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
在祖国西南边陲坐落着一片神秘又富饶的土地——凉山,这里风景优美,土壤肥沃,犹如一道绿色屏障。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使得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我的家乡就在被誉为“山垭下的草甸子”的大凉山普格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这里的人们依山而住,常年过着艰苦的农耕生活。直到2015年,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战在全国打响,拟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引领全国人民奔小康,人民的生活日渐有了变化.....
看着现在幸福欢乐的孩子,我不禁想起我的童年,我觉得他们是幸运的,我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
一轮故乡的明月,一座洒满月光的陡坡,和一条回家的路,构成了我的童年。那时的十月如同现在的十月,同样是丰收的季节,约莫八九点的样子,父母和奶奶照常背着打谷机、扛着一麻袋的谷子吃力的爬在坡上,沉重的秋天的粮食把他们的脊背压得弯弯的,幼小的我还不知道生活的担子究竟有多重,只记得当时的月光干净,慷慨的洒满整片大地,现在想来他们那努力生活的样子真是让人哽咽。到家后的他们把稻谷重重的摔在地上,仿佛在反击生活,而打谷机则是慢慢蹲下身子轻轻的放下的,深怕一不小心就把机器磕着碰着。借着煤油灯的微光草草吃了晚饭,便上床睡觉了。卸下一天的疲惫,即便是躺在硬硬的木床上,倒也感觉舒心。
我们一家住在土坯房里,土坯房是由邻居们帮忙用木椽垒成的,堂屋的支柱也是用原木做成的。妇女们的手臂自如的抬起无数簸箕的土,男人们使下无数汗水填土,才共同建造出一座漂亮的土房。他们的午饭常常是一顿煮土豆、荞粑粑或者酸菜四季豆汤配大米应付了事,他们不管做什么都是这样吃,在田间,在野外,都是如此,毕竟吃肉是奢侈的,只有在婚礼、葬礼、婴儿满月、招待客人时才吃得到,不过一顿野外的四季豆汤也让人难以忘怀。
经年累月,土墙裂开,外面的阳光讽刺的照进来,女人们把他们自然掉落的头发揉成一团,塞在土墙的缝隙里,等待换头发的男人长途跋涉走到这个村的时候,她们便会取出缝隙里的头发,拍一拍尘土,和那男人交换火柴和针线之类,那时候什么都非常珍贵,女人们为了节约火柴使劲吹松毛,好几次被烟熏得眼泪掉下来。屋外的竹叶在晚风吹拂中发出沙沙沙的声响,现在想来当时的夜真是静得可怕,由于没有电视机,人们吃过晚饭后就在屋外扎堆闲聊,有了困意就默契的各回各家,为第二天的劳作养精蓄锐。没有月光的时候漆黑中只能看见彼此的牙齿忽隐忽现。
说到我家的土坯房,就不得不提起那独特的院坝,屋外的院坝是拿来晒农作物的,在院坝下面,还有一个泥巴院坝,拿来养家禽,诸如鸡、狗、猪之类的,我的母亲喂猪的时候习惯站在上面的院坝把猪食倒进猪槽,而我喜欢蹲在旁边观望,有一次,母亲刚把猪食倒进猪槽,蹲在一旁的幼小的我不知怎的摔了跟头掉进了猪槽,饥饿的老母猪误以为我是猪食,连啃了我好几口,慌乱中母亲和奶奶一把把我抓起,赶忙用红布包住我的头,嘴里念念有词,称是在为我招魂,事发的细枝末节已经模糊,现在想来倒是挺喜剧的。
至于饮水,我们屋外的老树下有一口不算很大的井,家里所有的生活用水都取自那里,有次我口渴,跑过去舀水喝,但小时候的我并不是个省油的灯,明明可以蹲着舀水喝的,我非要站在高高的石头上,直接把头钻进井里去饮水,谁知一不小心整个人都掉进去了,只好湿淋淋的站起来,在旁边捡一块石头学着母亲和奶奶的样子为自己招魂,然后淡定的回家。不过我也感谢那次经历,现如今每当感觉身心疲惫,想起那个穿着破旧衬衣的小女孩,她衣襟烂得都抽了丝,圆嘟嘟的肚皮露一半在外面,虽衣不蔽体,但仍有一股清泉在我的体内哗啦啦的流。而我的奶奶可就没我那么幸运了,她现在如果见着我穿破洞裤,第一反应竟是要拿出针线为我缝补,以掩盖我们源于贫穷的自卑,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过去的不堪演变成了今日的潮流。
等到农忙时节一过,母亲和奶奶就会去市场上摆摊卖衣服,那时的市场遥远,在离家徒步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地方,为了省下那昂贵的摩托车的费用,人们一概甩着“火腿”去集市赶场,一赶就是一整天。然而当时的我对日月并无太清晰的概念,只觉得一天的时光太过漫长,长到我把树上所有的果实抖落、取笑公路上经过的寡妇(现在想来真是不应该,生活对她已经足够残酷,我们的言行又加重了她的怨恨。)、把家里准备出售的新衣服和鞋子送给伙伴们穿,赶集的妈妈和奶奶仍未归来,当然了,等母亲回来后赐予我的是竹扫帚下的一顿暴打,以惩罚我过度的儿童的“慈悲”。而我那骄傲的父亲,每当他想起自己徒步去西昌赶场的日子,和在螺髻山顶上去砍柴的岁月,脸上总是洋溢着光,他觉得那时年少的自己简直就是一个英雄,战胜了岁月的苦与难。
这些年来和父亲的交流不多,但永远无法忘记他将我送进破旧的学校时对我说的话:“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爸爸一定让你上大学。”现在的大学生如雨后春笋,遍地成长,可在当时对于我那小学辍学回家放羊的父亲来说,上学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啊,更何况是上大学,尽管当时我对上学这件事感到迷茫,但他那坚定的眼神让我毕生难忘 。我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学生,在坑坑洼洼的木桌上书写我新的命运,当时学校条件有限,课间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杂草遍地的操场上开展的,我常在操场玩弄野果子。年龄在增长,渐渐走上辍学之路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后来听闻他们的生活无非是嫁作人妇、娶妻生子,外出打工.....重复父母的命运。
在亲人的精心培养下,在国家政策光环的照耀下,我没有成为童养媳,幸运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毕业后顺利的考上了普格县农行,接着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孩,更知女人的不易,好奇的问母亲,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乡亲们如果生大病了怎么办,母亲说,由于贫穷,农村孕妇如果不幸难产,会把孕妇抬入箩筐,抬到医院里去接生,想来肯定有不少女人就是痛苦的死于那条去医院的路上,情景残酷,实在不敢展开过多的想象,而其他生了重病的人也不能幸免,由于医疗条件差,也无力承担医药费,他们只能活生生的等到死神的降临。
我更加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山河锦绣的时代,成为了一名农行员工,从事体面的工作,但这里的体面并非高人一等,而是农行普格县支行在脱贫攻坚方面做的突出贡献让我深感骄傲,支行共有帮扶责任人9人,联点帮扶花山乡联合村,每次我跟着他们下乡时都能发现贫困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聋哑人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感恩国家的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足以证明我们的帮扶人员在平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下了不少工夫,他们竭尽全力为贫困户争取低保、残疾人补贴,动员贫困户外出打工、为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其发放扶贫贷款发展养殖业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截至2019年年底,我行帮扶的花山乡联合村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为了让偏远乡村的村民足不出户享受金融服务,我的同事常常揣着几个馒头和一点泡菜便翻山越岭、披星戴月去农村地区安装布放和升级换代惠农通,截止2020年12月末,惠农通在乡镇、行政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50%,到普格县偏远乡镇洛乌乡、特兹乡开展“流动汽车银行”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以来,普格县农行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536户,金额共计7126万元,建设空白乡镇网点3个,建设物理网点1个(农行普格螺髻山支行已于2020年12月15日经总行批准“云开业”。该网点位于螺髻山集镇中,这里是西昌至普格的必经之地,是当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并下沉贫困村宣讲普及金融知识,彰显了大行担当。
如果你现在问及我的家乡,我会骄傲的告诉你说,它不再是过去落后的小村庄,不再只是粮食产地,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随处可见的是乡村小别墅,从家门口飞驰而过的汽车,灯火通明,厨房里安上了饮用水,家家户户装上了太阳能,谁说劳作回来洗个澡不是一种享受呢?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样样有保障,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即将在这里建设,失学的孩子回到校园,越来越多的青年学有所成,用知识武装自己,改变命运,比起我们那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知识于我们而言,就是和苦难、疑惑对抗的勇气,我用文字记录着这一路上的悲与喜。如果你问我脱贫攻坚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是带来了路,一条通向幸福和光明的道路,这条路是无数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夜以继日共同努力、流血流汗的成果,眼下所见,无一不是答案。
稻浪滚滚,人们陆续收割,阿妈的年猪已经养肥,隆重的彝族年就要来临,我仿佛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蕨基草的芳香。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光荣牺牲的英雄们,已化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帜,高高的飘扬在贫困户的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