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晋屏藩的头像

晋屏藩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22
分享

魏野研究

隐士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们有哪些追求,成功的隐士都有谁?本文将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就近取材,选一个家乡的历史人物,对他的一生展开研究。

1985年前,我在平陆县文化馆发现司马光撰文的“大宋清逸处士魏闲墓志铭”墓碑和两扇石墓门,一个三角形墓门顶石。于是,抄下了碑文开始关注,并很快在沈括《梦溪笔谈》和《辞源》等书中发现关于魏闲父亲魏野事迹和诗句的一星半点的记载。当时,县文化馆馆长王安溟约我为他编写的《古虞诗文集》写一首诗。我当即将关于魏野的研究资料草稿交给王馆长看。书出来后,发现著名史学家史念海在他的文章中采用了我对魏野的研究资料,我当时的页码出处标得很清楚。

2015年7月,我在民国《陕县志》中发现大量关于魏野的记载,并在8月初追踪到《宋史.隐逸传》中,至此,魏野的面目基本清楚了。魏野、魏闲父子都是大宋朝皇封的处士,魏野是陕州处士,魏闲是清逸处士。魏野是名士、诗人、隐士集一身,故事非常传奇,身后留诗372首。他有入朝为官的机会却不奉诏,他的诗集传到契丹,契丹使者专门向宋真宗索要下集。宰相寇准的清廉名声因了他的诗而远播国门之外。一名陕州廉洁的小吏因了他的诗被奖拔入朝。魏野结交的人中有许多都是状元,父子双状元,兄弟双状元,朝臣州牧比比皆是,也有小吏和和尚隐士。总之,魏野是名重当时的闲云野鹤式的高洁之士,朝野上下都为他的品行而折服。终南处士种放之流凭借多次朝觐的八面威风蔑视地方官员,在地方胡作非为,遭人厌恶,为人所不齿,反衬出魏野只栽花不栽刺,只唱赞歌不唱反调的为人之道的可肯定之处。真是“才俊藏身泉壑间,皇恩拂来总不出”,终老山林,保全一世名节,让后人叹为观止!

魏野给人的感觉是其人性格压抑而扭曲,红杏出墙却又畏首畏尾,就像怀春的少女,明明有其心,却总是躲躲闪闪,终于误了青春,终身不嫁。你看种放,虽然也是终老泉壑,但皇上召我我就入朝,我什么时候想入朝了就入朝,反反复复,也是一种活法,假隐士就假隐士吧,皇权需要我,我也需要皇权,如同皇权的情人,脸皮厚,吃得够,脸皮薄,受恓惶。隐士是什么,就如同皇权的玩物,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正因为魏野象皇权偷不着的玩物,皇权终究要眷恋于他。

这篇文章是研究魏野一生的,深层次的东西还是让别人研究吧。

魏野生于公元960年,卒于1019年,卒年59岁,由于去世的当年算一岁,号称享年60岁。他比寇准小一岁,寇准属猴他属鸡。魏野是哪里人?许多资料称蜀人,或者理解为其先蜀人。宋史称其为陕州人,世为农,他本人30岁的诗也称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陕州。其父母无记载,现代研究者有人认为他是个假隐士,起码他把出身真正隐了起来。我判断他是陕州人,后面我还要就此曝料独家新闻。他去世3年后,其子魏闲编《钜鹿东观集》收录其父全诗359首,这个“钜鹿东观”和魏野有什么关系不得而知。

第一个故事,楹联出名。魏野出名是因为他30岁左右时的一副楹联,这本身就是一个好剧目。魏野在一个河边亭子柱上题了一副楹联“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有一位幕僚本是江南文士,看到这幅楹联后捻须称奇,就要求见见魏野其人,当时魏野在场,但由于没有带巾帻,恐怕失礼,便借了一个帽子戴上,前来参见。这个幕僚见他如此知礼,也赶忙起身相迎。说道:“怪得名称野,元来性不群。借冠来谒我,倒履起迎君。”并到处夸赞魏野的见识文才,青年魏野从此出名。魏野貌寝性敏,就是说长得很一般,甚至有点对不起观众,但文采出众,儒雅可人,反应灵敏。他的家庭出身起码是小地主,夫妻都有文化,有教养,懂得耕读传家,懂得待客之道,懂得园艺和古典山林设计。

第二个故事,交游名士。淳化三年,魏野33岁,是年三月,孙何当状元,任陕州通判,魏野写诗《喜大孙状元见访》、《赠孙何状元》、《同孙大状元送杨甫之蒲中》、次年《谢孙状元寒食见赠》。淳化五年孙何召进直使馆,魏野写诗《送孙状元监丞赴阙》。这就是说,儒雅之士和显达之士开始为魏野造势。可以理解为,他的园林偶尔吸引文人雅士观光,他也善于待客之道,大家成为朋友,意气相投。从此刻起,官场信息不断,他也时刻关注着政界风云。这一年八月,魏野同河东僧用晦、赵识(赵州人,天圣初为开封府吏)、王衢(琅琊人,咸平二年进士,德州推官)游中条山,有诗联句六十四句和《解城条山》二诗,解城在今山西临晋县西南。这些人现在暂时还没有出仕,但不久很多已是官员了。孙何弟弟孙仅,后来也是状元。从这里可以看出魏野年轻的时候和什么人交往。状元兄弟都是四十多岁去世,孙何44岁死,孙仅49岁亡。魏野众多为官的朋友都死在四十出头。

第三个故事,知州宴请。至道三年,魏野38岁,赵昌言知陕州,此人至傲,却交代手下人,如果魏野来了,速速通报。从此刻起,魏野俨然是陕州名儒了,历任知州都拿他做点缀,成为座上宾,魏野的风范不是一般的气场可比。常在公门出入,朝廷奖掖某人了,某人四十多岁退休了(致仕),他便写诗赞颂,某人中状元了,他便写诗相赠,某人风节可旌,便写诗称道,一来二去,魏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那年月,托朋友的朋友带封信,收到信的必然要回复,大家也成了朋友,魏野的朋友圈大抵如此。咸平元年三月,孙仅中状元。赵昌言知永兴军,魏野有《送赵侍郎移镇长安》诗。这一年,师颃(hang,鸟上下飞)知陕州,魏野有《谢师刑部见召》和《送师刑部赴阙》诗二首。陈文颢(hao博大)由同州改知耀州,魏野有《别同州陈太保》诗。魏野是十分懂官场规矩的,有官职的一定称官职,并且称曾经的最高的官职。与潘阆有《闻潘阆新授滁州散参因以寄贺》和《谢潘阆寄惠白鸡》诗。《送王衢赴举》,王衢经过两次赴举,终于登进士第。魏野的朋友们有的当了官被罢免又复官,进士被褫夺后两番进士及第、落第又登第,他却在消耗大好年华。咸平三年,魏野《送长安赵侍郎赴阙》一首,贺赵昌言从长安永兴军任上被召任工部尚书,托陈越赠白鹇给魏野,野作《白鹇》诗4首答谢。

第四个故事,不图仕进。景德二年,魏野46岁,他的外甥李渭进士及第。好友司马池(司马光的父亲)进士及第,此前魏野有诗《贻司马池》、《送司马池归夏台》,司马池肯定此时还是白丁。司马池后来入朝为官,历知四个州府。魏野曾有诗句:他时驷马乘如祖,莫忘今朝跨骞驴。意思是大家约好,有言在先,苟富贵,莫相违,贫贱之交不能忘。但可以看出,魏野决心不走科举的道路,出于什么动机,受了什么刺激,不得而知。

第五个故事,寇准初访。这里边有三个连环故事,一是寇准初访,二是廉洁宰相,三是碧纱笼诗。景德三年,寇准罢相,三月知陕州,九月访魏野,野著名的诗句出:惊回一觉游仙梦,街巷传呼宰相来。王旦拜相。这一段也是个好剧目,可归纳所有与寇准的交往。寇准是后世的戏剧中人物,他与魏野的交往也颇有戏剧性。一个下台宰相,在大州为知州,那名望了得,随时东山再起也未可知。魏野只是一介名士,当然不能与寇准相提并论,于是,出了很多不对称的不公平的待遇。但仍不失为诗坛的美谈。景德四年,魏野48岁,写有《谢呈寇相公召宴》、《上知府寇相公》(“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影响深远)。这里边有个故事,契丹来使,在朝堂宴请时大声问道:“哪一个是无地起楼台宰相?”一朝无言,有一个朝臣私下里回答:“皇上新上任,为了维护东南,,寇准被派到那里了!”寇准因此赢得“无地起楼台相公”雅号,可见魏野诗的影响力。寇准《赠魏野处士》诗云:人间名利走尘埃,惟子高闲晦盛才。欹(qi)枕夜风喧薜荔,闭门春雨长霉苔。诗题远岫(xiu)经年得,僧恋幽轩继日来。却恐明君征隐逸,溪云谁得共徘徊。魏野《和寇相公见赠》:深严相府绝纤埃,宴会寻常召不才。孙合有歌凝翠黛,召棠无讼锁青苔。凤池即看三回入,蜗舍曾蒙数度来。仍赐雅章惭继和,朱门将献又徘徊。《青箱杂记》卷六载: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随行官妓颇慧黠xia,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寇准此人,任酒豁达,当宰相当州官都无所谓,天生一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甚至预言魏野会被朝廷征召重用。这一次他只说对了一半。魏野其人,怪才怪人,决心与朝廷对抗到底,关心时事,却不关心自己的仕途。

第六个故事,添苏巧遇。孙仅与魏野是好朋友,景德三年十一月,出知永兴军。他给魏野寄诗的时候,提到喜爱长安一个叫添苏的名姬,魏野和诗中有“见说添苏亚苏小,随轩应是佩珊珊”一句。孙仅便告诉添苏:“魏处士的诗中把你比作苏小小,你觉得怎么样?”她答道:“处士是天下皆知的大诗人,怎么会写我,再说我算什么,怎么会把我与苏小小相比呢!”孙仅一时心血来潮,便把魏野的诗赠给添苏,她如获至宝,一夜之间,魏野的诗传遍长安。添苏便请善于书法的人把这首诗题写到她客厅的墙壁上,向人们炫耀。没有过多长时间,恰好魏野到长安来了,孙仅把他请到府中。有人悄悄把魏野邀请到添苏家中,也不做介绍,添苏见魏野貌似粗俗的样子也懒得理睬。魏野手摇高丽扇四处踱步,见有墨迹便注目观看,添苏很随便的说:“这是魏处士称赞我的诗。”魏野说:“拿纸墨来!”只见他捋起衣袖,握管在手,轻濡翰墨,朝墙壁一阵挥洒,写到: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闲暇若将红袖拂,还应胜得碧纱笼。后署“魏野”二字。添苏大喜过望,原来是自己仰慕已久的魏处士来到了眼前,真是蓬荜生辉,于是赶忙赔情道歉以礼相待。

可见美女不仅仅看重男人的相貌,也看中男人的名气。

第七个故事,契丹索诗。大符祥中元年,魏野49岁。契丹使者来到汴京,朝觐时对宋真宗说:“我皇闻知天朝有一个大诗人叫魏野,他的诗传到我国,得到国人喜爱,但我们只有上集,没有下集,请天朝能满足我主的意愿,赐给下集。”宋真宗还真不知道魏野这么个人,但他说:“这好说,你们先在馆舍歇息,寡人会满足你们的。”便立即打听搜求魏野是何许人,何方人士,怎么外国人都知道,寡人却不知?很快,派人督促陕州知府找魏野要诗集,得《草堂集》全部,抄写十部,给契丹下集一部。从此,魏野驰名天下,有了国士的待遇,毕竟给大宋长了脸。

第八个故事,廉吏刘偁cheng。陕州有个司法参军叫刘偁,做官清廉,当年来的时候兴致勃勃变卖家产骑马上任,然而罢官之日,穷的没有盘缠,只得卖马乘驴。魏野送行时为之动容,赠诗曰:谁似甘棠刘法掾yuan,来时骑马去骑驴。第二年,真宗皇帝到山西祀汾阴回来路过陕州,召魏野来见,魏野避不奉诏。皇上派太监到魏野家中搜诗,得魏野赠给刘偁的诗,皇上反复品读,感叹的对身旁的大臣说:“小官员中还有清贫廉洁到如此程度的,请他来!”刘偁这时候是江南幕僚,到京城做了京官,还做了博陵知县。以后,再遇到选拔人才,皇上说:“能像刘偁这样的就可以了!”魏野的诗厉害吧,还有这样的作用,连皇上都配合。厉害的事还在后头呢。

第九个故事,赠诗张八。大中祥符二年,魏野50岁,寇准前一年知天雄军(即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因府中宴会,让妓女张八向魏野乞诗。这个张八长得相当高品位,但举止生硬却像个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地人都称她张八。她开口向魏野要诗了,魏野写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樽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引得一堂欢笑。可见那个年月,文人狎妓也是风雅之举。

第十个故事避不奉诏。大中祥符四年,魏野52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祀汾阴岁,与李渎并被荐,遣陕令王希招之,野上言曰:“陛下告成天地,延聘岩薮,臣实愚戆gang,资性慵拙,幸逢圣世,获安故里,早乐吟咏,实匪风骚,岂意天慈,曲垂搜引。但以尝婴心疾,尤疏礼节,麋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chi,仰奉清蒸。望回过听,许令愚守,则畎亩之间,永荷帝力。”诏州县长吏常加存抚,又遣使图其所居观之。

这段故事是这样的:真宗祀汾阴的时候,通过朝臣荐引,召请许多隐士来见,封官许愿,以壮此行,也有个别人不奉诏,李渎就是这样的人。帝路过陕州地面,登上城楼东望,见山林云蔼之中有亭台栏槛,不似民居,便问州县官,所望何处,答处士魏野草堂,便遣中使与县令去把魏野唤来。魏野正在草堂前舞鹤弹琴,听见门外吵吵嚷嚷说是皇上召见,急忙间跳篱笆墙逃跑了。县令回报,看见有人跳墙跑了,只在屋内随便拿了些诗稿,众臣不知所以,真宗览诗感叹赞美一番,让州县官以后多照顾看望,并让画工把魏野所据山林情状图画报来以资观赏。

这段史事,是魏野故事的最高潮。

第十一个故事,劝退王旦。还是这一年,处士魏野让山童献诗给当朝宰相王文正公旦:太平宰相年年出,君在中书十四秋。西祀东封俱已毕,可能来伴赤松游?王旦见诗喜形于色,有所感悟,心怀退意,以疾屡辞政柄,几年后,终于拜太尉、玉清招应宫使。西祀东封指祀汾阴后土祠和封泰山。这段故事是说当局者迷,局外者清,担心宰相老马恋栈,英名受损,白受闲气。为寇准不明进退,伏了一笔。

第十二个故事,种放侍宠。种放是个处士,被朝廷召见并拜官,真宗皇帝以特殊的礼遇对待他,天下闻名。多次请求被批准回终南山,后来多次入朝觐见。王嗣宗知永兴军(长安)时,看到通判以下官员参见种放,种放竟然大不咧咧稍微弯一下腰用手接一下就了事,嗣宗心中忿忿不平。种放让他的侄辈出来拜见嗣宗的时候,嗣宗也端坐接受,种放怒形于色。嗣宗说:“刚才通判以下拜见您,您只不过扶了一下,你的子侄都是些无官职的人,我状元及第,名位也不算太低吧,怎么就不能座上受拜?”种放轻蔑地说:“哼,状元,只不过用手打斗换来个状元,值得说吗!”嗣宗一口气闷在心里,便给皇上上书告御状:种放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不过是使诈用巧,盗取虚名。皇上尊重他,提拔他到重要的官位上,臣下担心从此长了盗窃官职之风。皇上召魏野的时候,魏野就避匿不出,而种放私下里结交权贵,目的是让他们推荐自己使自己显达。并列举种放不法之事数条,真宗虽然没有过问此事,但从此对种放也没有那么热情了。齐州进士李冠为此拍手叫好,给嗣宗写诗称赞:终南处士名声减,邠bin土妖狐窟穴空。

第十三个故事,真宗存问。第二年,真宗问宰相王旦:“去年让河中府、陕州派官员召请李渎、魏野,都称有病不来,更有甚者说他们跳墙挖洞逃避搜访。最近派太监去慰问,李渎等人又表露了静退山野的意思。”王旦回答:“李渎、魏野都是儒雅之士,即使是有病不能做官,如果国家以礼相待邀请他,怎么会逃跑潜藏呢!”意思是说邀请的规格太随便了,魏野觉得是对他的侮辱。魏野在陕州直接和州官来往,真宗恐怕不知道那么多。

第十四个故事,寇准再访。大中祥符八年五月,寇准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在洛阳三次邀请魏野不到,寇准闲暇的时候,投刺(名片)相见,魏野葛巾布袍长揖,就是穿着平时的衣服,很随便的礼貌相见。两人没多大一会儿,便谈天论地,谈得很愉快。寇准告别的时候。魏野说:“名片就不还给你了,作为传家宝了。”对应的诗是《谢知府寇相公降访》。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魏野端架子,寇准故意调侃他,也可以看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第十五个故事,寇准悔劝。天禧三年六月,寇准二度做了宰相,七月寇准生日,魏野赠诗《寇相公生辰因有寄献》。诗曰:宋朝元老更谁先,已咏功成二十年。好去上天辞将相,归来平地作神仙。坐看云岫资闲兴,卧听霓裳引醉眠。多少年辰献诗者,应无真祷似狂篇。寇准此时官星高照,官瘾未足,志在千里,兴头正高,见诗心中很不痛快。又过了两年,寇准被贬通州,一路上所过关津驿舍的窗户上他都题上魏野的这首劝退诗,神神经经大声吟咏,后悔没有听从诤友的劝告,闹了个下台尴尬,无可补救,实在是吃了个大苍蝇。

第十六个故事,驾鹤西去。天禧三年十二月三日,魏野表哥处士李渎去世,十二月九日魏野去世。李渎喜欢喝酒,有人劝他注意身体,他说,我有病,离不开这个,这也是我的爱好,就这样以尽余年不是挺好吗?李渎从孟津来访魏野,说:“一日,忽然有人来到我的床下,赋诗道:‘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我纠正道:‘难道不是生看云起时?’回答:‘这云怎么能起?’这情景也不是在做梦,我再看床底下和屋子四周空无一人,恐怕这不是好兆头,所以来告别。”回到家没几天就去世了。李渎的丧事报来,魏野哭得很厉害,说:“我不能去送行了,要是去,到不了地方哇!”便派儿子去参加葬礼,过了六天,魏野也去世了,逝年六十岁。当年,真宗召李渎、魏野几乎是同期,二人去世也不差几天,真是好奇怪哦。

第十七个故事。羞辱屑小。有一个王姓孔目官,喜欢做庸俗的诗句,曾经到东郊拿给魏野看,说自己善于对句,魏野拿他毫无办法。一天,有几个客人来访,王孔目也来了,说:“昨天晚上得到一个上联,很不好对,能对上来的人,我愿输他一顿饭。”大家让他说出上联,他说:“笼床不是笼床,蚊厨乃是笼床。”正在暗自高兴,魏野应声答道:“孔目不是孔目,驴纣乃是孔目。”一座人暗自发笑,王孔目恨然而去,终生再不至草堂。笼床是蒸笼,王孔目的意思是蚊帐里像蒸笼里一样热。魏野对的是磨道里驴子的眼罩才是孔目。魏野有两句诗: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可以说是浅显直白,洗净凝练,诗中寓画,意境高远。这就是魏野诗的特点。

第十八个故事,朝廷恤赠,《宋史》卷四五七本传:(天禧)四年正月,诏曰:国家举旌赏之命,以辉丘园,申恤赠之恩,用慰泉壤,所以褒逸民而厚风俗也。故陕州处士魏野,服膺儒素,刻意篇章,顾词格之清新,为士流之推许,而能笃淳古之行,慕肥遁之风。顷属时巡,尝加聘召,恳陈诚志,愿遂《考盘》。及此沦亡,载深嗟悼。兰台清秩,追饰幽扃jiong,厚其赙助之资,宽以复除之命。谅惟优礼,式显令名。魂而有知,歆xin此殊渥.可特赠秘书省著作郎,赙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免其差徭。

第十九个故事,子闲编诗。天圣元年(1023),魏野死后第四年,其子魏闲将其前后诗共三百余首总编为《钜鹿东观集》十卷,薛田作序。

这里边有几个故事情节和人物在编电视剧时可以合并。如第一个故事“楹联出名”中所指的幕僚、江南文士,可以是第八个故事中的廉吏陕州司法参军刘偁。第七个故事“契丹索诗”可以和第五个故事“寇准初访”中的“廉洁宰相”合并。

我前边说过,要给大家曝料,魏野是哪里人。魏野祖上是哪里人不好说,但魏野、司马光、《宋史》都说是陕州人,这不很明白了嘛!魏野子魏闲的墓和墓碑在山西省平陆县老城乡关家窝村被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约是1985年,本文作者在县文化馆大院亲眼看到司马光撰写的碑文石碑,并全文抄下,进行研究。当时,文化馆馆长王安溟告诉作者,此碑发现于关家窝。这就证明,魏闲的墓在平陆。前几天有人亲口对作者说,大约在1986年,大宋清逸处士魏闲墓志铭石碑、墓门、墓牢三角石、陨石统统在一夜间丢失,听后大吃一惊。本文作者就是魏野事迹在这个时代的见证,幸哉悲哉?

好在前几天我在民国《陕县志》上看到司马光的碑文。全文如下:

宋清逸处士魏闲墓志铭

君讳闲,字云夫,世家于陕之东郊。父讳野,真宗皇帝时有大名,累召终不起,赠著作郎。君少喜为诗,学鼓琴,不乐仕进,一尊著作郎之志。皇佑二年,仁宗皇帝祀明堂,诏天下求遗逸草莱,年耆qi德茂。知府直史馆李公昭遘公荐君再世有高节,上嘉之,赐号清逸处士。。君自始生至没,当国隆盛偃兵无事之时,家有庐田,君谨守而治之。朝廷以著作君之贤,复其子孙,无有差徭,以故沛然自足,无衣食之累。性不嗜酒,谨守法度,然与人和,浮沉闾里,不自标揭,以故其生也,人乐与游,其没也,无谤言。府县之官或时延礼,亦与之往来,然未尝有毫发之私以干之,其政事未尝纳于耳出于口也,以故皆爱重之无厌倦。少好养生,大要用冲淡自守,不以一物累其心,故视听步趋虽老不衰。呜呼,今之名处士者多矣!或力为奇谲jue以盗声名,以欺愚俗取美官,或交游有位依其名势乾没射利,以侵渔细民。若是者虽不仕何足贤乎?然则能保其福履而免于过咎如君者有几人耶?君二娶,曰赵氏,曰皇甫氏,子男一人,曰樵,女三,适进士梁轸、张震、左侍禁张宏,孙男二人,曰潜,曰泽。先仆射与著作君相爱如昆弟,光拜君于髫龀chen之年,今也其孤,将以某月日葬君,来求铭,光何敢辞。铭曰: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于毫芒,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宁昌,依承先徳兮晔ye然有光,笥有余衣兮廪有余粮。养生以理兮行己有方,居不烦人兮游不出乡,逍遥自适兮既寿而康。视彼公侯兮金珠辉煌。忧劳没齿兮或罹咎秧,为得孰多兮为谋孰长?

这段碑文与作者当年看到的石碑上的文字基本一致,只是在“今也其孤,将以某月日葬君”一句后少“于骥鸣乡关家窝”七字,这七字是司马光删去的或者魏闲加上去的都讲得通。“骥鸣”出于千里马负盐虞坂,伯乐抚马而哀,千里马见伯乐而仰首嘶鸣的典故。这个骥鸣乡如今已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应该是北宋时期平陆县县城所在地周围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老城乡。

更大的发现是有资料显示,魏野死后也葬在平陆关家窝,由寇准撰写碑文。魏野墓在道光年间被人下窑院时无意挖开,又填土埋上。值得说明的是,北宋时,平陆县属于陕州管辖,关家窝与陕州东郊仅一水之隔。据《陕县志.卷二十五.陵墓》魏野墓条下载:

旧志谓在城东郊外子闲墓,附张谐之《考古录》云:同治辛未,余主讲平陆傅岩书院,有关生士选者,言城北三里许关家窝村,道光末有农民居窟室,因土浅具畚ben锸凿深二丈许,误穿入古墓,棺椁完好,志石方三尺余,铁带锢之。村众闻而趋视,启其锔则魏仲先墓也,寇莱公撰文,其家尚存志稿,旋封讫,土室荒废,无人敢居云云。无可考,因古迹未载。附记于此。

魏野毕竟是陕州的名士,他死后历代文人写诗纪念,其子魏闲也被歌颂。“草堂春晓”是陕州八景之一。

此文一发,作者感到很快慰,对魏野先生父子不再有遗憾。在所有研究魏野的文章中,也不算是无心之笔吧。

参考书目:

脱脱等《宋史.隐逸传》

欧阳珍 民国《陕县志》

黄威《魏野年谱》

魏闲《钜鹿东观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