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南方的大都市出差回到这个北方的故乡村庄时,这里的秋意已经甚浓了,满眼都是层林尽染的景象,空气中的寒意也浓了起来,我不得不收起从南方穿来的短衫,而套上几件厚厚的外衣。当然作为北方人,我是早已习惯了故乡的秋天的,所以还能适应。乡村的秋天仿佛总是来得要比城市早,也许这只是一种感觉,但你得承认,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首先在视觉上要比乡下人感觉到的晚一点,当金黄的麦穗在秋风的吹动下滚滚而动时,城市的人们眼前只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拥挤的人群,尤其是深秋,当乡下的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在田里忙收割或已围坐在火炉旁边时,城市的人们还穿着时尚的夏装行走在大街小巷里,因为乡村的气温总是要比城市低得多。在外漂泊这么多年,又一次走进故乡的秋天,尽管已是匆匆数年,但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直深深吸引着我,吸引着一个游子漂泊的心。已经是生命中的第四十一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正如一个诗人所说:“依然迷信着美”。我对故乡的乡村之秋总是记忆犹深,因为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觉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的含义。正如郁达夫文中所言,秋的色,秋的味,秋的意境与姿态,都在这里了。尽管在许多的文人墨客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但我想他们多多少少掺杂了些许的个人情感罢了。
白杨树和榆树枝飘落的黄叶已杂乱无章的铺满了村庄的小路,人走在上面,脚底下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在静寂的秋夜里,风起来的时候,它们也会漫天飞舞,飞上屋顶,窗台上偶尔也会飘来数片落叶,落叶知秋,而对于一个游子而言,这又是怎样的情怀啊?
清晨和傍晚的时候,行走在村庄的小路上,总会看见那一只只的麻雀落在农家的房屋顶上,有时是几只,有时又是成群的飞落于屋顶,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暮色降临,也是倦鸟归巢之时,它们的叫声伴着落叶在风中的沙沙声,交织成一种令人心碎而又有点惆怅的乐曲,当暮色完全笼罩村庄的时候,这些鸟儿才三五成群的飞到窗户外的大松树上,然后再慢慢的一个个钻进浓密的枝叶中,幸好松树中很少落叶的,这给了鸟儿们一个栖息之地,钻进去的时候偶尔也会听到几声鸟叫声,但渐渐又归于静寂,鸟儿们已进入了梦乡。
习惯于在故乡这样的秋夜聆听一首古老的歌谣,仿佛年代已经很久远,那曲调悠远而冗长,躺在床上,静静地聆听,似乎很远又觉得很近,曲子凄楚委婉,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情事。是《梁祝》的凄迷忧伤,还是《泰坦尼克》的浪漫委婉?一壶烧酒,一本佳作,仿佛置身于一个很久远的年代,此刻竟有了“今宵酒宵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的诗情,有了“一壶浊酒喜相逢,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样的豪情。
曲终人散,已是午夜,一轮明月正挂中天,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村庄的每个角落,带着微微的醉意独自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瑟瑟的秋风吹拂在脸上,想象着陆放翁“饱将两耳听秋风”的情怀,有一种惬意。远处的村落里,不时还传来三两声的犬吠声,还有庄稼汉忙着给牲畜添加夜草时恼怒的哟喝声,这些给静寂的乡村秋夜增添了些许的情趣。稻谷的清香开始在空气中浮动,田里面还没有收割完的小麦在月光映衬下,远远望去,一片金黄色。这又是故乡的一个丰收之秋啊。
故乡的秋雨不是很多,但下起来却又很缠绵,虽比不上南方的梅雨季节,但有时一下也是两三天,从清晨一直下到傍晚,偶尔停上一两个时辰,天空的云朵又阴沉沉的涌了过来,淅淅沥沥的又下了起来。傍晚雨停的间隙,来到户外,看见乡村的小路已变得泥泞起来,但泥土的清香和麦香味在空气中愈加浓厚了,沁人心脾,村里已是炊烟袅袅,不时从农家的厨房里传来拉风箱的吱吱声和农妇们在面板上擀面的滋滋声,还不时的站在门口呼喊着在外面嬉闹的孩子们赶快回家吃晚饭,农夫们则叼着旱烟锅,忙里忙外,构成了一幅秋日农家乐。
每年的此时,我都会走进故乡的秋天,如同为了一场如期的赴约,尽管故乡的秋有点薄寒袭人,但是在游子的心中,对故乡只有炽热而非悲秋的情怀,故乡的秋是多么适合游子的思念,又是多么适合游子们银亮亮的梦啊。这也许是我对故乡的秋天情有独钟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