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有着写一部春秋历史的梦想,这部书,我构思了快十年左右,因为我的故乡和春秋的吴国、楚国和蔡国都有关系,我老家是安徽淮南凤台的。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地名)。”阳城下蔡是楚国贵族封地,下汇聚很多帅哥和美女,算是春秋时代的时尚之都吧,下蔡就是今天的凤台,很多历史把本来属于凤台的高光和荣耀都送给了寿县(寿春)。
拍摄:姬华奎
凤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古代为州来国,淮夷领地,春秋时为楚国侵占,又被吴国夺去。明洪武中省入南京凤阳府寿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分寿州置凤台县,属安徽省凤阳府,大部分历史书都记载说凤台是从寿县(寿春)分出来,没有说是从凤台这里分出来寿县、淮南的。
寿县古城的北侧城门,城门与古城一起都是始建于宋朝的,又经过明清时期的不断整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诗·鲁颂·泮水》:“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我如果说楚国的灭亡跟凤台有关,跟吴国夫差有关,准确说因为吴国的国君夫差看上凤台,导致楚国的灭王,你肯定会说,我真能扯。
凤台曾经叫州来,是小国,定都凤台目前的县城,因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易而要更换国籍。这一年楚昭王伐蔡,小小的蔡国赶快求助于当时能与楚国抗衡的吴国,吴王夫差根据自己的利益答应出兵救蔡,但条件是蔡昭侯必须把蔡国迁往州来。为了生存,蔡在州来立了国,州来古城凤台便成了蔡的国都,因蔡国在周武王时始封其弟叔度于上蔡现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周成王时叔度之子平侯迁都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为了国家血缘的一脉相承,蔡昭侯将州来改为下蔡县,为了历史文化统一,凤台以后会恢复下蔡的古名么?谁也说不准,现在有上蔡,没有下蔡,总觉得有点历史和现实的两大遗憾。
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楚昭王兴兵伐蔡,蔡昭侯慌了手脚,告急于吴。吴王夫差认为蔡国太远,不易相救,便与昭侯商定把都城迁到州来,后州来改名下蔡,本来蔡国为了逃脱楚国魔爪而迁都州来(下蔡今凤台),怎料256年后,公元前241年楚国国都迁往距下蔡一河之隔的寿春(今寿县),苟延续命十八年,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寿县凤台一母同胞,同病相怜,两县合并谋发展。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大败楚军是冬天的光景,漫天大雪,俘虏楚王君负刍,古代的人名很有讲究,意义深远,甚至带有一种预言或借喻,折射着不幸的光芒,十分刺眼。
负刍,解释为背柴草,即从事樵采之事,楚国灭亡的时候,秦王政亲往樊口受俘,负刍背柴草迎接,政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其遗族昌平君在淮南被拥为楚王,楚王君负刍,为什么是弑君,《史记》中《六国年表》:“楚幽王十年,幽王卒,弟犹立,为哀王。三月,负刍杀哀王。
世界是平行的,同样在楚国灭亡的公元前22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各国的武士和王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从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方设法解开这个难解之结。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着,突然亚历山大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于是,亚历山大拔出剑来,对准绳结,狠狠地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