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国军的头像

金国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4
分享

观杭州大运河博物馆

7月28日下午,孩子驾车带我与妻,参观了一下位于杭州拱宸桥东的杭州大运河博物馆。该馆的正式名称是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

按常理,在参观该博物馆之前,应该先站在拱宸桥上看看大运河。但因为那天下午实在太热了,可谓烈日炎炎似火烧。所以,就直接进馆参观了。

好在我于2021年7月5日下午和2022年2月8日下午,先后两次站在拱宸桥上,看了看大运河,对拱宸桥下的大运河及其两岸风景,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我今天早上,专门从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找到了当时的印记。2021年7月6日早晨,我发了这样一个微信朋友圈——

这是大运河的一角。此桥为拱宸桥。昨天下午,我站在桥上看大运河,感受是:水生风。在桥的两端,炎热得会立马汗流浃背。但站在此桥中间,却有阵阵凉风袭人。桥头与桥上,判若两个世界。如此一来,让我对风与水的关系,有了新认识:风,未必生水。但水,尤其是此桥之下的大运河之水,一定生风!

2022年2月8日傍晚,我发的微信朋友圈是如下内容——

这是大运河杭州拱宸桥段。桥两边的河里,有四个防撞墩,每个墩上趴着一个石头雕塑,似龙似蛇还似貔蚯,怪怪的。大家可否知道这个“怪物”的名字?

7月28日下午,烈日炎炎。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不需要预约,也不需要出示身份证,从安检门进去即可。里面的布展丰富多彩,涉及到的知识浩如烟海,要想仔仔细细看完,一个下午的时间是不够的,只能看个大概。里面的一些历史画面震撼人心。尤其是大厅里正对着正大门那面巨大的墙上,在循环往复地播放着一个3D宣传片,把中国大运河几个重要节点的场景,演绎得栩栩如生,非常壮观,令人对“千年运河,传承不息”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在博物馆里了解到,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邗沟、鸿沟等地方性运河,隋朝在此基础上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辐射的南北运河。元朝建都北京,对南北运河截弯取直,形成了从北京直达杭州的京杭运河。

大运河不仅是确保漕运畅达以维系历代政权生存的生命线,也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大运河的建设反映出古代中国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虽然大运河所承载的漕运时代已经终结,但作为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依然流淌着,闪烁着历久弥新的文明之光。

据博物馆里面的介绍,元灭南宋时,杭州城居然没有遭到破坏,完好如初。关汉卿曾经感叹,元新建的大都——北京,其商业的繁荣程度,远不如杭州。为此,元把大运河截弯取直,绕过洛阳,直至杭州。如此一来,杭州繁荣的商贸,便源源不断地通过大运河,与大都联系了起来。

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一幅图,该图堪比清明上河图,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时的大运河给当地带来的繁华场景:大运河里,无数帆船来来回回穿梭;岸上的人们,来来回回地忙着卸货装货。家家户户,小店商铺,均是一派生意兴隆和财源滚滚之景象。

我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一些老照片,体现的是大运河给一河两岸的人家,带来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如今看来,人们也许会觉得比较落后,但在只有水运的古代时期,这已经是当时的现代化了。

我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一头水牛(塑像)。据里面的介绍,这头水牛是用来开闸或者关闸的。大运河之闸,其实就是原始的升降机,人力不足,借助水牛,足见古人智慧高超。牛不服输,牛劲一上来,只知埋头苦干,从不抬头看路,压根没想到要去大运河边歇歇脚,喝点水。我想,正是因为它的这股子牛劲,其形象才能在这个博物馆里光照千古,与千年大运河一起,传承不息。

博物馆里有一个明清小说展示窗。我当时纳闷:难道大运河孕育了明清小说?补课后发现,还真是如此。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中国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尤其在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繁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大运河的漕运功能,为通俗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大批底层民众为漕运服务,他们的生活成为了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明清时期,以运河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小说创作的重镇,如南京、杭州、苏州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均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单说《红楼梦》吧。我了解到,《红楼梦》产生在京杭大运河能最大能量发挥作用的清代,客运、货运、漕运、兵运,大运河是最通畅最便利的通道,而政治控制、军事威慑、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更离不开这条生命线。大运河浸染了《红楼梦》,《红楼梦》是以大运河为底色的小说。

如,《红楼梦》的第一回,一开始是云里雾里之描写,令人觉得神话一般。待写到“按那石头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时,才令人感觉到故事还是与人世间有关系的。姑苏城,即苏州。城中阊门,是大运河的一个渡口,或者说码头。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凸显大运河为姑苏城带来了富庶与昌盛。

《红楼梦》里的故事,之所以会从姑苏城开始,是因为故事里的主人翁之一——林黛玉,其出生地就是姑苏城。足见《红楼梦》一开始就与大运河情景相连,密不可分。

《红楼梦》中的很多女性角色,诸如林黛玉、薛宝钗、妙玉的登场,都与运河的水路交通相关联。林黛玉别父进京和从京城回扬州葬父,就是典型场景。

林黛玉幼时别父进京,贾府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由贾雨村护送,走大运河,从扬州一路乘船到京城贾府。这里的京城,是金陵。后来,林黛玉又随贾府一同离开了金陵,沿着大运河北上,去了北京居住。若干年后,林如海因病逝世,林黛玉在贾琏的护送下,从京城回扬州葬父,则是一路沿着大运河南下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金陵十二钗在起居层面,有着南方的精致考究。她们大量引入南方物品。足见在大运河交通南北融通后,南北方的生活亦融通了。如,贾府时时可见玫瑰露、鼻烟壶等舶来品。这些货物在清代或来自海外进口,或来自外国进贡,多是在广东福建入境,由水路进入京杭大运河北上。王熙凤曾说:“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家的。”

在《红楼梦》里,大运河孕育了众多女性之美。如,一度生活在扬州的林黛玉,来自金陵的薛宝钗,来自苏州的香菱、芳官等,她们的美,都秉承了大运河水乡的钟灵毓秀。黛玉的袅娜,宝钗的端庄,芳官的伶俐,香菱的娇憨,都令人难忘。而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撕扇,龄官画蔷等场景,亦都是经典形象之美。

博物馆里还有东林书院之场景。我了解到,真实的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老城区东门内,紧邻大运河。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东林书院自北宋创建以来,一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场所。其讲学活动不仅影响了无锡及周边地区的教育发展,还通过大运河的传播作用,对更广泛地区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末时期,东林书院成为东林党的主要活动场所。东林党人在此聚众讲学、评议朝政,其言论和行为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广泛关注。天启五年(1625年),阉党祸兴,东林书院被诏毁,东林党人亦遭迫害。崇祯即位后,惩处阉党,昭雪东林诸人,并下诏修复书院。

此后历清代各朝,东林书院续有修葺,逐渐恢复了旧观。那副对联,是东林党人在号召天下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有政治抱负,要干一番大事。事实上,从此以后,天下有理想的读书人都认同了这个主张,都暗暗立志要求自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月28日下午,我看到很多学生在博物馆里参观。他们,还有她们,参观时认认真真。有的学生还一边参观,一边记录笔记,凸显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神情。

我个人觉得,眼下,一些放了暑假的学生们,在博物馆里既可以了解到大运河的历史,学习到很多与大运河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消暑纳凉,可谓一举多得。

我个人建议,千里迢迢来杭州旅游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的时候,不妨避开室外的景点,专门去看看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如此,既可以旅游学习,又可以纳凉休息。

2024.8.3.于杭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