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晋屏藩的头像

晋屏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6
分享

锥子山下的红叶

远山如黛,有一对隐约可见的高大山头,左边那个就是方圆百里的制高点——锥子山。脚下距平陆县城四十公里。带着一大罐山葡萄酒、一瓶柿子蜜、两颗红芝草,此行小有所获。

十一月四日临晚,我正在做每天两页毛笔小草作业,已臻一页半,县作协主席李敬泽来访,说是让通知明天去坡底乡参加感受马泉沟柿文化及赏红叶采风活动。并告诉我,明天晴好,后天有寒流。事出仓促,手边没有名单,我们便一同去他棉加小区家,用手机分头通知。晚上八点二十,我早早提前结束交谊舞,回家按名册通知一遍。不通知不知道,一通知吓一跳,这个八十多人的名单几乎作废。去年抗战七十周年作品颁奖以来,作协再没有组织过大型群体活动。高龄会员避过,副主席以上多由李主席通知,电话挨着打过去,相当一部分号码作废,如王会亮等人的号码便是如此。副主席赵洁玉明天要去南阳。秘书长韓廷芳说就在那里包户下乡,前两天宣传部在这儿组织的类似活动他参加了,那地方冷,让多穿衣服。副秘书长毛淑霞去了北京。李和平回了曹川家里。石自锐回了常乐圪垯家。杨克智先是同意了,晚上电话又说有事了。楚明亮有事。反正我只落实了六七个人。看来这个名单该整顿了。

五日一早,八点四十前我擦过车加了油到宾馆门前集中。席延智、牛俊梅夫妻俩到的最早,接着是蔺振耀、石自锐。再后来是李主席等三人,高卫东、石丰敏、毛克明、马拴锁、王正选、赵锦慧、李宁、张姓一人都到了,李、我、席、王去四辆私家车,十四五个人。

东沿河二级路修的很好,但只通到曹川。去坡底那个路口正在修路,要从粮宿路口去坡底。沿着向阳这道梁到虎庙,只要不会车,水泥路也挺好。虎庙是这次活动的用餐之处。

先去马泉沟体验柿文化。这里的柿饼是水化柿,没有核,非常有名。村下道路右边停放着一溜豪华大巴、户外游中巴、私家车。今天是个难得的晴好日子,人也较多。这里是峡谷,往西南和西边望去,透过薄雾,可看到远山绿中有红。田野里柿子树上还有没下的黄澄澄的柿子,近处麦田绿如韭。村中立起的高大木架子上,挂起一串串刚削过皮,用葛条绊绕着柿蒂的黄柿子串,有的大树高处,也密密麻麻排列着如同麻花的柿子串,好看极了。那么高的地方怎么挂上去的。坡底乡党委书记苗顺国和那位年轻的乡长在为李主席他们介绍着什么。用手机拍照现在就能开始了。村中安排了一条循环参观路线。走过一道用石头垒起的墙根道路,上了小坡,出现第一道近景,高高低低尽是挂起来的黄柿子串,可以合影,但脸上光斑多了点。进了第一个农家大院,真是恬静而美丽,那高大瓦房的房檐下排列着的木椽头,每个木椽头上吊着一串削过皮的黄柿子。第二排是一列红红的红辣椒串。那外露的青砖柱,抹光泥巴的墙壁,院里硬绑整洁的地面,在明媚的阳光里显的很是协调,给人以视觉享受,大家连声称赞美极了。像这样的院子有两三个。在最西边院子小桌上摆着紫色的山葡萄酒、黑色的柿子蜜、略红的槐花蜜、清亮的芥花蜜,勾起了人们的购买欲望。我买了一小罐山葡萄酒和一瓶柿子蜜。在另一个平台上,有削柿子机,我们的李宁坐在那里表演削柿子,引大家一乐。

做柿饼的程序是这样的:霜降过后,把成熟的柿子采摘下来。用的是一种六米多长的木杆或竹竿,粗的一端两边削去,顶端约六厘米一直线,在约三厘米的地方破开深三十厘米,在二十厘米的地方用铁丝拧住,就可以夹柿子了,俗称夹圪栏。夹圪栏的口对准柿子后边的细树枝推紧,右手用力一拧夹圪栏树枝就断了,小心把竿子上的柿子连柿蒂拿下来,每个柿子都要留丁字形的小柿蒂,削去柿子皮,把一个个柿子的柿蒂相交绊在劈开的葛条中。柿子晒一个冬天变成黑的了,就卸下来捂在大缸里,当柿子表面布满白菐的时候,就拿出来把丁字柿蒂上边的丁字去掉,用双手从柿子当顶捏一圈,成大约两厘米厚的柿饼,这就是美味的柿饼,就可以装箱了。马泉沟的柿饼放在温水里可以化掉,所以称作水化柿。吃在嘴里,甜腻腻的,润肺祛烦,止渴化痰。

在这个平台的柿子串下我们又来个合影,没有光线干扰。你只要留意了,会发现许多精美的拍摄目标——那吊在高处的一个带着叶片和长长丝蔓的丝瓜,门边挂着的三个小青皮葫芦,院子里小桌子下钻着的一只小花猫,桌旁悠闲的几只老母鸡,采摘不久堆放在那里的两三个青皮南瓜,那两三个熏黑的旧窑洞和种着白菜、红白萝卜的用石头和枣刺围起的小小的菜园子,一个石头碾磙和一个灶坑。无处不透出农家生活的安静恬淡闲适。所遇到的多数是满脸笑容的淳朴中年农妇,也见到一个开农用三轮车的中年农夫,也有几个年轻姑娘。柿子皮晾晒在那里,可以磨成面蒸柿子面馍馍。软柿多多摆在那里随便吃。游客里有许多三门峡人,据说还有太原的、四川的,他们是根据央视的宣传,说这里是中国最美乡村。是否最美,得由国家文明办说了算吧?总得有个权威评定机构,呵呵!路边上栽着一些牌子,上面是古代诗人赞美柿子的诗和现代画家画的柿子题材的中国画和宣传柿子妙用的文字。在坡底乡党委、政府的精心操作下,看来马泉沟柿文化成气候了。

午间到虎庙村村委会大院,好家伙,数百名户外游游客围桌而坐吃杂烩菜。作协成员们在会议室先开了个会。饭后去姜树爻看红叶。这一带的红叶出自一种叫黄栌木的灌木丛叶片,这灌木丛高约两米,茎芯是黄色的,旧时候老人用这种劈开的、干透的木质芯纤维引火抽水烟袋。这叶片最初是绿色的,霜降过后,叶子开始变红,前后十几天就干枯了。这种叶片干了之后就褪色,不能收藏,看红叶要赶在时候。

橿树爻是虎庙村西边十公里外大山里的一个孤庄,在过去是打游击的地方,此村是人们进山的前沿,此村过后再无村。俗话说:人进树退。人进一尺,树退一丈。人类的活动,对树木都是有影响的。谁能想到,在这个地方能修一条这么宽的水泥路,小车与大巴会车时,紧紧乎乎能过去。这是因为这个村里曾出过一个副省级官员,这里有他们家的祖屋。据说,那是稍前一点时间,居民组长到那个大城市里,好不容易遇见官员的母亲,说村中修路需要点钱,想让拨点款。

官员见后问组长:“需要多少钱?”

居民组长咬咬牙多说了一点:“得二三十万!”

那官员说:“给你四十万行吗?”

那组长连忙说行,千恩万谢告辞。

就这样,出现了一条今天成千上万人前来观光旅游的道路。所以说,教你一个当官的诀窍:人不在当多大官,而在你为世人办了多少事,即使不当官了,也无所谓,一个故事让你传千秋万代。我们把车扔到半道上往上爬,这里的红叶漫山遍野,有点过劲了,但早几天没有好天气,山上也冷,实在可惜。今天,天气晴朗,天上还有几丝华丽的云彩,我把身上的呢子上衣脱下来搭在臂弯。十几个人一路上走走说说或拍照。刚从山下那儿来的马泉沟就在眼皮底下。遥远的正北面是有名的胡圪垯,是看红叶最佳的地方,山上山下,远山近山,红叶漫山遍野,何止数十万亩。但由于是曹川镇的地界,与坡底没关系,没有人指引。权当是保留着的最后的处女地。这边的红叶也可以,视界还算宽阔。我们前行的山口正西边,白色的道路如带,右手有个小山头,山上布满灌木丛,红叶点缀其间,有点意思。远处背景山色如黛,有一对隐约可见的高大山头,左边那个就是方圆百里的制高点——锥子山。一路上,看到两伙外地旅游者在野餐,地上铺着个布,中间放着食品,他们围坐在那里享用午餐。山南树丛有一条幽静小径,半坡上有一个白色水管头,我们在那儿每人喝一口甘洌清凉的山泉水,猜测那是来自长命河水。旁边有一道三寸铁管,锈迹斑斑,正好过来一个当地人,说铁管里边的水才是来自长命河。山上尽是名贵的野生白皮松。

橿树爻是个很小的村子,大概有四五个院子。我看到一个崖根窑洞里有住人迹象,便走进去,见到一个佝偻着身子的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问她,那个官员的房子是哪一家,她指着面前的屋子背后说,就是这一家,没人了,现在她住在里头,她是他的祖奶。老太的家原来就是这几孔窑洞。我让她打开前边院子的门让我们进去看看。正面门楼朝南,老太打开铁锁,我招呼随行的几个人进来看看。北房是个老屋,有三小间,一门两窗,室内没有老家具,棚顶是彩条布,墙上是些农家平常贴的画和一些老太太自己的家具。院里晒着红薯片。出来的时候,门楼很低,锐角锋利的椽头能碰住高个子人的头。这就是个老屋,那官员家很早应该算是搬在黄河边的村子了。

在最西头的一家,那里三门峡户外一个团队车子横在一边,带着自己的锅碗瓢勺,在这家院子做饭,剩的菜留给房东,房东又卖给别人,一小盆十元。户外团队把这里作为据点,向深山穿越。我在这家贴着习近平这一代领导人画像的屋子里,发现一个小塑料碗里栽着两颗灵芝,眼睛为之一亮。小的一枝冠幅三乘四厘米,高二十厘米。大的一枝冠幅六乘八厘米,高二十五厘米,用二十一元零钱便从中年妇女手上买走了。不管贵与贱,我以写文章作宣传,回报这个小山村。那一年,河南省渑池县段村石峰峪王拴锁也赠我一个铁红色的灵芝,我仍珍藏在那里,那个品相比这个要好。

记着每年十月底到马泉沟尝软柿,到橿树爻看红叶啊!这里知名度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红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