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的一个下午,我与妻冒着杭州西湖边上的晴日之寒风,逛了逛花港观鱼景区。里面既有参天的树木和偌大的草坪,还有曲径通幽与楼台亭阁,更有杨柳依依的鱼儿嬉水之池塘。即便是寒冬季节,依然是游客络绎不绝。听口音,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北方的旅游团队,诸如东北。还有三三两两的外国游客,左顾右盼的,凸显兴趣盎然。我自己漫步其中,亦是悠然自得,甚感风景独好。而尤其值得说道说道的,是花港三景:御碑、青铜诗笺和小万柳堂。
一
花港观鱼之“鱼”字,自然是现代简化汉字,在其之前是“魚”字,下面是“四点水”。而我看到,雕刻着“花港观鱼”四个字的那块石碑上,“鱼”字的底部是“三点水”。尽管历来有人认为行书写得快时,笔画模糊是常有的事情。但鉴于那“三点水”清清楚楚,而且没有模糊粘连之痕迹,委实是不宜等同于“四点水”的。故,我个人觉得,从理论上而言,那个底部是“三点水”的“鱼”字,无疑是个错别字。
对此,人们也许会问:那当时为什么没有改正过来呢?
我个人觉得,当时的特殊场景下,委实是不宜改,亦是不能改的。因为是康熙写的。皇帝金口玉言,不能改,更何况是御笔亲书的白纸黑字呢?我想,当时的随从官员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但都不会说破,亦不敢说破。谁敢说皇帝错了呢?一不小心,是会掉脑袋的。
我个人认为,当时的康熙,应该亦是心知肚明的。之所以不改过来,是因为改了就会有损皇威。他一生开疆拓土,唯我独尊,即便错了,亦是将错就错的。何况,他能自圆其说:三点为水,四点为火,鱼只能在水中游!
对此,人们也许又会问:那后世之人,为什么不改过来呢?
我想,后世之人若改了,就失去了原创之意境与故事了。无疑,亦是对康熙大帝的不敬了。更何况,于旅游景区而言,历史故事越多,越古老,游客才会越有兴致。我个人觉得,如今的人们,观御碑上的“鱼”,也许比观花港里真正的鱼,会更有意思,更能回味无穷。
二
青铜诗笺,乃林徽因意象,又名林徽因纪念碑,位于花港内一棵硕大的香樟树下。我在此碑的侧面,依稀看到如是字样:林徽因意象,杭州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建。
我补课后了解到,林徽因原是西子姑娘,于1904年6月,出生在西湖旁边的吴山脚下之蔡官巷23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她与梁思成来杭州测量与杭州六和塔遥遥相望的白塔,认为白塔具备五代南方建筑之特征。193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又来到杭州,实地测绘了六和塔,还详细对比了同时期的雷峰塔和保俶塔。2004年,清华大学在校园里举办林徽因诞辰100周年纪念展。两年后,杭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西子湖畔的花港观鱼景区内,专门为林徽因建立了一座别致的铜制纪念碑。该纪念碑采用镂空的艺术手法,透出林徽因亭亭玉立之优雅剪影。又将文字用线切割技术,透雕于青铜诗笺上,形成一座空灵的诗碑。
那青铜诗笺旁边的香樟树之幽香,还有那不远处的红叶树之灿烂,想必是林徽因意象之美在寒冬里的绽放。
那天下午,我在香樟树下,看见游客纷纷与林徽因合影留念。他们告诉我,这是在致敬一代才女。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与妻亦先后在青铜诗笺旁边留影,致敬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和美女作家,致敬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和才华横溢的建筑学家,致敬永远的人间四月天!
三
位于花港内的小万柳堂,旧称廉庄,是金石收藏家廉惠卿(1868—1931,号南湖和小万柳居士,江苏无锡人)于1901年建造的园林式建筑。我补课后了解到,廉惠卿之妻吴芝瑛(1867年一1933年,安徽桐城人),别号万柳夫人,是近现代著名女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侠女,曾经与鉴湖女侠秋瑾义结金兰。当时与秋瑾义结金兰的,还有徐自华(1873—1935,浙江桐乡人,著名女诗人)女士。她们三个堪称侠女三姐妹。
吴芝瑛居北京时,与秋瑾近邻,朝暮相处,遂成至交。她们共斥清廷腐败,同抒报国情怀。有一次在小万柳堂聚会,吴芝瑛挥毫题写了一副对联赠给秋瑾:“今日何年,共诸君几许头颅,来此一堂痛饮;万方多难,与四海同胞手足,竞雄世纪新元。”1904年,秋瑾去日本,吴芝瑛资助其旅费。
不久,吴芝瑛劝夫勿屈事清廷,遂辞职户部郎中,南归,于上海曹家渡建另外一个“小万柳堂”隐居。
1907年,秋瑾于绍兴被害,尸体在绍兴街头曝晒数日。吴芝瑛闻讯,悲痛欲绝,与徐自华一起,冒死将秋瑾尸体“偷”回,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亲笔为墓碑题写“鉴湖女侠秋瑾之墓”(于1908年1月24日建成),并在小万柳堂内修筑“悲秋阁”以资纪念。
1908年早春,吴芝瑛独自一人祭扫秋墓,百感交集,作《西伶吊秋》七绝四首,以抒悲痛思念之情——
大樽痛饮尔如何?回首江亭老泪多。今日西泠拚一恸,不堪重唱宝刀歌!
忍忆麻衣话别时,天涯游子泪如丝!独看落日下孤冢,别有伤心人未知。
独荐寒泉证旧盟,可堪生死论交情?罪名莫更王涯问,党祸中朝尚未平!
不幸传奇演碧血,居然埋骨有青山。南湖新筑悲秋阁,风雨英灵倘一还!
之后,吴芝瑛悲撰《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详记秋瑾报国壮心及视死如归之大义。
当年,吴芝瑛和徐自华冒险义葬秋瑾的壮举,令海内外革命志士极为振奋,却触怒了清廷之鹰犬爪牙。吴芝瑛一腔正气,郑重声明:“是非纵有公论,处理则在朝廷,芝瑛不敢逃罪。”一时间,其命运受到各国舆论关注。迫于中外舆论的强大压力,清王朝未敢贸然加害吴芝瑛和徐自华。
后来,吴芝瑛和廉惠卿为了筹款资助民国革命之需,不惜将杭州的小万柳堂和上海的小万柳堂,一并转手卖了。
接手杭州小万柳堂的是蒋国榜(1893—1970,字苏庵,江苏南京人),其虽是桐油业大亨,却工诗文,喜好金石、书画、碑帖等,是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1883——1967,浙江绍兴人,是将马克思《资本论》传入中国的第一人)之弟子。1910年春,蒋国榜在西湖与廉惠卿相识,结交为朋友,在小万柳堂住过。蒋母对小万柳堂一见倾心。
蒋国榜接手小万柳堂后,在此广植花木,易名兰陔别墅,又称蒋庄。1950年4月,一代儒学宗师马一浮应弟子蒋国榜之邀,来蒋庄隐居(马一浮19岁时妻子病逝,便立志不娶,故无子嗣),一住就是17年,潜心于理学研究。1957年,周总理曾陪同苏联议会主席伏罗希洛夫亲临蒋庄拜访,称马一浮为“当代朱熹”。
十年浩劫伊始,马一浮首当其冲,被诬为“封建遗老”,迁出蒋庄。1967年病逝。1990年,蒋庄作为马一浮纪念馆对外开放。
四
我个人觉得,花港三景,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故事,各自蕴含着别样的美。御碑上的鱼游水中,是和谐之美;青铜诗笺镂空中的倩影,是浪漫之美。而小万柳堂易主,却是人间大义之美。
2024.12.20.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