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当看着奖俊埠村新修建的200立方米的饮用水蓄水池封顶注水后,那一天,晨曦微露,全村的老百姓都纷纷涌向奖俊埠岭下面的半山腰,想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那一天,奖俊埠村落下了深秋的第一场雪,而这一天正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就这样到来,冬天似乎已在赶来的路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奖俊埠林场一个叫南岔的地方,一股清泉不分昼夜的绕过山谷,峰回路转,它始终默默无语,将最终流入奖俊岭半山腰的这座蓄水池中,这眼泉,奖俊埠村人称之为南岔泉,其实在奖俊埠人的心里,这眼泉就是生命之泉,她哺育了祖祖辈辈的奖俊埠儿女、也滋润了这一片山川河谷、才使这一片美丽的土地始终充满着生机勃勃。
每天清晨,奖俊埠村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自家的水龙头上接下这甘甜的泉水,解决一天的生活的所需,尽管泉水日夜不知疲倦的涌动,但涌入一夜的泉水无法有效满足近三分之二人口的饮用水,蓄水池的水很块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村民们接完。在我们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两不愁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是重中之重,全村五个社,385户1500多人,原有50立方米的蓄水池要解决三分之二人口的饮用水问题,蓄水量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其余三分之一的人则使用地下井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修建一座200立方米左右的蓄水池,彻底解决这三分之二人口的饮用水问题”,在几次的交谈中,村支部杨书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但她又多次陷入了忧愁之中,这修建的资金从哪里筹措?根据预算,修建一座这样的蓄水池至少需要20万左右的资金,县上、镇上财政资金紧张,村上更是捉襟见肘,作为驻村工作队,我们每个队员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记得在村委会的第一次表态发言中,我曾对着村民代表们说,从驻村的这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是村上的一员了,这里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工作队一定会竭尽所能,能够为全村的父老乡亲实实在在的做一点事、造福乡梓是我的初心,也是我作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的责任,若将来有一天最终要离开,我的心是了无遗憾的。
在我们和村委会干部再三商榷下,村上还是给镇上和县上相关部门打了资金申请报告,静静等候回音,而我们工作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四处筹措项目物资,修建蓄水池,最重要的物资当然是钢筋、水泥、沙子,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开着车分头跑全县的钢材厂、水泥厂、沙石厂寻求募捐,我们半开玩笑的称之为“化缘”,半个月后,物资的事终于有了些眉目,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得知情况后,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向集团公司进行报告并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及时向村上无私捐赠了50吨标号为42.5的水泥,价值2.2万余元,水泥的事算是有了着落,也解决了燃眉之急,为了表达对企业热心捐赠的感激之情。单位领导专程从兰州赶来,与我们驻村工作队,还有村支书一同将一面印有“乡村振兴献真情,帮村助力促发展”的锦旗送到了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手中,负责公司生产的杨处长动情的说,作为当地的企业,为了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将继续以捐赠的方式加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助力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那一刻,我真心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从心底里点赞。
半个月后,县上关于村上修建蓄水池的批复也下来了,县财政拨付了三分之二的资金,修建蓄水池的事终于提上了日程,动工那天,村民们兴高彩烈,奔走相告,挖掘机轰鸣着开上了山坡,半山坡上挂起了彩旗,放起了震耳欲聋的烟花,我静静的站在半山腰,看着满天的烟花和欢腾的人群,难掩心中的激动,似乎听见那一股清泉正越过山谷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
南岔泉水出自奖俊岭下的奖俊埠林场,应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那就是泉水的水质肯定适合做矿泉水,在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同样是食品生产安全方面的专家型人才王伟探讨提出这一看法后,一个胆大的想法在我们的脑海中闪过,将来能否在这里修建一座矿泉水生产厂也是大有可能,如果最终能够造福乡梓、惠及百姓,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和村支部杨书记商量后,她表示惊讶,从来没想到过这普通的饮用泉水还能走出大前景,她完全表示赞同。
一个秋日的傍晚,迎着天边绚丽的晚霞,我们和村干部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奖俊埠林场深处的期盼已久的南岔泉,同行的村委会杨主任告诉我,这个南岔是奖俊埠林场的10个管护站之一,所以这个泉的位置十分重要。为了保证饮水安全,泉眼出水口平常是用一片厚重的铁板锁盖住的,打开了盖子,我看到股涌出的泉水,饮水思源,我俯下身子,从泉眼处掬起一捧有点冰凉的泉水,一啜而尽,一股甘甜沁人心脾,那一刻,我的眼眶有点湿润,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真正含义,这么多年,行走祖国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每遇一处泉水总是会带给我一些感动,我都会长久的驻足凝视,每一处泉水也会带给我一些不同的思考,但此刻,我觉得这小小的南岔泉尤为让我感动,我后来一直将它称作幸福泉。我们按照食品安全检验的抽样标准取了水样,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泉水沉甸甸的份量。
我们将水样及时送往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对水质各项指标进行了检验,一个月后,检验报告出来了,正如我们所料,泉水水质基本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所含的锶元素完全符合天然矿泉水的界限指标,为下一步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在随后召开的村委会会议上,当我将这一消息向大家宣布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和喜悦的表情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招商引资、项目规划等一系列事情逐渐提上了日程,而我们的内心也曾忧虑过,奖俊埠村位于奖俊岭下,虽然有233省道从村子中间穿过,东距武胜驿镇18公里,距永登县城38公里左右,翻越奖俊岭,一直向南通向永登民乐乡、通远乡,也通向连城镇,北与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毗邻,但由于南岔泉位于深山腹地的奖俊埠林场,投资成本大,办理林区开采各项手续难度较大,市场前景还是未知,这些制约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否真的会有投资商愿意来这里投资兴业也不得而知,忽然间觉得,还有好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还是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此刻,我还是会想到我的故乡—榆中县北部山区,我的故乡没有泉水和井水,儿时的记忆里只有十年九旱,人们靠天吃饭,祖祖辈辈以来,人畜饮用水始终是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家家的房间屋后、田间地头都会有好几口水窖,用于储存雨水、农田抗旱,而雨水的收集则全靠地表径流,一场小雨的雨水不足以形成径流,雨点会瞬间被干涸的黄土地所吞没,而形成地表径流至少需要一场大雨或暴雨,雨水先顺着山梁沟壑、混杂着大量的泥土、裹挟着各类柴草,有时候甚至是牲畜的粪便,自然地向低处流淌,最后在末端顺着人工挖的土水渠一块流入水窖,再经过数天的自然沉淀,大部分杂质沉入水窖底部,水质稍见清澈,才能用水桶打上来饮用,虽然暂时解决了饮水问题,但饮用水安全仍无从谈起。1995年,政府在甘肃中东部、即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的战略决策,即每户建立100平方米左右的屋顶和庭院水泥集流面,在院落打两眼水窖,发展灌溉一处庭院经济,这一工程的实施,解决了131余万人、119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多年后,我一直在想,足不出户,100平方米左右的屋顶和庭院水泥集流面,不论大雨小雨,基本做到了雨水的全收集,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饮用水问题,或许真的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那些年的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2017年,甘肃省政府实施了“引洮北山供水工程”,全长546.2公里,至此,洮河水流入了我的故乡,4.56万人喝上了自来水,这一壮举史无前例,彻底解决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这些年,每到不同地方的农村,我都会始终关注着农村饮用水问题,而一眼泉水更是会引起我无数幸福的遐想,一座大山因有水而灵动、一个村落因为有水而生机勃勃,所以我总是对关于水的一切充满着期待,为村上把“水”的事情办好是我的心愿。
记得驻村不久,我了解到村上原有的两台井用潜水泵因年久老化、出水量不足、严重影响到1000亩种植红笋及时滴灌,红笋是村子里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们一年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每年的生长季节,需要用地下井水大量的进行滴灌,水泵对于滴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我积极的向单位汇报相关情况,同时自己也不停的到处奔走进行募捐物资,9月份,水泵的事终于有了着落,在单位的协调帮助下,甘肃省绍兴商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及时为村上购买更换两台潜水泵及配套设备,价值4万余元,解决了全村滴灌工程的燃眉之急,我再次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作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我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单位分管领导、镇上分管领导及村委会负责人在现场向企业赠送了锦旗、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水泵捐赠仪式,表达了对企业热心捐赠的感激之情。
在水泵捐赠活动现场,我向甘肃省绍兴商会郭会长等一行商界人士简要汇报了南岔泉的基本情况,特别提到泉水的水质优良、所含的锶元素完全符合天然矿泉水的界限指标时,郭会长当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在我们西北的这样一个小山村,有着这样一眼不普通的泉,而且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问题,是真正的惠民泉,应该好好加以开发利用,并表示将积极呼吁有意愿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兴业,力所能及为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郭会长的话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村民和我们的心。
新的蓄水池和井用水泵已投入使用,按照村支部杨书记的想法,蓄水池的泉水已能满足全村人员的饮用水问题,而井水将主要用于全村2200亩红笋的滴灌,而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红笋种植面积,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
一眼碧泉,流淌千年的沧桑,而南岔泉的历史已无从追寻,它只存在于祖祖辈辈的口述和记忆中,纵然时光流转,容颜从未老去,驻村的两年时间里,我曾无数次来到南岔泉,仿佛是在等待一个约定,而我也终将离开这里,微风起,我看见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我的内心竟翻滚起莫名的心伤,此去经年,即使在颠沛中饱经一脸的沧桑,但愿有一天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