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霖的头像

金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8
分享

渔 光 曲

20世纪40年代,有一部电影《渔光曲》,主题歌唱道:“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让人心旷神怡,唱到最后,从抒情急转现实:“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令人心酸,这首歌因反映了渔民的痛苦,加之优美的铺垫和风光,而经久不衰。

五十年代末,暑假里随船民远航,轮船拖着一行船队,从海宁出发,沿长山河驶行,一个多小时便可进入杭州去镇江的运河主航道上,一河碧波,两岸堤绿,三三两两的小渔船,或撒网或傍岸生火,船篷上飘起悠悠炊烟 ……

灰蒙蒙的天色,有芦苇一丛丛衬着小渔船的孤独,轮船放慢了行速,似乎给小渔船一丝安慰和尊重。船上传来幼儿的笑声,轮船老大便拉响汽笛,加足马力,水面荡开了波浪,缓缓地、轻轻地晃动小船,一波波柔软的温暖中小船似是一只摇篮,芦花飞絮、小船轻摇,水面上动与静的节奏给宁静平添了生机和诗意。

渔船再小,也会在船篷左右系着红布条,布条上印着龙凤图案,传说是皇帝恩赐百姓在水上通行的凭证。渔船无论大小,底舱铺垫均为13块船板,这是祖辈仿龟板定制,传说乌龟背为13块,龟背形象有忍辱负重隐喻,也是渔民自我劝告吃得苦、耐得劳方见船头香火之喜庆,也以经风雨方得大寿之幸运的一种自慰。船尾必须置一盆栽,象征兴旺。船尾一只鸭笼子,笼内关着一两只鸭子,称为“压尾”、“压后”,象征渔民有后,渔民船头撒网,鸭子在后嘎嘎叫,小鱼小虾给鸭吃,还能生几个蛋。渔船不用铁链用绳索,相传铁链是阴间小鬼夺人魂魄所用,为怕小鬼偷盗铁链,而改用绳索,船头上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拉屎撒尿,小船靠船埠,晚餐时,必须留一小口倒入河水,说是给淹死鬼吃。渔船宿夜,往往不靠埠头,而是停在河中,前后篙竖水中,缆绳拴在篙上。还有过桥不许说话,不载死人,不许别家结婚未满月的新娘上船,不许酒醉晃船,不许,不许……

从这些传统风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渔民的谨慎,他们认命,封建时代的权威部门对渔民有不许上岸圈地、不许儿女受教育等等不合理的压迫。然而渔民低头面对一湖碧水,抬头就是一片蓝天,视野辽阔,生命与鱼与鸟与草与蓝天白云相伴,大自然的美丽投影在灵魂深处,月的银色,金的太阳,总悄悄从水面迈上船舷,在舱面上与儿童们玩耍,阳光照在水上又反射进船篷内,呈网格状,微风轻轻一吹又变幻成水波纹状,光亮以动态的节奏与风与篷布与桅帆一起飘扬,给船上人又添了些许美丽想象。

旧时,渔家女上岸去茶楼下,喜欢挑熟人,往往是乡下老伯,将几尾小鱼换成油酱钱,如遇生人,总是怯生生的,胆战心惊。诸多阴云让渔家女不敢正视异样目光,每逢遇到微笑的脸、陌生的目光,就会像一条受惊的小鱼,迅速远离人间这片水域,啊,人间的水域太浑浊了,还不如乡间小河的水,无人声人影的一河明净,让人信赖。渔家女有水的柔和,有纤绳的柔软中的坚韧,有船板的固执,有船篷的承受,有船橹的毅力,也有小船撒网的浪漫。

渔家儿女多了,小船装不下这多笑声,于是秦淮河里飘起思乡的歌声,拱辰桥头多了一抹彩色,怡红院,雏菊院、彩芳院等青楼遍布江南,青楼不只是渔家女,但大多为船家女,水上长大的女儿身,自然多了一份感性,琴声、笛声、歌声从格子窗飞出,人们听到了涓涓流水在她们的艺术中。田野、河流,一艘渔船航在天涯,那是舒缓忧愁的刺激,多美啊,灯影里的桨声,浪涛上的帆影,在渔家女的嘴角又浮起水上的小小漩涡,此情此景,能不醉了三千公子。

“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的歌声再唱时,便让人生发了怜爱之情,美不胜收,美得让人移不开脚步,美得让人视线模糊了,美的多少人心灵深处,荡开了水上的音乐……。

这便是渔光曲的艺术魅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