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季敬轩的头像

季敬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4
分享

感悟粮食

我是一名从事了十几年的中学历史教师,有时候感觉历史知识琐碎、枯燥乏味;有时候又感觉它和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今年秋季,我又从一开始,接任七年级历史科目的教师职务。

七年级的学生是一个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度时期,他们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目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科目,历史这门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块儿从未涉足过的新大陆。

作为历史课的教师,而我就是扬帆起航的掌驮人。带领他们探索开发这片新大陆。初秋时节,酷暑仍在,我讲的课是《原始农耕生活》,学生们怀着好奇的心理打开课本,而课本上的文字却密密麻麻、毫无头绪……

金秋九月正是一年收获之季,这个时候主要收获的是粟、小麦和大米等粮食作物。作为掌驮人,引导方向是很重要的。我提问学生粟、小麦、大米和蔬菜、水果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随口就答:“粟、小麦和大米容易存放,不易腐烂,比蔬菜、水果存放时间长”。时光倒流,我带着学生回到七千年之前。为了糊口,我们的祖先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娓娓道来,……到了冬天,祖先们所生活的地方,气温下降,野果凋零,难以获食。松鼠、刺猬、蛇面对这样的情况,它们便不吃不喝,安然入睡,一宿而过,便是春暖花开,他们睁开朦胧的眼睛,一切安然无恙,继续生活,这就是冬眠。大雁看到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四处荒凉,它们展翅高飞。迁徙到了温暖的南方地带,继续捕食。而我们的祖先虽然聪明智慧,但是面对无食可获的处境,他们一定仰慕过大雁,仰慕它们的远走高飞;也一定钦慕过松鼠和刺猬,钦慕它们的一宿而过。对于自己的处境,想必我们的祖先一定很无奈。心中也有远方和诗,却难以腾空而起;身在当地,却不能适应冬季的无食可寻。为此,他们一定怨恨过自己,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许这样的优良传统在七千年之前就有了。我们的祖先采到一些多余的果实,吃了一部分,节约的保留了稍许,发现留下的果实有一两类不易腐烂,他们认识到了这样的特点。于是采摘的时候,尽量多采摘这类果实,获取量多,堆积而放。其中有的果实混入泥土之中,与泥土结拌在一起。第二年春天,那些混入泥土中的果实,得土壤之涵养,得水份之滋润,得阳光之普照,它们破土而出。当祖先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们一定很好奇,于是试验着把这样的果实埋到土壤里,第二年阳春三月,生根发芽;伏暑时节,拔地而起;金秋九月,硕果累累。这时,在他们心中一定燃烧起了希望的火焰。想必当时的他们是多么的高兴呀!

从此 ,祖先们再不因受季节更替的限制而困惑和苦恼了。于是,把这样的果实就在当地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储藏起来的果实就是祖先们冬天越冬的食物——粮食。有了粮食,他们才再不用为了糊口而四处飘荡,不四处飘荡,才有选择固定居住地、搭建固定居住场所的必要。才让他们有了搭建房屋的想法,于是就在附近找个环境相对适宜的地方,动土架木,搭建起来了房屋,他们便安心地就地进行耕作。

粮食虽然没有瓜果、蔬菜的甜嫩,没有大鱼大肉的美味。但是它有易于保存、适于储藏、得土易生发的特性。它却让我们今天的人类有了越冬的食物,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房屋。所以,不得不说粮食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它让我们的祖先们不再为了糊口而四处飘荡,实现了从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到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从此,人类才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我就让学生们身在当下,用心去深切地感受我们的祖先的生活处境,感受他们面对寒冷冬天无食可获的困惑和无奈。想象他们是怎样发掘了粮食这种属性独特的食物以及用它来越过难寻食物的冬季。让学生们在过去和当下的时空中遨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