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豫西各县救助中条山战役难民纪实
(这篇文章的公布比真实回访活动提前近三个月,根据回访活动稍加修改。)
2015年8月28日,来自山西平陆、夏县、垣曲三县的一百多名抗战难民及后人代表及各界人士,像朝圣一样怀着虔诚的心,回来看看渑池的山山水水,城市乡村,感受渑池乡亲们的浩然之气和博大胸怀。
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荒年。明季清末,河南不靖,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捻军,兵连祸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河以北比较安宁,黄河以南屡遭匪患,土匪成百上千结伙打家劫舍,穿州走县流窜作案,绑票杀人,牵走马牛,赶走猪羊,村村遭难,户户遭殃。黄河上结冰后,刀客又跨过黄河,祸及北岸的平陆、夏县、垣曲沿河一带。那时候,山东、河南的百姓往河北岸逃,图的是山西的安宁安稳。
谁承想,时光流转,祸福变迁。1938年2月,日军占领山西除中条山几个抗日根据地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中条山成了抗日前线,一道黄河就是生死线,河南成了安定的大后方。
1941年5月7日夜,日本军队大举进攻,枪炮声大作,10万日本鬼子一夜之间从中条山北攻上山来,数日之间,日军飞机轰炸扫射,中央军20万人被突然袭击所击溃。中条山的百姓从此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从那时候起,中条山的百姓便处于惊恐之中,惶惶不可终日。半月时间里,日军拉网式来回搜索,疯狂掠夺,奸淫烧杀,耀武扬威,我们的同胞被驱不啻猪与羊,钻山沟、躲山洞、爬树丛。那一刻,日军一声恶嚎,众人浑身颤抖。那个夏季,漫山遍野散落着数万中国军人的尸体,灼热焦黄的麦田里散发着死尸的恶臭,日军的铁蹄踏遍每一处沟沟洼洼,日语一时比野兽的嚎叫更骇人,日本兵比凶神恶煞更可怖。可怜占领区老百姓都成了日军的奴隶,被随心摆布,恣意杀戮。耕牛被活活砍去四条腿,流着泪在地上等死。汉奸为虎作伥,引领日军残害妇女姐妹。中条山成了人间地狱,死亡与侮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令人望而生畏。昨天还是和平居民,今天就成了毫无尊严的亡国奴。要想远离死亡,只有考虑逃离。
乡亲们迫于淫威,撇下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和已经成熟的麦田,有的随溃军先期逃出,有的被祸害没法停留才逃亡。人们携家带口,陆陆续续,趁夜晚偷偷摸摸,从日军的炮楼之间,穿过封锁线,来到渡口,用各种方式渡河,涌入豫西,尤其是渑池。逃难人口总计有上万人。这些乡民,历来故土难离,有的小脚妇道人家,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十几公里地。一旦离开家乡逃难,连一口水、一捧饭都要向人讨要,风雨里、寒夜中更是无处躲避。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面如死灰,惊吓饥寒,身心疲惫,病魔纠缠,其境遇十分悲惨。茅厕墙上扣的尿盆,破罐破瓢,拿来摔成几瓣,就是吃舍饭的碗。有的难民,刚过河时还赶着牛,最后富汉落成了穷汉,穷汉落得稀巴烂。
当时,当地的驻军17军,是刚从中条山败退下来的,召集难民中的绅士,立即办起了粥场,希望能给饥民每天一瓢之助。当地善良的人民或送一马瓢水,或给半块馍,或一件衣,或一间柴屋、半截敞窑,尽其所有怜悯、施舍这些背井离乡的难民。饥饿难耐的人们,连根拔去成片成片的油菜苗,晾晒的玉米,地窖里的红薯被偷,主家装作没看见。财主看见拾麦穗的小女孩,便鼓励到棵堆里多拿一些。稍殷实的人家设法给难民做活的机会以让其糊口。难民也自己想办法,小伙去做干儿子或入赘上门,单身妇女去找个人家嫁出去。有当地顽少趁暗夜闯入窑洞想欺负难中少女,遭到村中绅士严厉的家法伺候。这时候的渑池人呀,无论老少,人人有救济之心,无论贫富,个个有救命之仁,无论男女,分明是活命菩萨。难民们也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赈济机构设法分流至豫西各县,或扩军、或成立抗日游击队、侦察队,或难民学校招生,甚或通过铁路运送到陕西,由公路转输甘肃、新疆安置。数年后,有部分人在那里落户,也有一部分人返回家乡。
第二年,豫西遭受了大旱灾、大蝗灾、,当地居民也成了灾民,自身难保,实在无力救助他人,才不得已关上了自家大门。1944年5月渑池被日军占领后,大部难民只得转回3年前被日军占领的家园。
后来的日子里,当年的难民,一直念记着渑池的乡民,思谋着日子好过时能回来看看。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故事。有一个难民后人说:“听许多邻居说,都在河南吃过舍饭。妈妈说她当过要饭吃。去年,听本村的姑姑说她去过甘肃,说她就是一个难民。当时离黄河十几里的各村人跑完了,全部过河了。舅舅说,当时他和我的妈妈都还小,过黄河的时候被扔在小船上,两只脚就在水里。却不知这就是抗战中的中条山难民史。我的妈妈1998年就去世,我后来才知道中条山战役和难民的事。”所有难民传达的都是一个信息:渑池县有许多村是难民落脚的地方,那里的老百姓实在好,怎么能不回去看看他们呢!但是七十五年过去了,许多当年的难民,为了吃饱饭又挣扎了多年,前些年过得很苦,或各种原因,并没能回来看看。有许多人已经作古,而是把这个愿望交付给自己的后人。现在,日子好过了,是还愿的时候了!前人受恩,后人感报。
一饭不忘,活命当报。这是一个迟到的感恩,这是一句早该递达的真情的话语,一句话到人心暖。中华民族崇尚感恩,黄河南岸居住的是有情有义的人,黄河北岸居住的也是知恩图报的人。有人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但不知背后的故事。当了解了便大吃一惊,黄河以南近在咫尺竟然有自己的恩人,怎么能无动于衷!
渑池的人们,看,中条山难民及后人代表他们回来了,那些人向着渑池这些有着大恩大德的恩人深深鞠躬!渑池人有福了,神灵将永远庇佑你们和你们的后人,让子孙万代繁衍幸福!当年,你们的先辈和爷爷奶奶及长辈,过的并不富裕,却在危难中救活过那些人的爷爷奶奶父母亲戚。为了对当年的事有个交代,被救助过的那些人派代表回来了,泪流满面,对着渑池已逝先民——这些恩人牌位长跪不起!
出于这个目的,他们回来了。这是七十四年后的旧事重提。这是盛世对过去人文关怀和战乱赈灾这段历史的修复。
出于这个目的,他们回来了。他们怀着敬仰之心看看这块土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民淳朴,化行俗美。一个人有德,一个人会有福报;一个地方的人有德,一个地方的人会有福报。渑池,这里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这是个吉祥的地方,祝福它繁荣昌盛。
出于这个目的,他们回来了。渑池县只是一个象征,同时,通过渑池县人民,转达对豫西宜阳、新安、洛宁、陕县、灵宝各县人民的感恩。
谨祝福渑池以下城镇村庄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福寿安康:渑池县城、黄楝树下、小羊河村、陈村、段村、马口、英豪、沟堡观、万寿、南村、坡头、后段村、杨广沟、藕地村。这些地名村名通过先人的口,印在那些人的脑子里。他们重访这里,这里有当年难民们蹒跚的步履,痛苦的呻吟。这里有渑池先民在那段艰难困苦里对难民的相帮相扶,这是一段中华民族相濡与沫的佳话,这是一个黄河南北共度时艰的故事,人们希冀这段历史在渑池一隅永远有个记号,让人们以及后人永远铭记这一曾经的经历!
多少年过去了,两岸乡民通过那一段的交往,有的已经互相来往,结亲走对,世代罔替。如渑池县丹霞旅游景点的投资商陆朝军先生,就是平陆老鸦石村难民的后人,他的投资也可以说是一种回报!
“以食食我,填我饥肠;以衣衣我,怕我寒冷;以屋屋我,以避风雨豺狼。”同胞之情血浓于水,民族大义可昭日月!大恩不言谢,渑池县先民当年的义举,着实是憾人心,惊天地,泣鬼神!难民及后人代表声泪俱下,难表对渑池先民感恩的衷肠,和泪挥墨,感恩的文字罄竹难书,和泪含笑,亲人的恩情唯有世世传颂!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感恩碑已屹立于渑池县坡底乡感恩广场,纪念救助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难民一事。今天,2015年8月28日,山西平陆、夏县、垣曲抗战难民及后人代表专程赶来和河南渑池各界人士1000多人,集聚在感恩广场,庆祝这一难忘的时刻。碑亭分主厅和左右各20米亭廊,感恩碑由平陆县政协主席赵旭光和渑池县政协主席底长胜揭碑,仪式隆重,鞭炮齐鸣,难民及其后人代表借本次活动感恩渑池先民救助中条山难民的恩德,所赠牌匾及《苦痛的回忆》一书由渑池先民后人代表和舍饭地乡、村、组惠存留念。平陆县作家协会专门把抗战主题征文专辑《百合花》文艺刊物在会场散发120本。难民及后人代表发言,千言万语表不尽感激之情。渑池县先民代表及后人代表也发言了,他说:“我们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换作你们,你们也会这样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会比我们做得好十倍百倍。”正如一个难民后人所说:“舅爷、妈妈,你们可以安息了,你们的心愿今天我来给了了,我们不做忘恩负义的人!”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不忘战争灾难,修复人文关怀,弘扬民族正气,提振昂扬斗志,为共圆中国梦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