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国军的头像

金国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19
分享

从西湖长桥到万松书院

昨天上午,风和日丽,又赶上星期六,所以,从杭州地铁一号线龙翔桥出站去看西湖的人们,很多。在地铁上,人挤人,已经满满的了。下地铁的时候,站内顿然人头攒动,但秩序还是井然的,大家自觉排着长队,慢慢地移动着出站。我与妻子,亦在这人头攒动里,随着人流,慢慢出站。看得出来,人们尽管都自觉戴了口罩,但已经没有了那种隐隐的恐惧之神情了,有的是溢于言表的眉开眼笑和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我与妻,专门去看西湖长桥。

我了解到,从龙翔桥出站口到西湖长桥公园,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大约七八里地吧,走路去,于我与妻而言,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就坐上了景区里的电瓶观光车。

在观光车上,虽然不能停下来细看沿途一些风景,但却可以面面俱到,甚至一览无遗。春光明媚下的西湖,岸边处处绿树成荫,有的地方还有杨柳依依,有的地方更有红梅绽开;湖心则有无数小舟在温暖的阳光下,激起碧波荡漾,犹如鸳鸯戏水。湖岸湖里均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惹得穿红着绿的游人们,络绎不绝,喜笑颜开,在早春的阳光下把自己融入西湖之美,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西子沐春图。

我坐在观光车副驾驶位置上。快到长桥的时候,观光车司机告诉我,古代长桥确实是在水中间的,而且很长,并不是现在看到的仅仅是一座不长的沿湖桥。现在的桥之岸边一带,在古代应该都是水,或者是一片沼泽地。

我是慕名而来西湖长桥的,因为传说这里是梁祝十八相送的地方。我原以为梁祝相送径直走了十八里地,但传说中的意思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长桥上难舍难分,你送我,我送你,足足走了十八个来回!

到了实地一看,我发现原来所谓的长桥,真的不长,在桥上走几分钟就走完了。而且就在离雷峰塔不远处。站在长桥上看雷峰塔,倒是极佳的位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不胜收。

但我却纳闷:这里为何没有任何关于梁祝十八相送的文字介绍呢?我问其他游客,都说没有看到。

我仔细寻觅之后,发现此桥有亭子的那端之岸边,隐藏着一文字介绍,说这桥取名双投桥,得名于历史上的长桥。史载南宋淳熙年间,钱塘书生王宣教和少女陶师儿因自由恋爱受陶母所阻,八月中秋之夜,双双投入桥下而死。后人为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将此桥称为双投桥。

此故事虽亦凄美动人,但似乎与梁祝无关。我问景点里的一位照相师傅,究竟是为什么?他说,这桥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字,但与梁祝确确实实有关系。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到离长桥不远的万松书院去看看,那里是梁祝读书的地方。

为此,我看完长桥,便去寻找万松书院去了。我想,如果梁祝真的是在这附近的书院读过书,那他们在这长桥相送,也许就是真的了。

为了印证梁祝十八相送与西湖长桥有关 ,我与妻看完长桥后,又专门沿着长桥斜对面的万松岭路,一直往上走。这条路昨天上午比较堵,路上的车辆几乎是在移动着。我好在是步行,但气温越来越高,累的感觉亦越来越明显。我脱了三件衣服 ,边走边问,终于在中午时分找到了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位于万松山上,有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要沿着石质台阶攀登而上,一层比一层高。书院里面确确实实有梁祝书房,亦有关于梁祝读书的文字介绍,但没有明显的有关梁祝故事的路标指示,我问了不少游客,好不容易才知道了山上的毓秀阁(位于正殿一侧的一个山坡上),原来就是梁祝书房啊!我在梁祝书房里细看了一下,了解到梁祝故事的一些历史。如,

现今可见较完整的记录了梁祝故事的,是晚唐张读的《宣室志》,原文如下——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以上是一段文言文。但亦有白话文的介绍,内容如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女扮男装到杭州读书。途中偶遇会稽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于柳荫下义结金兰,而后又在杭州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有余。求学期间,两人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相互照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山伯生性憨直,始终未察觉英台为女儿身,英台却早已芳心暗许。三年后,祝父催英台回家,英台以随身佩带的玉蝴蝶扇坠作为信物暗托师母做媒。在离别的“十八相送”途中,英台一次次借景喻情,向山伯暗示自己为女子,但山伯依然懵然不解,后经师母点破才恍然大悟。山伯匆匆赶往祝家求婚,英台却已被迫许配给上虞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在凄楚悲愤中与英台“楼台相会”,满腔热情化作乌有,回家不久即忧郁病逝。出嫁当日,英台路过山伯墓、下花轿哭祭时,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在狂风暴雨中,坟墓豁裂,英台纵身跃入,墓包徐徐合拢。风雨顿息,阳光灿烂,山伯英台化作一对彩蝶, 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尽管历史上的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而万松书院的前身是报恩寺,始建于唐代,但既然后面的人们一代一代愿意如此演绎,就说明其有深厚的民意。毕竟,历史上的梁祝二人,均是古代浙江会稽人。鉴于梁祝爱情美丽耀千古,代代相传,世界知晓 ,所以,我亦就宁愿相信梁祝在万松书院读过书了,亦宁愿相信梁祝二人曾经在西湖长桥上十八相送过了!而且,我更愿意相信早在东晋时期,报恩寺就有一个前身,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共读的地方!

看完梁祝书房之后,我在万松书院的第一个层面还看到了另外一道风景:相亲会!

一开始,我以为他们,还有她们,一大群一大群的都是游客,游万松书院累了,才聚到一起聊天休息的。但经过了解之后,我发现他们,还有她们,都是来参加万松书院相亲会的。这个相亲会,每个星期六上午举行 ,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父母拿着自己孩子的简介而来的。

相亲会上,父母们与父母们聊得火热,他们,还有她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找到像梁祝那样忠贞不渝的爱情。所谓寻觅万松书缘,其实续的还是梁祝书缘。在此,我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永远没有梁祝之遗憾!

2023.2.19.于杭州新湖菲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