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培付的头像

金培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2
分享

窗外的梧桐树

在老新浦街上,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盐河,像一条明媚动人的绸带,恬静地从少年宫门前流过,一路泛着清脆动听的水声,不知疲倦地奔向远方的大海。

这里是这座城中很有些历史的“少年之家”的新安身处。改革开放后,在城区万千民众的千呼万唤下,于1989年建成,1990年投入使用,更名为“连云港市少年宫”,是全市唯一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

她位于新浦公园西南一隅,方方正正的区域,绛红色的楼外立面,精致小巧的江南书院风格与一样绿树成阴繁花似锦的人民公园很合拍,很快便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人文景观。这里,有红楼白瓦,有亭台阁楼,有假山流水;这里,绿植丰富,小池如镜,处处显露幽美的育人氛围。

忆起与校外教育的结缘,时光的镜头定格于2009年那个热情似火的夏季,我的命运戛然转身,由一个端着铁饭碗的义务教育校内人转变身份为从事文学启蒙教学的校外人。

我的教室在二楼,东面推窗见景,正对着一棵有了几十年树龄的梧桐树。除寒风凛冽的冬季,它几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郁郁葱葱。这棵梧桐树,每年六月份都会如约开花,很有唐人令狐楚《远别离二首》一诗中所描摹的意境: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时。当她绽放美丽的时刻,整株树干上上下下一派绿意蓬勃,枝丫间花团锦簇,空气中都会弥漫它的芬芳,直熏得人恍恍然如醉。

在梧桐树的陪伴下,我从青年走到中年,又从中年走向老年。树影下,我结识了一批批天真无邪,稚气可爱的小学伴,引领着他们满怀好奇心走进文学神秘而浩瀚的殿堂,徜徉书海,欣赏经典,谈古论今,抒写人生。这里,也留下了一个个心藏才气的男孩女孩的文学梦想,扮演了一段一段人生成长的喜笑故事,也见证了我从对校外教育的一无所知到深深依恋……

少年宫自由、伸展、创新的氛围为我的专业发展和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滋养。我以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成功实现了视界与专业的跨界融合与快速成长。

角色转变后,一个同样绿意满窗的季节,我报名参加省师陶杯教师科研论文大赛。我拿起笔,一边回忆课堂上的点滴思考,一边起草参赛论文。每当里思绪混乱写不下去时,抬眼望向窗外的梧桐树,便有了坚持的勇气。有一刻,它长长的枝干甚至快要伸进窗内。我知道,每一片新绿的生长都会遇到不可预知的风雨,但最终会长成美丽的叶子,绽放出灿烂迷人的花朵。如果我也能像梧桐树一样执着与坚忍,终究会在校外教育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

比赛集全省大中小学学校之力,数万参赛者中高手如云,构思初稿之难,快把我仅有的一点自信打击掉。一连几天我把自己关在教室里,苦思敏想而不得法……

窗外的梧桐树也是一脸的担忧了。华灯初上,耳边传来人喧车鸣,光线渐渐黯淡下来。微风拂过,树影婆娑,发出阵阵“沙沙”声,似乎在安慰我,又好似在为我的气馁而恼恨……

空气中有了一丝凉意。我任凭肆虐的风贯入窗内,一脸的困惑与麻木。突然,我想起了老主任!此刻,按惯例他该还没走,找他去,听听他的意见!脚未出门,老主任已迎面走了过来,见我一脸的狼狈,他伸手关上窗户,语气中有些埋怨:“看你,感冒了怎么办?这么大个人,只会做拼命三郎啊!”我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遇到的困惑。老主任接过文稿,凑近眼前一字一句看得很仔细。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教室里很安静,腕上的走表声,心跳的怦怦声,还有偶尔的一两声咳嗽……一起都仿佛提前睡去了。

过了很久,老主任放下稿子,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说了一句话,便走了——很看好这篇论文,视角新颖,案例鲜活,有校外教育特色,好好磨,一定能获奖!

老主任走后,我又推开了窗,秋风带来了梧桐的关切,不知什么时候梧桐树的枝条上又冒出了许多新绿。

比赛结果揭晓,我脱颖而出,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一等奖。这一年夏天,窗外的梧桐树上,绿得发亮的梧桐树干上绽放出了盎然的绿意,她那意气风发,高大挺拔的身影更茂盛,更坚实,更稳重了。

窗外的梧桐树也许永远平凡,但它给了我勇往直前的信念,也给了我自信与希望。后来,我又先后荣获了江苏省校外课程设计成果奖,全国华东地区校外教育科研成果奖等诸多奖项,主编的儿童诗集和童话集也先后出版……

感谢梧桐树!她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