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乒乓热
七十年代初,随着我国乒乓球选手在世乒赛上夺冠,国人对乒乓球喜爱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运动员梁戈亮跳起来的十几大板的扣杀,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一时间,乒乓球成为了国球,乒乓热在全国兴起,天津更不例外,各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体育活动大多是打乒乓球,特别是我们小学生,对乒乓球的喜爱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胡同里巷到处是在简易球台上“噼里啪啦”打乒乓球的青少年们跃动的身姿。
那年我上小学,我们班男同学大多都爱打乒乓球。那时下午基本没课,我们就在胡同里用凳子架起两块木铺板当球台,摆上几块砖头当球网,打起乒乓球。往往两人对决时,旁边还要站着几个同学即观战助威,又等待上场,喊声叫声此起彼伏,一局 21个球,谁输谁下。有时等待打球的人多了,我们就 11 个球一局。那时每周单休,每到周日,我和同学马俊彪,小名铁蛋,一起步行从郭庄子钻过老地道,过解放桥,到坐落在和平区赤峰道的纺织工业局打乒乓球,因为我父亲在纺织局工作,那里有正式的场地,标准的球台、球网,打起来非常爽。我们经常一打就是一上午。父亲经常和我们一起打乒乓球,无论是在正式台子还是在用铺板搭的简易台子上,他都比我们打得好。父亲直握球拍,俗称手拍,他球技娴熟,擅长削球,我们自愧不如,常常是他的手下败将。
后来,我初中毕业上了纺织技工学校,学校在河西区小刘庄,当时有一段时间是上午半天课,中午我们几个同学在学校食堂买几个馒头,自带些白糖,打上一暖瓶开水,简单吃点儿馒头沾白糖,就开始打乒乓球,时常是从中午打到下午三、四点再骑自行车回家。记得经常一起打乒乓球的有王乐、孙乃祥、刘恩成、李建元、王敏强、周佩龙和李怀玉等。有一次我们 761(钳工)班举办乒乓球比赛,我在男子单打比赛中,过关斩将,获得班级男子单打冠军。我当时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周佩龙是团支部宣传委员,李建元是班长,王琼是学习委员,徐淑玲是生活委员,班主任是教语文的袁瑞华老师。两年的技校生活中乒乓球成了永久的回忆。后来袁老师在《今晚报》退休后参与了今晚企业家俱乐部工作,我与袁老师继续保持着联系。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乒乓球也不像当年那么热了,而乒乓球运动作为我们那个年代特有的符号,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体质,而且连同那份悠悠的爱国情愫,永远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
2021年1期《散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