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者,苏州也。
我的第一次去苏州,是在2009年的早春时节,缘于中国工业报全国记者站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记忆中,当时的天气阴冷阴冷的,但我却兴味盎然地跟着大部队,先后看了看虎丘、沙家浜、静思园和同里古镇等地。当时因为时间关系,只能走马观花,不能细细去琢磨与品味。时隔十五年了,如今面对着当时的一些照片去回味,顿然觉得岁月悠悠,景物依旧,当时的情与景,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凸显出格外的珍贵,委实是人生旅途中意犹未尽的一幕。
前些日子,即5月21日和22日,我又去了一趟苏州。妻没有去过苏州,这次是专门陪妻而去。我的这次的苏州之行,与我的十五年前的那次苏州之行,虽然所看之处不一样,但内心的杂感,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委实不宜说是不相干的。
一
2009年的早春时节,我见到的姑苏古塔是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据说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是古老苏州的象征。我了解到,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塔顶中心向东北倾斜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为“东方比萨斜塔”。
前些日子我见到的姑苏古塔是报恩寺塔(北寺塔),乃苏州古城第一塔。始建于南朝梁代(502—557年),现存之塔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重修,隶属于报恩寺。塔高76米,八面九层楼阁建筑,为苏州最高的佛塔,有“江南第一塔”之称,是苏州城内标志性的建筑。
我了解到,此报恩寺塔,是先有寺,后有塔。报恩寺,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251年),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始称通玄寺。唐初改称开元寺,后易名为报恩寺。
对于三国时期的孙权,相信人们都有所了解,他是孙吴的开国皇帝,亦是孙吴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但对于其乳母陈氏,我自己亦是不了解的。看了报恩寺之后,我忍不住去补课,但却没有搜索到有关陈氏个人的任何历史记载,哪怕是片言只语,都是没有的。好在孙权当时为其建了这个报恩寺,让后世的人们知晓是陈氏用乳汁把孙权喂养大的。此报恩寺向世人昭示:陈氏在孙权的心里之位置,是何等的重要,乃至于要专门建此寺,以示报恩,以示让世世代代的人们知晓!
所谓的报恩,后来便通指报父母之恩。足见当时的陈氏,在孙权的心里,无异于生身之母。
二
在参观苏州博物馆的时候,走着走着,却来到了忠王府。我学生时代学习历史的时候,对于太平天国的事情,稍微知晓一点。记忆中,历史课本上有说到李秀成,但好像没有提到过忠王府。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苏州老百姓居然会拥戴李秀成。史载,当时的太平军在攻下苏州后,实施了一系列仁政,如禁止破坏民居和财产,这一政策的执行者正是忠王李秀成。他在进城前就下令封刀,因此深得苏州百姓之拥戴。
李秀成的忠王是洪秀全封的。洪秀全在李秀成战功卓著的时候,反而不相信李秀成,为了防止他的反水,把他的家人扣在南京作人质,待获悉李秀成不仅没有反水,而且坚持浴血奋战到最后时,才恍然大悟,由衷感叹李秀成的“忠”,并亲笔书写“万古忠义”四个字。
忠王府与拙政园相邻,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太平天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的王府。其建筑风格与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截然相反,有江南园林中“小桥流水与山石花卉”之氛围,主体包括公署、邸宅、花园等部分。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月起,李秀成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的建筑群。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
太平天国维持了十四年之久。在巅峰时期,控制了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还短暂控制了河南、山东、广西、广东、贵州、四川等省份。由此可见,治理江山比打江山还难。打下来了,却治理不了,巩固不了,最后不仅是前功尽弃,还会被对手赶尽杀绝。
我个人觉得,太平天国在没有建都南京之前,洪秀全身边的几大王,基本上还是团结的。如果这种团结的局面一直坚持下去,不要发生血淋淋的天京事变。那么,不要说没有后来的忠王之说,就是清王朝,想必亦是摇摇欲坠的,而且一定是会被太平天国灭亡的。遗憾的是,太平天国的领导层在建都南京之后,内部就不团结了,非常不争气,自毁长城。
现在想来,我们也许还要感谢太平天国的自取灭亡,让清王朝多活了48年。否则,清王朝灭亡后的改朝换代,若是太平天国取而代之了,我们国家后来的局面,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当然,太平天国的反帝反封建之举,无疑是值得永远彪炳史册的。
三
桃花坞。因了唐伯虎,此街既有历史,又有名气。我在唐寅故居遗址处,看到一块下部镂空的石碑,镂空部分是唐寅酒后奋笔疾书的身影,实体部分雕刻着《桃花诗集》。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花枝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以上诗句,字里行间凸显唐伯虎一生郁郁不得志。其实,他年轻的时候,是一心一意想要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功名的,不料命运多舛,反被考试所累,糊里糊涂地下了监狱。从此以后,表面上玩世不恭,放诞不羁。但实际上,内心里痛苦不堪。我个人从其《桃花诗集》的字里行间感觉到,唐寅骨子里,并非心甘情愿半醉半醒老死花酒间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表面上,他已经放下了,实际上,他一辈子都没有看穿。否则,何以要天天借酒消愁呢?
我个人认为,唐寅的心态,远不如文征明的心态豁达。文征明亦参加了当时的考功名,而且亦是不得志,从二十多岁开始,一直考到五十四岁,依然没有考取。但文征明不气馁,更不日夜借酒消愁,反而在五十四岁之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一直活到九十岁。而唐寅呢?在五十四岁那年,在桃花坞,悄然离世了。
现在的人们,大多以为唐伯虎风流倜傥,当时的日子过得似神仙。但实际上,他一生过得坎坎坷坷,凄凄惨惨,尽管他确确实实是才华横溢,且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四
2009年的早春时节,那时的苏州站,现在从当时拍的照片看来,还是有点老旧的。前些日子,是我的第二次到苏州,发现苏州站大变样了,比以前气派多了,不仅有了南北广场,而且有了地铁对接。我了解到,最早的苏州站,是于1906年5月25日投入运营的。而苏州的地铁系统首次开通,是在2012年4月28日。
姑苏景点,基本上都在苏州站的附近。诸如,我这次看过的报恩寺、北寺塔、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拙政园、狮子林、山塘街、观前街、平江路、桃花坞、东方之门,等等。
大多数外地来的游客,都是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名而来的。两天中,我先后问了两位游客,他们的理由均是如此,而且游玩完了苏州,他们还会去杭州。否则,就会有只看了天堂之一半的遗憾。由此看来,白居易对苏杭两地的贡献,自他任满杭苏两地刺史之后(回到北方常把苏杭一并赞美),就绵绵无绝期了,是当之无愧的苏杭两地永远的代言人。
五
以上杂感,权当是我自己对前后隔了十五年的两次姑苏之行,做一个小结。或者说,给人生旅途补做一个被遗漏的记号。毕竟,十五年前的那次姑苏之行,我是一个字都没有留下的啊!
2024.5.28.上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