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旭的头像

贾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1
分享

难忘那次工人文学杂志编委会

贾旭

时光似梭,往事如歌。每当朋友们提到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提到工人文学社时,我就心潮澎湃,二十多年前,我作为当年工人文学杂志的业余编辑,许多往事历历在目,那次参加工人文学杂志编委会的情景,又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2002年深秋的一个周六,在《天津工人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李淑敏的组织下,苗绪法、张鸿敏、董秀娜和我等《天津工人文学》杂志编委会委员,乘车前往蓟州区郭家沟董秀娜的小院,召开为期一天的编委会。一路上,大家非常高兴,一是老朋友聚到了一起,话题颇多;二是前往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天津后花园开会,心中自然多了许多期许。只是绪法兄有些忧虑,总担心单位的稿子完成的不好。我们劝他,缺你这个鸡蛋就打不了卤了?今天可是休息日啊。车上大家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郭家沟。

郭家沟位于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村,素有“蓟北水乡,山中不夜城”之美称,可谓一派田园风光。郭家沟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山坡和路边树木非常多,郁郁葱葱,空气中负氧离子很高,真可谓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董老师的小院坐落在这个村子里,小院不大,一溜三间一明两暗正房,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厅两室。屋里的家具摆设也很简单。我们在客厅里召开编委会,为使杂志更能顺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讨论了《天津工人文学》杂志2003年更名为《劳动者文学》一事,并就编辑部的组建、杂志明年的发展方向、栏目设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杂志开本由16开调整为大16开,页码由48页扩编为96页,发行渠道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会后,李淑敏常务副主编将会议内容向主编邢金榜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邢金榜和副主编李洛明的同意和支持,及时进行了调整和具体落实,这次编委会为杂志适应形势发展和读者的需要所进行的改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晚饭我们是在村老书记家吃的,记得女主人做了好几个菜,灯下,这些菜肴色香味俱佳,令人胃口大开。特别是炖肉非常好吃,不腻,很香。老书记说,这是村里人自家养的猪、种的菜,大家多吃点儿。淳朴、憨厚的郭家沟人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饭后,我们回到董老师小院里的客厅继续开会,夜晚山里气温下降,张鸿敏把一条被子盖在了腿上,引得大家笑声不断。当时,鸿敏姐负责河东区文学创作工作。那天,我和绪法兄住在一个卧室,因被子紧张,我俩和盖一条棉被。那一夜我们谈工人文学、谈工作、谈人生,绪法兄给了我很多指点,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时,绪法兄是天津诗社组织者之一。那些年,我作为工人文学杂志的编委和小说、刊中报等栏目编辑,见证了工人文学的发展。

四十多年来,我在工人文学社的培养下,发表了一些小说散文等作品。2016年荣获“纪念天津工人文学社成立六十周年”优秀作家奖,工人文学社成为我文学创作的起点和加油站。如今,绪法兄和鸿敏姐皆已驾鹤西去,每每回忆起那次编委会,我的心中难免有些惆怅。在市总工会和工人文学社的领导、支持和工人文学社会员们的努力下,《劳动者文学》后又更名《劳动者》,成为了天津工人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这其中,那次难忘的编委会作为一段美好的往事,永远珍藏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