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命无癌,愿人间无病
——读师永刚《无国界病人》
冀宏伟
2012年,著名作家师永刚不幸罹患“罕见病”肾上腺皮质癌。癌症改变人生,苦难逆转命运。从北京协和医院到美国休斯顿MD安德森癌症中心,60多次增强CT、PETCTX光、2次手术、切除两公斤的结节、5次复发转移、4次急诊、6次放疗、3次参与临床试验,历经中美两国两家顶尖医院,数十位医生治疗,10年3000天癌症治疗惊险历程,真可谓命若游丝,历经劫难,终获治愈。
“医院的墙壁,比教堂的墙壁听过更多的祷告。 CT机的金属洞壁上,听过病人更多的祷告与恐惧,看过病人更多的秘密与眼泪。”
《无国界病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8月)是一部狭路相逢,与癌共舞,与病魔战斗,生死存亡一线间的纪实性作品。师永刚以自己在国内与国外治疗癌症的详实经历为第一现场,以一名罹患癌症的亲历者见证者为切身体会,以癌症患者手记的形式,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自己治疗癌症的全过程,鲜为人知的全景式“揭秘”,惊心动魄的全实录“历险”,久病成医的汇总分析,看病求医的良苦用心,一病一案的众生群相,“愿人间无病”的悲悯情怀,书里的一字一句一章一节,都浸透着作者鲜活的体温,真切的倾述。“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是疯狂的求生者,活着对他们来说,是某种特别的使命,也是一种下意识的进攻。活着,活着,他们都是对于生命真实的追求者与探测者。但癌症病人一旦确诊,其实就陷入泥沼。因为没有现成的指南,也没有现成的医生,告诉你应当如何行动、如何治疗,去找到哪个可能治好自己肿瘤的医院、医生与药物。
生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和自救的过程。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了方法。”
在健康人的印象中,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由于谈癌色变的观念,对于癌症患者,人们在陌生好奇里,难以理解,不可想象,习惯于恐惧性地疏远。在《无国界病人》里,师永刚通过对大量癌症患者的个人隐私披露,为人们揭开了癌症患者的神秘面纱。尤其是美国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病人村,从老总富翁到官员教授,从花季少年到花甲老人,那些同药不同病,同病不同命的众生群相,演绎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救治流程,与癌症战斗的传奇色彩,令人感叹唏嘘,眼界大开。
“临去世前几天,光盐社的执行董事邓福真教授去看他,他的主治大夫也来和他做最后的告别。老王请邓福真翻译说,他特别感谢这位主治大夫,两年多以来尽心尽力地照顾他。邓福真后来把这幕告别写成一篇文章。她当时想,老王花这么多钱来美国治疗,病没治好,还能如此感恩。他还特别欢迎这位主治大夫带他的小孩到沈阳去玩,并交代太太要代他好好地招待他们。老王去世时,他的胡子刮得很干净,双眼有神,仿佛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一个遥远的约定。他的主治医生参加如了老王的葬礼。据称这位医生后来很照顾中国病人,甚至自愿为大家提供各种方便”。
从本质而言,人生是一个苦难的历程,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活着是一次痛苦的修行,每个人都躲不开生老病死的法则。如果说生老是一条无法逾越的红线,那么病死则是生命遭遇的一次“意外事故”。尤其是罹患癌症。肿瘤、恶性、癌细胞转移、干细胞移植、放疗、化疗、痛苦、恐惧、绝望等心理与生理困境……这些与癌症有着密切联系的字眼,常常令人谈癌色变。癌症是残酷强大的,现实生活中,谈到癌症总是和死神联系在一起,由于人们耳闻目睹被癌症夺去鲜活生命的事例屡见不鲜,所以一旦罹患癌症,生命基本按下了“暂停键”,在某种程度上,癌症是对生命的判决。“桑塔格在《疾病的队急喻》中写道,癌症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的和政治范畴的疾病,一种充满惩罚意味的疾病。癌症患者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原罪”。
师永刚面对不幸而至的百万分之一的厄运,以及艰难曲折的治疗癌症经历,尽管也有脆弱与绝望,但更多的是理性的接受与认知,勇敢地面对与承受。在《无国界病人》一书里,有难得一见的就医指南,有闻所未闻的疾患“奇异”,有亲情友情的扶助救赎,有同病相怜的休戚与共,有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有中西医疗的对比分析,有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有公益慈善人士的无私奉献,有与癌症抗争的顽强自救,更有对医疗现状的探讨反思。遭遇癌症是不幸的,但宝贵的生命不应该被不幸打到。师永刚的《无国界病人》是一部与癌症顽强战斗,以不屈战胜不幸,以发达的医疗科学战胜癌症恶魔的一个另类版本。师永刚是不幸的,罹患癌症,历经磨难。师永刚又是幸运的,漫长的癌症治疗,脆弱的生命终于在病魔中迎来“重生”。这幸运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我们普通人不可知的秘密。关于看病求医的经验之谈,关于自我拯救的共情分享,关于医疗行业的“内幕消息”,关于域外就医的新奇见闻,关于癌症数据与资料的知识普及……使《无国界病人》更像是一册通俗易懂,完备贴心的看病求医GPS导航手册。令读者在为作者捏一把汗的同时,而深感庆幸。同时,在随着作者漫长而惊心动魄的治疗过程中,对生与死,健康与疾病,也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与认识。
医学无国界,病人无国界。《无国界病人》里师永刚叙述的赴美寻求癌症治疗的经历,对国内一般普通人来讲,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却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了解国外医疗的窗口。在美国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病人村,那些繁琐复杂的检查治疗,事无巨细的日常记录,刻骨铭心的病痛体验,中西有别的医院故事,小到一份及时回复的电子邮件,一个亲人般的微笑,一次希望性的交流与鼓励 ,一个礼仪性的拥抱;大到一项首诊负责制、赠送的两万美元的米托坦药物……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不分国籍,没有轻疏远近,患者与医生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亲密无间,齐心协力,珍爱生命的大医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
例如作者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过程中有一段叙述:“她诚恳而又略带不安地说:“这个结节的放疗,原来不在我们的治疗计划之内。但根据我的专业判断,它可以被一次性治疗。这个在之前与你的交流中,以及后来实施的治疗中,我都没有及时与你沟通,我特为此向你道歉。”
我生病以来,第一次有医生因为帮我多治疗了一个可能引发潜在风险的肿瘤,而向我道歉。
我愣在那儿。生病以来,历经各种苦难,见了多少势利小人,内心虽苦,但仍不忘把自己外表弄得无比坚强,但每逢遇到别人略加关心,或者多负责任,或者多说几句客气话,甚或一个电话,也会内心翻腾许久,铭记在心底。我一个男人的眼窝也慢慢变浅,存不住眼泪。
这个善良的医生!!!
我握着迈瑞的手,只会喃喃说着:Thank you”。
《无国界病人》不是一己的痛苦宣泄,也不是个体的悲剧史。作为一部罹患癌症患者的纪实性回忆录,《无国界病人》是以“我的”治疗历程为主题、癌症疾患为真实体验,自救与被救为主要记录内容,审视和反思苦难,最终超越苦难,颂扬生命价值和人的精神力量。
宝贵的生命是一种美好的奇迹,这奇迹除了宝贵与美好,也包含着脆弱与无常。与癌症抗击,挽救生命更是可贵的奇迹。我们谁都不愿遭遇癌症,但是诡秘的病魔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命运了。那么有一天当癌症的厄运降临的时候,我们是坦然应对,积极治愈?还是消极恐惧,万念俱灰,坐以待毙?这是《无国界病人》引发给读者沉重有益的思索,更是我们从师永刚身上看到的“隧道尽头的那一点光,并汲取到的最宝贵最实用的价值所在。正如作者写到的一句话: “当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当你凝视绝望,绝望也在凝视你。”从这种意义上讲,《无国界病人》不仅是写给癌症患者的参考借鉴书,也是打给健康人群的一剂预防针、警醒剂。
“癌症的命运,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它的使命就是消灭自己的宿主,或者是自杀。它死亡的方式是,当你死了,它才会死。否则它会永远生长下去,即使化学药品也没有用。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当我们发现癌症的时候,务必要消灭它们,要除恶务尽,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谁也不愿意揣着炸弹,还说要与炸弹共存”。
愿生命无癌,愿人间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