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旭的头像

贾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7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回眸小学时的向工农兵学习》

贾旭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天,语文课快下课时,梁福林老师说了一句诗词。年近五旬的梁老师是我们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他顿了一下,轻声地问我们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都摇了摇头。梁老师说,这句话就是告诉世人,百川奔腾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梁老师讲的这句诗词当时的课本上没有。梁老师鼓励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能虚度时光,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那时,这句诗词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当年,在进行正统教育的同时,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这句诗词悄悄成为了长辈教育孩子勤奋学习的箴言。小学正是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身体快速发育成长和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对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天津城市里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句箴言在我们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又赋予了向工农兵学习的特定内容,因为我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增本领,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长大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也就造就了我们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故事……

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第二中心小学创办了校办实验厂。那是将一间临近校门的大教室改成的车间,由孟老师具体负责实验厂工作。孟老师是位四五十岁的男教师,身材不高,偏瘦,一脸凝重的样子。孟老师工作认真,心灵手巧,办事踏实。他对实验厂里的小型冲压机、滚扣机等机器设备很熟悉,出现故障他能上手修理。好像我们每周末有半天在那参加学工劳动。我们校办实验厂生产的产品是铝质瓶盖儿,是用在玻璃酒瓶上的那种。首先,将铝质板材冲压成型,然后通过滚扣、切线等工序做成产品。当时,我被分配到滚扣工序,今天想起来还不免有些紧张。具体操作就是左手将半成品的瓶盖儿,套在一个圆柱体上,大约两三秒钟,那个圆柱体上面的另外两个滚动着的圆柱体,边滚动边下降与套着瓶盖儿的圆柱体靠近并啮合在一起。约三秒钟左右,那两个滚动下来的圆柱体又都回升到原来的位置,此刻,我要用右手迅速把滚好扣的瓶盖儿取下,同时,左手再将一个未滚扣的瓶盖儿套上,就这样往复,关键是当三个滚动的圆柱体张开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取、放瓶盖儿。三个滚动圆柱体开合的时长是设计好的,不以操作工的意志为转移。工作的危险是取瓶盖时不慎将手划破,或被滚动的圆柱体“咬”到手。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刻苦学习,认真操作,否则长大就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工人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在校办工厂的劳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没受过伤,圆满地完成了校办实验厂的劳动任务,并被评为实验厂优秀学生。这段校办工厂的劳动经历,使我初步的认识了工厂、认识了机器、认识了工人为什么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为我初中毕业到纺织技工学校学习钳工,再到毛纺厂当修机保全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来,学校还组织我们到天津针织厂缝纫车间学工劳动,手工将工人师傅用缝纫机扎好的背心翻过来。劳动是枯燥的流水作业,是有时间和产量要求的,累了、烦了也要咬牙坚持住。因为工人师傅们大半生都是这样干的。学工劳动磨练了我的意志,尤其对遵守规则、遵守纪律有了深刻地体悟。

小学五年级开始,暑假前后学校组织我们到农村进行 “拉练。”我体验的“拉练”就是学生们将被子、洗脸盆和洗漱用具及必备的衣物打成背包,像军人那样背着背包列队徒步走到目的地,拉出去练一练。记得当时我参加的第一次“拉练”是到东丽区的大张庄支农,步行了大半天到达目的地,在那住了一星期,每天帮助农民干农活,我们干得最多的是给玉米地里刚长出来的小苗实施“间苗”。所谓“间苗”,就是把生长集中的小苗中长得弱得拔掉,每一垄地中一尺左右的长度留下一棵壮实的小苗。当太阳晒的我头晕眼花、大汗淋淋时,当腰酸痛得直不起来时,我真切地体验到了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上初中后,我又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拉练”和“支农”活动,区别是“拉练”是步行到达,“支农”是乘车抵达。我先后干过拔麦子、割麦子、插秧、扬场等农活,不仅体验了农民辛苦的田间劳作和灼热的太阳,而且认识了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知道了什么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道理,真正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那个年代,军人是我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学生最爱穿的服装是绿军装,最爱戴的帽子是绿军帽。我小学时留下的几张和同学的合照,我们都是穿着绿军装,尽管照片是黑白的也能看出来。那时我们的体育课叫军体课,上课时不仅模拟军队的队列行走,还练习过匍匐前进、掷“手榴弹”、拼刺刀和军体拳等,当然我们拼刺刀的枪头上没有刺刀,枪是木制的模拟枪。“手榴弹”是不会响的铁头道具。每当上军体课,同学们都非常高兴,不仅可以在户外活动身体,而且是参加有关军人的训练。当时我就想,长大我要当解放军,扛枪保卫祖国,打击侵略者,我时刻准备着。很遗憾我没能实现参军的梦想。后来我在企业工作时,我作为厂团委书记,多年兼任厂民兵团副团长,我不放过每次实弹打靶的机会,因为我有着深深的军人情结,我一直准备着。

如今,小学生活早已绝尘远去,成为昨日褪色的记忆。我为何频频回眸忘不了那近五十年前的故事呢,这里不仅有失去的就是美好的惯性,不仅有要把我儿时的故事讲给后人的冲动,而是我小学时第一次听梁老师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箴言以及对工农兵生活的体验,使我后来对人生有了新发现、新体悟,令我终生难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