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山伦的头像

金山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5
分享

攀登八达岭长城

                   金山伦

去年五月下旬我随团旅行,其中第五天的行程安排令人兴奋:早晨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然后去登八达岭长城,最后回北京游览奥林匹克公园。

导游介绍: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经纬度计算出来的,每天各有差异。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的地平线相平时,即为升旗时间。

那天升旗的时间在清晨4点50分左右,而我们下榻处却在远离天安门广场的郊区,所以不到凌晨4点大家就相互催促起床乘车。当我们赶到时,天安门广场里已人山人海,理想的观看位置早被人占据,导游只好安排我们就地等候那庄严时刻的到来。站在靠后的位置,升旗仪式的细节肯定是看不到了,大家不免都心怀几分遗憾。导游安慰大家:升旗仪式的具体过程看不全无关紧要,只要能感受到那种隆重庄严的氛围就行。一会儿去登八达岭长城,把心中的缺憾弥补起来。

因我们被前面的人群遮挡,没看到威武雄壮的三军仪仗队扛护着国旗从天安门进入广场的庄严过程。当国歌奏响时,我们的视线越过前面黑压压的人群头顶,才见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冉冉升起。顿时,肃然起敬的激情油然而生,人们都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将手里印有五星图案的小旗帜举过头顶,随着国歌的旋律不断挥舞。

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结束,导游紧密锣鼓地安排大家乘车去往八达岭长城。大巴车驶出北京城,朝八达岭长城所在地延庆区方向驶去。因起得太早,多数人都倚着座椅打盹,车内出奇的安静。阳光倾泻在连小山丘也罕见的广袤平原上,让视野变得更加的空阔清晰。当原野尽头依稀有黛墨色的高山映入眼帘时,我预料就快见到长城了。果然,行进途中,车窗时而掠过山上逶迤的城墙身影,像一部经典大片的预演,令人心旌荡漾。车继续向前行驶,绕过七弯八拐的沟谷,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因游客太多,前面靠近八达岭长城的停车场挤不进车了,只能将车停在后面较远的一个车场,于是大家只好下车多走一段路了。

去往八达岭长城的路边,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写了“崇关天险控幽燕,万叠青山百道泉;绝壁云霞龛佛像,连廛鸡黍聚人烟”的诗句,这是元末明初人周百琦的《过居庸关二首》中的其中一首的上阙。再向前行,就到了八达岭长城的关城。关城建在两山交汇的沟谷处,与两侧山上的长城相连,并设有东、西两座城门,门楣上分别题有“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几个大字。

分明是八达岭长城所在地,为何碑刻的诗句与门楣上的题字都和四十里之外的居庸关紧密相联?经了解得知,作为明长城军事战略要地的八达岭,在长城防御体系中与居庸关是同一防区,隶属于居庸关。它扼守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的咽喉要冲上,是古代连通塞外与中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隘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这一带山峦叠嶂,多险峰峻岭,形势险要,有“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和“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之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护卫京城的居庸关的前沿阵地,是中原北端的一道重要屏障。

因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明王朝修筑万里长城的重点地段。城墙多建在高山深谷处,墙体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青砖依山而筑。城墙平均高度7.8米,墙基宽度约为6.5米,顶部宽约为5米,能容五马齐驱,十人并行,上面设有垛口、射击孔、瞭望口、谯楼(敌楼)、烽火台等防御设施。明王朝苦心经营多年,使八达岭长城成为一处关城相连、墩堡相望、敌楼护卫、烽燧预警的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京畿北部东西走向的强大军事防线。

在登临八达岭长城之前,导游作了安排和要求:大家自行游览长城,准时在上午十一点半到检票口前集中回北京观看“鸟巢”“水立方”,并介绍了八达岭长城分为北坡与南坡两段,北坡比较陡峻,人称“好汉坡”,最高的敌楼处立有“好汉碑”一块,碑上刻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来自毛主席1935年长征途中创作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里的句子。攀登北坡相较有意思,更能彰显个人的毅力。只不过要以安全为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自己。曾有人爬到半坡脚杆就开始哆嗦打颤颤,陷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怯懦、惊恐的窘态毕现,成为笑柄。

导游的介绍,激起了我征服“好汉坡”的欲望,想体验一回充当“好汉”的感觉。我们一行几人从“居庸外镇”城门而入,拾级登上关城平台,踏着青砖铺砌的城墙步道向八达岭长城的“好汉坡”进发。开始的坡度较为平缓,穿过几座敌楼之后,步道坡度随山势的起伏越来越大,个别地段陡得像悬崖。便于游客攀爬,修复长城时,在陡坡地段设有铁栏杆作为扶手。

我抓住城墙边的铁栏杆,顶着艳阳奋力向上攀登,累得汗流浃背。来到一段陡坡前,见到不少游客返回下来时非常艰难。他们抓牢扶手,将身子蹲矮以降低重心,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踩稳脚步,顺着阶梯慢慢向下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般,生怕一不小心摔倒在陡直的坡道上,落得像轱辘一样骨碌碌翻滚的下场。他们胆怯惊悚的狼狈样,令我这个从小在大山里磨炼长大的人窃笑不已。当时也许是鄙夷和逞能的心理作祟,我两只手不断交换着拉住铁栏杆向上用力,几下就攀爬完这段陡直的坡道,令怯懦者相形见绌。虽然我累得气喘吁吁,心里却畅快淋漓,非常得意自豪。为了赶时间,我稍事休息,又继续向最高处的敌楼挺进,去领略“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景象。

攀爬到最高的敌楼处,绝顶凌空,心随风舞,众多山峰仿佛被我踩踏于脚底之下,“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感充盈心胸,“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也应情应景,令人爽心悦目。从这儿居高临下俯瞰,长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广袤的苍穹下,青山叠翠,峻岭巍峨,绵亘起伏的群山似茫茫大海上奔腾的一列列波涛,长城就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游走在无数的惊涛骇浪之上。长城上望不断的谯楼、垛口、烽火台的绵延情景,令人想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来,不禁浮想联翩。古代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长城,“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著名长城学家罗哲文语)。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建立后,将各诸侯国之前所建长城改修相连,最初形成了万里长城的宏大规模。明王朝是最后一个大规模兴建长城的朝代,其所筑长城东起鸭绿江畔的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绵延上万里,历经岁月沧桑、时代变迁,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标志性的风景名胜深入人心。很多人都把游览长城作为人生的一大幸事,连有位诗人描写牙疼也联想到长城,诗句大意是,牙疼这种疼,哪怕是爬上长城也治不好。牙疼和爬长城有什么关系?但他偏偏写出了关系。仔细想来,是长城融入了他的诗心,他才把诗句写得如此奇崛,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游览长城时,多数鲜花已过盛开时季,要不然,在花团锦簇的点缀下,长城的自然风光会更加绚丽壮观,令人流连忘返。因旅程时间安排紧凑,不容许我们在此过多流连,得赶回北京游览奥林匹克公园。当我们原路下山返回,走到我凭借栏杆扶手攀爬长城显摆的那段陡坡处,从上向下张望时,一种逼近悬崖的眩晕感顿时袭上心头,不免使我下意识地心惊胆寒、手脚发抖。真是上坡容易下坡难呀。我立刻振作精神,随即抓紧坡道边的栏杆扶手,小心谨慎地踏稳每一步阶梯,故作镇定地挺直腰杆向下走,尽量不让恐慌的怂样显露出来。全仰仗坡道上有栏杆扶手帮衬,我们才畏畏缩缩下完了那段陡直的坡道,如若不然,也许我们只有弯腰弓背、手脚并用地抓牢路面,像爬行动物一样从那段陡直的坡道上慢慢“梭”下来啰。真应验了那句“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俗语。当初以为下坡与上坡没啥区别,没料想还存在这么大的难度。我之前逞能显摆、鄙笑别人怯懦胆小的行为是多么的拙劣可笑呀。

如今我们空脚空手的借助栏杆攀登长城都感到困难吃力,可想而知,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古代,全凭人挑肩抬于崇山峻岭中修筑万里长城,要克服多少艰难困苦,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要付出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心血,黎庶百姓、戍卒使臣之家要遭受多少伤亡诀别之痛,才完成了这项如此艰巨、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难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家喻户晓。

八达岭长城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其建筑质量之高难度之大、防御体系之完备、气势之雄伟险要堪称万里长城的典范,值得世人观赏。然而时间仓促,我这次游览八达岭长城只算是走马观花,连李闯王攻陷北京前所破的第一道长城防线关口石峡关、我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纪念馆、为铭记贵州各族人民捐资赞助修复八达岭长城而设计建造的贵州碑亭等几处邻近的景点都没来得及光顾。以后如有机会,我将再次踏访长城,安排充裕的时间把心中惦念的景点都用心游览一遍,甚至还想去未经修复的“野长城”寻古访幽,领略古长城荒凉破旧、不事雕琢的不屈风骨,也许心中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与感受吧。

长城上万里,文化几千年,悠悠岁月转瞬即逝。而今,长城古道留痕,烽火台上狼烟不见。新时代赋予了八达岭长城新的历史使命,它像一座历史丰碑,矗立在八达岭的群山之巅,闪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光芒,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品质。遥想当年金戈铁马,它是民族纷争的产物,而今成为联系我国各族人民、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的纽带。自八达岭长城修复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奔赴这令人神往的地方,观赏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奇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