阳光,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二”庙会如期而至!每年二月二的前一天,耀州人民都要举行盛大庄严的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在药王山和孙原村两地依次举行。公祭人有药王后裔,有医学界代表,有政府代表,他们身着汉服,手拖广袖,躬身作揖,跪地叩头,无比虔诚。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根据我区实际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所以公祭仪式一年比一年隆重,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庙会期间,无论是孙原村,还是药王山,那真是“锣鼓喧天秧歌扭,社火缤纷彩旗扬。大医精诚千人颂,万民相约拜药王”。那热闹的场面,那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热血沸腾,浮想联翩。平民医生孙思邈,何以得到古往今来的人们如此爱戴?何以获得五湖四海的患者如此膜拜?且听我慢慢道来。

        孙思邈高尚的医德万世景仰。古代的神医有很多,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但孙思邈是系统论述医德的第一人。他把医德列为医者的行医之首。在《备急千金药方》的开篇就以“大医精诚”为题,系统论述了有关医德的理论问题。他提出了“人命之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著名论点。孙思邈认为,行医首先在做人,只有称得上“大医”,才能肩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所谓大医,就是对待病人皆如至亲,“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所谓大医,医者须“无欲无求,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由此可见,孙思邈怀着一颗悲悯慈爱的心,把救死扶伤,普度众生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在他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之分,更没有亲疏之别,只要是他的病人,他都会如亲人一样和蔼可亲,一视同仁;一丝不苟,尽心救治,不嫌麻烦,不记得失。他提出的“有医无类“的医学思想在现在看来理所当然,微不足道,可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是何等的语出惊人,难能可贵。他悲天悯人,爱民如子,用实际行动把“大医精诚”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从孙思邈的医德论述中可以看到,其中渗透了佛教的思想和儒家、道家的教义,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今日中国进入商业化社会后,一些医生利欲熏心,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大开高价药,治病不是对症下药,而是看人下药,亲疏有别。更有甚者助纣为虐,沦落为不可理喻的害人工具,使医生的职业道德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使救死扶伤,受人尊敬的医生职业遭受千夫所指。追昔抚今,我们怎能不钦佩孙思邈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天空一样博大的爱心?怎能不怀念他高尚的医德,伟大的精神?

        孙思邈精湛的医术享誉中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降龙伏虎”,“起死回生”,“悬丝诊脉”等等不一而足,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他的医术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生著述颇丰,尤其以《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影响最大。这两部巨著各三十卷,记述了药方论共6500首,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堪称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医学界被视为“东方医学圣典”和“人类的至宝”,对后世的医学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唐太宗对他的评价是“凿开径路,名魁大医。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在古代名医里,他的创新成果名列前茅,而每一项创新又都有填补医药史空白的意义。他创造了医药行业的24个第一:比如第一个倡导建立儿科,妇科,耳鼻喉科;第一个发明了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用其牛奶治病;首创用胎盘粉治病;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等等。在他的24个首创中,有关论述医德和倡导设立妇科,儿科,还有涉及针灸疗法的内容,都是前人从未想到过的问题。治疗眼病和疟疾的方法,甚至要比欧洲人早一千多年。

        他对古典医学也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更是情有独钟。他边行医,边采药,边临床治病。他曾先后到过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峨眉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方法,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老百姓尊称他为“药王”。全国各地的药王庙,药王祠不计其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一直把他当做神仙来敬奉。在以前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王公贵族都不能随便称王,但所有人却认可他这个来自底层人民口口相传的王,并且一千多年来没有任何争议,可见这个称号多么深入人心,多么当之无愧。

         孙思邈是成功的养生专家。他是古今名医里寥寥无几的长寿之星,据说他生于公元541年,卒于公元582年。在古代人均寿命不足70岁的社会环境下,十分鲜见,可谓是一个奇迹。他为了采药和收集单方验方,经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即使如此粗糙,如此劳顿的生活,他老人家却能活一百多岁,这跟他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心态,经常活动,注重养生,没有透支身体关系密切。他研究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养生学说。其指导思想是,养生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他曾说“仁者寿。”“人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他主张运动健身,并详细介绍了“天竺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他的13个养生长寿秘诀:“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耳常鼓,漱玉津,脸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膝常扭,腹常揉,摄谷道,步常散,脚常搓”。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生活质量,延年益寿就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孙思邈用自己的高寿验证了养生健身的重要性,他的养生理论更为世人所信服。五湖四海的人们当然会经常来药王故里求取真经啦。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博爱豁达,活得光明磊落,行得超然洒脱。他多次推却朝廷召请,长期隐居民间,救死扶伤,钻研药学医理,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医药事业。他德才兼备,为医学界树立了楷模,更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完全无愧于“药,王”的称号。他的一生,是正直无私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演绎了无数的神话,书写着不老的传奇。作为他的同乡和后人,我们备感骄傲,备受鼓舞,我们会把他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世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中国人获得健康,延年益寿。我们更会把他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为中国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尽绵薄之力,让中国到处充满大爱与温暖,充满和谐与幸福!我想说的很多很多,千言万语化成一首诗:

心系苍生淡名利,

大医精诚耀古今。

遍尝百草勤著述,

千金方已惠万民。

炎黄子孙常祭拜,

敬香捐款念深恩。

吾辈不负尔初心,

造福桑梓做真人。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太棒啦!教科书般的经典作品~

王萍   2018-07-04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