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永静城
文化底蕴深后的村庄—永静城
美丽而富饶的永静城坐落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北周庄镇北部,是大同朔州往来路上的必经村庄。其名虽叫城,实则为村。然而,这个村庄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零一九年秋天,我乘车专门再次亲临这座古村庄。金秋九月,天空的蓝色和树木果实的黄色相辅相承,映入眼帘,胜似一副美丽的画卷。空气中花草的清香味随鼻而入,身心格外爽朗。回想起很久之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歇息此地。顿时感觉自己来临此村,倍感骄傲自豪。
孝文帝的祖先原本是一个从东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附近南迁到阴山附近的一个游牧民族(鲜卑族),他们长期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他们不善于中原地带的农业生产。这样,鲜卑族和汉族正面临着农业生产和畜牧生产的矛盾。然而孝文帝在其奶奶冯太后的引导下,力主学习汉文化,拜汉人的名士为师,涉略儒家经典著作,有史书《魏书·高祖纪下》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从史书记载中,可见孝文帝的才华文略非同一般。
为了保证鲜卑族和汉族民族融合的顺利进行,孝文帝力排众议,决定从平城(今大同)入主中原地带的洛阳。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五月,他招集百官,亲自率领大军从平城(今大同)出发。时间穿越到公元493年,那个时代没有汽车、火车,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马车,所以不能日夜兼程。到了傍晚的时候,就要在当地歇息,他们沿着大同盆地一路从北向南行走,走到快日落西山的时候,孝文帝决定军马就地歇息,而当晚歇息的地方正是永静城。当时正值黄昏时分,孝文帝让将士们为此地起名以作纪念,由于鲜卑族的将士们大都不习儒学,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起何名为佳。这时孝文帝即兴而发“黄昏城”,又因黄昏正值人定时分,该地一片祥和、安静,孝文帝又曰:“亦可呼永静城,是也”。
千年古村庄永静城,因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途经此地歇息而得名。为了纪念孝文帝为民族融合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家乡人一直沿用这个熟悉而祥和的名字—永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