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贤赟
家家户户闹花灯,明月挂上青云梢。
心怀天下敢为先,露白东边一日升。
我看着窗外灯下缓缓升起的月亮,又圆又白,好像我碗里的元宵,让人思绪万千。我看看仙儿,又看看唐唐,原来热气腾腾的元宵会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感觉,正是我想要的温馨和幸福。日夜忙碌的我们,总是忽视与家人、与亲友在一起的瞬间,陪伴就是一种幸福。
父母在变老,对他们的爱要“常回家看看”。何为孝?家长里短的唠嗑,不厌其烦的倾听,隔三差五的回家,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就有家的味道。儿女在长大,对他们的爱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在言传身教方面,我们欠缺的是如何控制情绪,以旁观者的心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乃至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事情等等。只要孩子犯错,我们总是歇斯底里的责怪,说一些儿非此即彼、言不由衷的气话;如:谁家孩子怎么那么省心,谁家孩子怎么那么出人头地,谁家孩子怎么那么……最后,说的自己的孩子竟一无是处。孩子是有尊严的,也是有叛逆期的;逆反心理,会促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我们成年人也是有逆反心理的,你想想是不是?谁说你坏话了,你还乐意与他打交道吗?你是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一起生活工作,还是愿意与意见相左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呢?只是你我都是父母,又是过来人,情之深,爱之切而已。孩子肯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触,只是他们不想做不肖之子而已。
一道红光从窗前掠过,原来远处开始燃放烟花了。有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和白的等五颜六色,也有一束冲天、花开富贵、天女散花、落地有声等各式各样。几番过后,夜空渐渐飞起了孔明灯,星空更加璀璨了。
“老爹,咱们去街上玩会吧?”,唐唐说。
“是啊,咱们一家人出去溜达溜达”,仙儿也说。
“既然如此,何乐不为呢?”,我说。
“哇!这张灯结彩的,喜庆!”,我说。
“哇!这灯样式好多啊!妈妈,您看上面有谜语”,唐唐指着一个棱角灯笼说。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选自《红楼梦》,猜一物)”,仙儿读的朗朗上口、津津有味。
思考片刻,我已胸有成竹。我看着唐唐已走向另一个虎形灯笼,仙儿紧随其后,俺紧随仙儿的身后。
“老爹,这个我知道,您猜猜”,虎灯下唐唐得意洋洋的样子,甚是灵动。
“不许叫老爹,不知道男人四十一朵花吗?”,我生气的笑着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一物)”我正在自言自语。
“真笨,连这个都不晓得,您还混啥子嘛”,唐唐挖苦讽刺的说。
“嘘!不就是……”,我未说完的“画”。
“画!画!画!就是画呗!”,唐唐急于炫耀的说。
“你们俩,‘画’不投机语句多,没大没小的”,仙儿说话了。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选自《红楼梦》,猜一物)”,仙儿在看一个纱灯上的字。我和唐唐也凑上去,一探究竟。
“老……爹爹,咱打个赌,行不行?”,唐唐笑嘻嘻地说。
“你说,怎么个赌法?”,我若无其事的问。
“您若赢了,您还是我爹,您媳妇还是您媳妇。”唐唐说着瞟了她妈妈一眼,她们确认过眼神。仙儿捂着嘴,噗嗤一笑。
“那你赢了呢?”,我对着唐唐有所顾虑的问了一句。
唐唐若有所思的停顿了一下,指着仙儿说:“我赢了,我是她闺女;若输了,她是我妈”。
“那我呢?”,我急切的问。
“您(你)哪凉快哪呆着去!”,母女同声。
我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皮笑肉不笑的尴尬了。
这时,有一家三口也来看灯谜。女人说:“解东风,你来看看这灯谜,谜底是什么?”
男人脸上略显阴天的说:“别指名道姓的,好像点名一样。”
“老爹,好男不跟女斗,不要计较细节嘛!”,他们的女儿说。
“嗯?老爹?他比我年轻些许;‘老爹’也许是现在小孩们对父亲的爱称,而且是流行的时尚。”,我暗自庆幸,欣喜万分。
“这不是风筝嘛,真笨!走,春妮,咱们放孔明灯去”,解东风和春妮笑呵呵的走了。那个女的在原地呆若木鸡,爱走不走的生闷气。
突然,她反应过来大吼一声:“噢,我柳杏花……明白了,你们等着……”;她的声音渐渐小了,好似风大呛着了。
“老爹!”,唐唐说。
“嗯!?”,我愣了一下儿,心里的甜却荡漾在我的脸上,好似一块糖落在心上,脸上泛起了涟漪。
“风筝,那是风筝”,唐唐乐开了花。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猜一气象现象)”,不知不觉仙儿已经转移到一个宫灯面前。
这时,远处传来解东风的歌声:“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走天涯……”;歌声中,渗透着柳杏花和春妮的哼唱声,随风悠荡。我想,这一家人一定很幸福。
我和仙儿一起想到了风,想起了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唐也跟着朗诵起来。
“瞧!那个龙灯,好大好长好精神”,唐唐兴高采烈的指着一个龙灯。我们顺着龙灯的方向,那里的情景热火朝天、人山人海。耍龙灯的、舞狮子的、踩高跷的、划旱船的、扭秧歌的等等玩艺儿,眼花缭乱。我们穿梭在这样的大潮中,都是被“随波逐流”的主儿。我们好像顺水漂流的三盏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前行。我想起了,点灯盏许愿的花灯寄寓。我们计划放河灯,许个愿去。虽然民心河也是一个放河灯的好地方,但我更喜欢相对宽阔、远离闹市的环城水系——高迁公园。我们选了一盏荷花灯,说走就走的向高迁公园进发……
月亮已经越爬越高了,爬过一根根路灯,爬上一座座高楼;与万家灯火一起妆点元宵佳节。此时的月亮,变得更加明亮了;我想:“它可以照到千家万户的窗台” 。高迁公园的夜,在路灯的点缀下显得格外静谧而祥和。轻车熟路的我们穿梭在灯光里,影子时而三头六臂、时而长短不一;若隐若现的它,犹如我们的莲花座。到河边时,整个夜都呈现在水面。这时,我听见;“莲花灯在我这里,老爹”,唐唐大踏步的靠近我。
“你慢点儿,着什么急啊”,我略显担心的说。
“没事,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小孩儿”,唐唐气喘吁吁的说。
“老爹,咱们放河灯吧?”,唐唐有点儿急不可耐了。
“不行,你妈妈还没到呢,得一家人一起放,才有仪式感”,我说。
“仙儿,你慢点儿走,注意脚下”,我先平复了一下心情。
“老爹!您怎么还让她慢点儿走啊?”,唐唐赶紧说。
“不说慢点儿,她能走得快吗?”,我紧跟着说。
“那倒是,我服了我妈了”,唐唐有气无力的说。
“那不得了,何必自讨苦吃呢”,我面带微笑的说。
“仙儿,来来坐下休息会,喝口水啊”,我献殷勤的说。
“哎呀,真累!下次可不跑这么远了,累死我了”,仙儿呼歇喘气的说。
“嗯!”,唐唐闹情绪的嗯了一声。
“她怎么了?谁惹她了?小兔崽子!”,不知所以的仙儿问。
“没事,就是怕累着你,让你多歇会;稍歇一会,准备放河灯许个愿,赶紧回去看铁树银花”,我如释重负的说了一句。
“老爹,花灯有多少种?”,唐唐疑惑道。
“元宵节的花灯种类很多,有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表现花灯寄寓的民俗文化;也有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人文历史。各种花灯制作精巧,充分展现了工匠的智慧和技能”,我侃侃而谈。
“祝阖家幸福、吉祥如意,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仙儿对着荷花灯念叨。
“祝我有一座四面都有房子的小院,种花养鱼”,唐唐捧着荷花灯高兴地说。
“祝唐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愿妞妞吉祥如意、贤妻良母”,我略有停顿的说;我接着说:“希望我们一起读书学习,一起游山玩水”。我的话音还未落地,她们就开始叽叽喳喳;她们的噘嘴中、不屑中和反驳中,透露着和谐,隐藏着家和万事兴。
东风习习,波光粼粼。我们一家人站在环城水系的北岸,看着放入水中的荷花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它与月亮的倒影一起形影不离,沿着河流向西方,流向山的另一头。路,穿梭在环城水系的花草树木之间,好似羊肠一般弯弯曲曲的;它虽不至于让人迷路,却会令人流连忘返,忘记一路的疲劳。
回家的人,总是归心似箭。远远的我们就看见焰火照耀下的灿烂夜景,随之映入眼帘的是两旁张灯结彩的树与灯。若唐朝诗人苏味道此时此刻看到此情此景,定会说“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在烟火的映衬下,夜是五光十色的夜,人们的脸上也是五光十色的笑脸。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紫薇星广场,一束光柱射入深邃的夜空,让我浑身上下都能感受到它所凝聚的力量,令人敬畏。天地之间,我相信有互联互通的渠道,它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由于我们个体受限不能感知而已。
前面的人群中火花四溅,如流星、如雪花。“哇!哇!哇……”,我们欢呼起来。
“铁树银花!” ,春妮脸上洋溢着‘铁树银花’。
“春妮?他们也来了”,我惊喜道。
“别看这个了,都是火星儿,溅到身上就不好了;唐唐走了?”,仙儿站的远远的说。
“等会儿,看一会儿再走啊”,唐唐一蹦一跳的说。
“老贾?”,仙儿说。
“她不走,就看会呗。唐唐注意距离,别离的太近啊”,在看铁树银花的我,没有顾上回头看仙儿的脸色,估计是铁树银花的“铁色儿”。
“铁树银花,有意思”,我想。
铁树银花,俗称“抡铁花”,是大型的民间传统焰火表演,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抡铁花通过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在锤击下溅出火花而发明出来的,熔化的铁水变成铁花四处飞溅,溅到树上更是美丽壮观,因此得名“铁树银花”。它在铁花飞溅时犹如彩蛇飞舞,铁花倒悬如火山喷发,飞溅的声响如鞭炮齐鸣,形成的场面恢弘、气势磅礴;为增加铁树银花的观赏性,还在原材料中加入了化学原料,令其颜色多变,五彩纷呈。铁树银花,如流星划过、如雪花飘落、如烟花放火,给人以流光溢彩、落地生花的感觉;它包含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团圆吉庆、和顺幸福的深刻含义,其独特的表演气氛喜庆吉祥。
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谁也不敢离得太近,害怕被染上“铁花”;人们又都不想离的太远,那样的话就只能看风景了,而没有置身于风景中的感觉。仙儿就喜欢看风景,我和唐唐却喜欢置身于风景中,看那铁树银花。
据说,河北永清县杨家营杨凤山老人是铁树银花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而杨家营抡铁花则起源于清朝,是清朝道光年间杨凤山的曾祖父发明的,是当地农村元宵节晚上表演的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表演项目。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大红灯笼,全村人扶老携幼,看焰火、猜灯谜,翘首等待“铁树银花”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这一刻,我们等到了,却是让人惊心动魄。回到家后,我们窃窃私语了许久,才渐渐的感到疲惫和困意。外面,也渐渐的沉寂下来;我看了看仙儿和唐唐,估计她们已经入睡了。我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温馨的感觉让我如痴如梦。忽然,我想起:“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选自《红楼梦》,猜一物)”的灯谜,就是爆竹。这时,唐唐发出了笑嘻嘻的声音。
梦与醒的时分,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犹如一层青纱。元宵节的夜,灯火通明、星空璀璨,灯火与星光交织在一起,令人难舍难分。若没有皓月当空,谁又分得清这万家灯火。我记得,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秦惠文王赢驷说过:“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我相信,因疫情和战乱纷扰的千家万户,必能被我华夏的明月朗照之;到那时,天下就会太平,国泰也会民安。
元宵灯火
元月十五女走桥,
宵夜团圆老与少。
佳人猜谜花灯上,
节日归心人忠孝。
万千枝条杏花俏,
家国春秋月朗照;
灯火阑珊回首处,
火似琼花春风笑。
蘭 舍
2021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