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街津山》的头像

《街津山》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303/08
分享

刘波||《生与死》赏析

杨绛译作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歌

《生与死》赏析

刘波

英国诗人兰德的诗《生与死》英文版

On His Seventy-fifth

Birthday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生与死》

英国诗人 兰德 / 译 杨绛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小诗是英国诗人瓦特.兰德于1850年75岁时写下的作品,杨绛先生译文。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作品有:《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其中,《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1949年,钱钟书和杨绛受邀,到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特殊时期,杨绛只能任兼职教授,课时少,工资也微薄,别人都说这个差事不合适,但她却笑呵呵,为自己的自由而开心。后来,因为课讲得太精彩,很受学生欢迎,她有了升任专职教授的机会,她却绝口不提,即使校方郑重来邀请,她也婉言拒绝了。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好自己,随便他人”,本文出于对她的尊重,我称之为杨绛先生。与原著相比比较,杨绛先生的译文精神的力量更足,完全的通过文字传达出来了,诠释了人世间生命的真谛。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就被第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震住了,平淡中自有坚韧的力量,伟大的文字,解读着生命自由的哲学,历经沧桑,看透人性,人事已尽,得失随缘,无愧于心。滚滚红尘,生命苦短,生若夏花,终归凋谢,则不必争,无甚可争。生命是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自有一片天地,夫不争,故无忧。

杨绛先生,文如行云流水,在译文继续写道:“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我读后,叹为观止,不禁想起六祖慧能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时光带走了我最美好的岁月,如今已年过半百了,经过命运的磨难与洗礼,我不会去争,因为输了赢了都没有意义。我和杨绛先生一样,崇拜大自然,也崇拜一切艺术,包括我钟爱的文学艺术,我准备用后半生继续去感受生命火一般的温暖。火灭了,我就悄悄地告别这个痛并快乐的世界。尼采认为死亡是人生应该学习的最美的庆典。死得其时,则生命意义完全发挥,命运被战胜,并且带给生者激励与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首写给老年人的小诗,小诗将夕阳岁月以文字表达得平静而坦然,只有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将人生过往一切都过滤了的老年人,才能读懂读美小诗最精髓的生死观,去坦然地面对最后生命一段岁月。这首小诗,犹如一股清泉,涤荡人的灵魂,让我不禁想起先秦佚名所作的《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我濯足”。

小诗不冗长空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斧凿的痕迹,而是简简单单,平淡朴实,却让人过目不忘。诗歌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五味杂陈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要说出来的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邃的,但却又是浑然天成的。小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读者。小诗真实严谨的文字组合,不张扬,却浸润着强大的智慧气场,慰藉着我的心灵,小诗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一种对于生命淡定而从容的气度,对一切无所畏惧的勇敢,甚至是死亡。渐渐老去枯萎的生命并不可怕,万法自然,尊其规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肩负起使命与责任,对社会与家庭负责,像一颗微亮的流星,划过天际,留给后人永恒的光华与美好,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只有专注自己做好自己,才是尊重自己,火萎了,生命也将毫无价值,走之不足惜,功名利禄,过眼云烟,关键是自己身后,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

2022年5月18日晚

(《街津山》总第八期92页 2022年6月出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