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淼的头像

海淼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1/28
分享

活神爷爷传奇


活神爷爷是娘家村里人对一位神医的尊称。  

娘家村叫白庄,在山东境内聊城和德州搭界的地方,风景优美,民风敦朴。  

娘家村的神医叫贾立学(学:当地人读作xiào)。  

贾立学治病救人的事迹,曾经在方圆百里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因为他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和高超的医术,不但被当地人称为神医,而且这个只有二百人口左右的小村庄,也曾一度被称为“神仙白庄”。  

相传神医的爷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祖传医生,他想把自己治病救人的本领传给独生儿子贾公子,但儿子不喜医道,只学不用,就在临终前交代儿子把家传的医学知识传给孙子立学。  

当时立学才两周岁。  

贾公子想起自己辜负了父亲生前的厚望后悔莫及,也不管立学听懂听不懂,就拿出太爷留下的医书教他识字学医。立学七岁的时候进了学堂,但这年年底,贾公子夫妇却因病相继去世。  

立学成了孤儿。  

立学虽然年龄小,但在村里辈分最大,所以村里没人对他直呼其名,都恭恭敬敬地喊他“小太爷”。  

村里人念及老太爷在世时的恩德,主动把小太爷叫到家里吃饭,私塾先生因为敬仰老太爷的为人,免费让小太爷继续读书。  

过了几年,小太爷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对村里人和私塾先生说:“我爹告诉过我,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不能永远到乡亲们家里吃饭,也不能总是让先生免费为我上学操心。”  

从此,小太爷背着爷爷留下的医书走出了白庄,串遍了周围的村村落落。  

时光荏苒,转眼间小太爷长成了一个英俊挺拔的小伙子,村人们对他称呼也随之改变,把前面的“小”字去掉,直接喊他“太爷”了。  

村里人把当年老太爷留下的房子整修了一遍,凑钱为他娶了个媳妇,劝他安安稳稳在家过日子。  

太爷笑笑说:“大家尽管放心,有了媳妇就有了家,我会照顾好我媳妇,但庄稼人都指着土地活命,我不会平白无故要乡亲们给我的地。”  

太爷娶亲后继续流浪乞讨,只是按时给媳妇往家送生活必需品,后来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银两,买了二亩薄地交给媳妇打理。  

两年后,女儿出世了。  

村里人再次劝说太爷放弃流浪回家种地养家,太爷仍然不答应。  

时间依旧不紧不慢地往前过,太爷也仍然早出晚归,三两天不在家的时间时常发生,有时甚至十天八天不回来。  

无穷岁月悠悠过。不知不觉间,太爷已经过了花甲之年。  

老伴去世后,还是坚持外出的太爷偶尔回村里看看,住上一宿,更多的时间里,去十里地以外的女儿家住。  

村里和太爷一起长大的山青老人(山青:因姓名不详化名),经过长久的病痛折磨后奄奄一息,对孩子们说希望能在临终前见太爷一面。因为病人已在垂危,儿女们脱不开身,就打发院中侄子套上牛车,去太爷女儿家叫太爷回来。  

侄子去叫太爷还没回来,山青老人就停止了呼吸,村里又打发一个年轻人前去太爷女儿家送信,说老人已经去世。人死如灯灭,太爷年纪也大了,不用再来回颠波。  

见到送信人的时候,太爷已经来到了半路上。  

太爷对送信人说:“我的身体没事。虽说人死如灯灭,但我和山青是一起长大的,必须去见他一面,送他最后一程。什么话也别说了,快走吧。”  

太爷在山青门前下了车,里面传来了儿女们的痛哭声。  

和太爷一起返回的两个年轻人,扶着太爷来到灵床前。  

一身补丁衣服,但依旧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太爷慢慢弯下身子,揭开了山青头上的白布,翻了翻山青的眼皮,把手放在山青的手腕上停顿了一下,微微一笑,回头摆了摆手说:“孩子们,别哭了。你们的爹没死,他是想我了,要见我一面,拿死吓唬你们呢。”  

众人面面相觑。山青的儿子走过来扶住太爷,哭着说:“太爷,我知道你和我爹一块长大,感情好,但生死是一个人的寿限,谁也改变不了。我爹已经这样了,您老人家保重……”  

太爷挣开了搀扶他的手,“孩子,你不要认为我在说糊话,我清醒得很。去,给我拿香来!”  

众人看太爷郑重其事的样子迷惑不解,但听了太爷不容置疑的话,只好选择顺从。 有人将香递到了太爷手上。  

太爷把香炉从灵床前移到过年过节时祭奠家祖的地方,将香点燃,在灵床前拿来火纸,然后虔诚地跪在地下。  

“白庄的列祖列宗和爷爷、父亲在上,不孝孩儿贾立学现在在您们面前向全村人说明,我这些年在外面流浪奔波,并不只是为了要饭糊口,而是在要饭的同时,用从爷爷医书里学来的知识,和通过向外面的高医、奇医求教,来继承爷爷的遗志看病救人,用以回报这些年来让我丰衣足食的老少爷们。只是自知医道还不精,没敢在家里人面前显露过。人命关天,现在山青已经昏迷,陷入假死现象,容不得我再迟疑,我要看好山青的病,然后在咱家开设医馆,正式在家里为人们看病。”  

太爷说完站起来,从自己随身带的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然后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纽扣大小的红色药丸。他把药丸捣碎,先在白开水里放上一点药末滋润山青干裂的嘴唇,当山青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后,将捣成碎末的药丸分好几次放进小勺里,慢慢地用温水送进山青口中。  

人们一动不动,鸦雀无声,都眼巴巴地看着太爷不断移动的双手和山青蜡黄的脸。  

太爷把小勺放下后,将右手放在山青脑后,轻轻地把山青头部托起,左手按顺序从山青颈部开始,轻轻拍打着向下移动。当左手移动到山青腹部时,人们听到了山青肚子里传出了“咕噜”一声。太爷又在山青腹部慢慢抚摸了一会儿,右手在山青脑后抽出,放在山青脉搏上。  

“好。”太爷点了点头,又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瓶子,从瓶子里倒出一些褐色粉末,用温水溶化后让山青喝下。  

半月后,山青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开始天天拿着马扎到大街上与人拉呱聊天。  

太爷成了看病先生,开始为乡邻看病。他开出的全是土药方,地里挖到、冬天能储存起来的野菜。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先生看病从来不开价,一块窝头,一碗稀粥,一盘自己腌制的咸菜,他都会欣然接受。家庭条件好的给点银两,他也不会拒绝,但对收到的银两,他从来不花,都随时接济有困难的人家。  

高超的医术和医德让先生名声大振,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后来求医的人太多,他居住的屋子已经容纳不下,他就把看病的地点挪到村头一个空闲的地方,按人们到来的先后顺序排队,给人们露天看病。当天排不上号的远地患者,村里有人专门安排食宿。也有近处的人来得晚,当天没排上号的,临走时就在离先生看病最近的地方抓上一把土,说道:“先生是神医,神医村里的土也沾着神气,先拿回去当茶泡着喝,身上的病也会好一大半。”  

先生开始在家乡为人看病的第一天,就做出了一个郑重声明:“不管天气好坏,以后每月的初一、初十、二十这三天,我都会关门外出讨饭。”  

先生之所以规定一个月三天外出乞讨,是牵挂着外村家里贫穷,没条件来看病的人遭受病痛的折磨。  

先生八十岁后行动有点迟缓,眼睛也不好使了,但他乞讨行医的惯例仍然没有改变。村里人不放心,每到这三天到来,争先让自己的孩子和先生一起外出,陪他去外村借乞讨之际行医。  

先生去世后,村里人把他埋葬到村东头靠村子最近的地方,坟前种下了一棵榆树,代表人们希望先生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永远富裕,余钱(榆钱)不断。后来这棵榆树旁边不断有小榆树长出来,而且都很旺盛,生命力极强。据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村人们每天一大早都拿着竹筐来捋榆叶、摘榆钱回去充饥。  

先生的名字渐渐从周围人的称呼里消失,随之响起的是“活神仙”这样的代称,一辈辈传下来,“活神仙”又变成了“活神爷爷”。  

现在,活神爷爷坟前的榆树还都健在,逢年过节,村人们仍然拿着祭品到活神爷爷坟前祭奠。  

笔者小时曾和伙伴们一起,在活神爷爷坟前的树上摘过榆钱吃。  

笔者长大后,也常在活神爷爷坟前祭奠,香火缭绕中思索活神爷爷当年的传奇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