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黑白老照片,距今近41年了,宋玉山前天下午通过微信发给我的。他能够保存得至今清晰如初,委实不容易。在此,特表感谢!
我当初没有拿到这张照片。如今,我通过这张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当年的青春一幕。
一
照片中雷达阵地上的那一丛绿,是福建同安浦头村民的桂圆树,每年的夏天,都是沉甸甸的果实,战友们都能做到秋毫无犯。照片第一排中间的是齐连长,之所以在雷达阵地上与我们这个班合影留念,是因为来自上海的老班长这一年要退役。
照片中那船帆似的东西,是雷达天线。现在看起来,好像比较落后。但在四十多年前,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当时,每天都是二十四个小时开机(有台风的时候除外),每个雷达操纵员都要轮流上夜班(分上半夜和下半夜)。眼睛盯着雷达荧光屏,不停地报点(敌机的飞行航线)。如果发现了71侦察机,全连是要紧急集合的,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什么时候解除,需要等待团部的命令。记忆中,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一次紧急集合。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如今回首照片中的往事,重温的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青春之歌。在此,我个人衷心祝愿:人民空军越来越强大!
二
照片中的我,当时的个子并不高,一米六四左右。这是我从新兵连下到浦头雷达连队的第一年。我的长个,是在第二年。有一次,连指导员特地把我从队伍中叫出来,微笑着询问我:“你发现你自己长个了没有?”我认真地回答他:“好像是,之前我穿的是二号裤子,现在要穿一号的了。”他高兴地说:“这个星期,我天天看着你在长个,一天比一天高,长了十多公分。”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见指导员平时对每一个战士都在细致入微地观察,乃至于我长个,他都看出来了。记忆中,指导员姓李,瘦高个,来自广东潮汕地区。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个人在此,衷心祝愿曾经在浦头雷达连队战斗过的战友们,节日快乐!
三
这张老照片,最早是林端淮通过微信发给我的。尽管不是很清晰,但我当时如获至宝。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
去年5月9日的上午,我与妻在同安浦头寻找老雷达连队营房痕迹的时候,意外获悉林端淮的小家庭之房子,就盖在当年我们雷达二排的营房旧址上。我联系他的时候,他正巧不在家。下午,他赶到同安来见我,一番热聊之后,他通过微信发给我这张老照片。我当时激动之余,忍不住发了如是一个微信朋友圈——
今天偶然遇到当年一个班的一位战友,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在这张照片里。当时老班长要退伍了,连长便在雷达阵地上与我们全班合了一个影。班里,我是唯一刚下连队不久的新兵。所以,我当时没有拿到这张照片。38年后的今天,获之,委实如获至宝。这是青春足迹的见证,这是岁月如歌的承载,这是人生之路的回放!
林端淮当时告诉我,他是福建尤溪县人,他的妻子就是浦头村的。1985年退役后,他携其妻回到老家尤溪,打拼了十几年,但终是觉得尤溪老家的条件,比较艰苦,不容易发家致富。后来,他又携其妻回到浦头,安营扎寨,继续打拼,终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如今,他有四个孙子,大的孙子已经十五岁了。他的大儿子,已是拥有两个企业的老板了,而且是在海南发展。
我当时从他的浦头缘中感觉到,人生之路坎坷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有穷且益坚之志。当年其两次走出大山,都是为了奔个美好前程。令人欣慰的是,他终于梦想成真了。
当然,作为国家层面,亦一直都在为了改变贫困山区的面貌而努力着。去年5月12日下午,我在回南昌的高铁上路过尤溪县,看到尤溪县亦已经有了动车站了。动车到了三明市境内,就时不时的钻进隧道,足见我们国家为了改变贫困山区的面貌,是不惜代价的。
四
照片中的雷达阵地,当年就在浦头村附近。印象中,当年的浦头村,比较老旧,可谓脏乱差。去年的五月份,我在这个村子看了看,已然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当时明明是进村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当时的连队营区。后来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才找到。但即便是站在当时的营区所在地之处,亦需要努力地慢慢去回忆。因为,周围的一切,如今都是现代元素,几乎与过去不搭了。
现在的浦头村,完全不像村了,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结结实实变成了厦门市城市化的一个节点了。即便是原来村子后面荒凉的海滩,如今亦变得非常现代化了,对岸就是一个大型文旅景区。如今的浦头村,一年四季,经常会举办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性的活动。
五
我在浦头雷达连队服役两年多,然后便去长春读军校去了。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个人在此,衷心祝愿照片中人节日快乐!亦衷心祝愿:曾经的军人和现在的军人,节日快乐!
2024.8.1.下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