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个子没爸爸高,但身材很结实,虎背熊腰,15岁的时候就是村里的壮劳力了。我儿子小黑在13岁那年,长了12厘米,重了40斤,也逼近170厘米了,但学校的体育测试竟然可以不及格,锻炼太少,不结实。哥哥的少年时光,相比小黑,苦难中练就了哥哥坚强的意志,尽管爸爸教育太严格,让哥哥做事不敢冒险,差一点点无所畏惧的勇气。
鲁冠球声名鹊起的时候,哥哥老跟我讲江浙这些企业家的故事。
我去深圳开会,也刚好哥哥在深圳,他的客户基本都在深圳,哥哥来会场接我,然后去他的住地,哥哥租了存放产品的仓库。仓库有点大,堆着乌漆嘛黑的磁钢小元件。跟哥哥一起在街上吃的大排档。路上我开他的车,第一次开车用导航,我这个家伙方位感是差,100米和200米也是分不出的,由此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就一直不肯用导航。深圳滨海大道上时速必须在60-80公里之间,能保证不堵车,这在北京没有,开得有点好奇。
哥哥办厂创业,那是上世纪末,1999年以前。中国房地产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哥哥是小产业主,企业没有完成大规模的上升,也局限于种种原因。其中比较主要的一点,可能也是小时候爸爸过于严厉,让哥哥还是在自信力和冒险冲劲方面,缺乏许多历练,也是受的挫折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只局限于防范和规避阶段,父辈对子女的最好的教育,是凡事敢试,敢面对失败,并勇于选择和放弃。做成事的概率,基于做小事的规整,才能有做成大事的格局。
俞敏洪做成新东方的时候,在他回忆自己父辈的影响时,提到爸爸出去做造房子的建筑帮工,捡回来许多碎砖,堆在天井里,农闲的时候,堆砌成了一个美丽的鸡舍。化零为整,而且做成了圆满的小事。
我在深圳时,跟哥哥谈到磁钢厂规模和转型的问题。当时厂区是姐夫帮助买下的地皮,磁钢的技术引进是横店有一个著名的龙头企业东磁,是横店集团第一个上市公司,现在旗下也有70多个厂区,是横店集团支柱产业,世界第一磁都,哥哥的妻舅和我们家的亲属里头,许多都在东磁的产销供流水线里,跟哥哥一样,横店有几百家私企磁钢厂。哥哥当时的流动资金是小姨夫帮忙的街面楼房抵押贷款。提高产业规模扩大再生产,基本是硬件和软件的同步增长。哥哥自己启动后,是侄女和侄女婿从上海回来一起办厂,前期都是哥哥自己为主,后期两个双胞胎外孙出生以后,哥哥退居二线到最后完全脱手,现在就完全移交侄女婿管理。在改革开放的40年大洪流中,哥哥嫂子做为江浙的一分子,充分享受到了农转非的经济模式的转变。侄女婿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父母出外搞建筑,从小跟姐姐在东阳的巍山镇乡村长大,独立性很强,吃苦耐劳,侄女娇气点,但社交活动能力天生遗传很强悍,所以夫妻搭档,小厂生机比哥哥一人掌门时要活跃。现在还有很大的厂区出租,以后有机遇也可以完成哥哥当年完成不了的突破,且看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走势。小家总是依赖于大家而生存的。深圳的市场因为玩具和电器行业出口的萎顿,哥哥当年的客户端已经基本消失,侄女侄女婿现在都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及其义乌周边找到了客户源。管理企业需要学习和提升,这也是江浙所有民营企业进入一个上面的层次必须需要走的一个捷径,企业管理的咨询和培训,这一块的市场需求,应该有仁人志士去开拓去探索,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再教育,是侄女侄女婿他们家族企业第二代走出平庸建立辉煌的必经通道。
中间经过疫情三年,尽管最大的客户因为出口商品受限销单,但国内供销的零碎客户起来,总体影响还不大。
对于家族里第二代的职业选择,哥哥是进入横店中学以后,与时俱进,走入了办厂做企业之路,并成功地交接给了侄女侄女婿这一代,也是受哥哥的影响,侄子高考分数浙江省第91名,数学物理全满分各150分,但因为从小在横店中学长大,看着爸爸妈妈办校办工厂长大,侄子填高考志愿,根本没有他爷爷和我参与意见的前提,侄子自己说以后就想当总经理,他倒没有说,就想做董事长。所以,在爷爷圈定不去北京的建议下,上海交大的工程管理就是侄子自己的最佳选择了,这个志愿,哥哥也是很喜欢的。大学四年毕业,想当总经理的念头没有改变,进上海汽车公司,肯定是很理想的就业单位了。五年后,修改文章至此,侄子已经如愿掌门子公司董事长了。
当年进去以后,就侄子的专业,在这个组装销售的公司里,是几乎没有用武之地的,也是没有跟我商量过,侄子自己开始周末读书,花了三年时间,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在上汽从事审计工作。至今工作已经20年了。侄子是认真踏实严谨的一个人,我从小给他买的第一个玩具就是2.5元一个的小汽车,特别精致,在杭州庆春路买的。也是想不到,侄子一辈子的工作,就是在汽车行业启动的。侄子是共产党员,非常要求上进的上海市第一个大国企高管。他现在时不时会来清华学习,有一次我俩在清华西门喝咖啡,侄子说,要是当年小姑您在北京,爷爷肯定会赞成我进清华的。这话没错,假如要我来参与他的志愿,显然不可能是管理类的,我可能会让侄子学数学物理,数学物理是基础,男孩子无论学数学还是物理,是理性思维的蔚蓝天空,以后想飞向哪块云端歌喉,都是信手拈来的。
这段的修稿是在我夫家的村庄完成的。我回家乡出诊,昨晚去附近的工业区慢跑,这四十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规模没有横店大,但也很震撼。村头一个小凉亭,新建的,原来的老的泥土路上还有我们家曾祖父捐资过修建的一个凉亭,天暗拍的照片。
我最爱吃的一道家乡菜是炒螺蛳,堂妹美英做的,她亲自从池塘给我捉来的。
晚上金盘村工业区散步慢跑回来,71岁的婶婶已经给我煮好老菱了,童年满满的记忆,江南秋天两道风景,老菱和莲蓬。
长亭外古道边,一条小泥路的尽头是我家曾祖父蒋友福老先生参与捐资建的凉亭,曾祖父曾祖母江浙一带喊太公太婆,一生吃素信佛念斋,一生积德做善事。
夫家的村庄不大,高楼别墅不多,但整个村庄绿树成荫,村口小溪绕村,流水潺潺,小溪是丈夫童年嬉戏的地方,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来夫家村里宿过的第一个夜晚,是2023年的9月9日夜晚,缅怀太公太婆的恩德,9月10日又是教师节,子孙承接先祖甘露,立功立德立言,生生不息,这也是教育之乡博士教授之乡的东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