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泽香的头像

金泽香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9/03
分享

双生花

之前有两则与书相关的新闻,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北京某书店关张,贴出歇业告示:“您的周围可以少一家书店,但您的世界请不要少一本书”。另一则是知名电商平台亚马逊中国在七月宣布:正式停售纸质图书,保留电子书业务。一个撤店,一个下线,纸质书的转身来得何其仓皇。

好在,书是物而非人,你若不弃,它自不离,任周遭变动几何,梦醒时分,一轮明月照残卷,室内书香依旧。

一个时代的更迭势不可当,电子信息技术有如骁勇之士,具有强大的创新与再造能力。相比纸书之单一,它以移动互联网为根基,于不同平台盛放各色内容,任君自取。新媒体内容简、短、多、杂,电子书又以高度仿真复刻纸制版。我不止一次地想,再有远见的古人,也无法预料千百年后纸质书的遭遇吧。如果知晓,他们会作何感想,悦纳、坦然、失落,还是不着一语的沉默。

古人已远,声不可闻。今人意见纷纭,争论不休。一派认为电子读物是趋势,纸质书必然式微;另一派给予强硬回击,坚决捍卫纸质书的尊严。往大了看,事物之兴衰自有命数,人力难挽;往小了看,在可选的范围内,适宜的即是对的。情怀也好、立场也罢,远不如适宜来得妥帖。

此番感悟并非凭空得来,亦经过一段曲折。

起初,受身边文友影响,我是纸质书的忠实拥趸者。书之于我,不仅在读,还在阅。书是美的。试想,当你捧读装帧精美的书本,那精妙的封面、纸张、插图,不亚于一件小小的艺术品,手里捧的是书,是礼物,更是书籍创作者呈献给你的小小心意。掀开封面,有可能遇到作者的签名,那是另一重惊喜,见字如见人,隔了多少重山水,相逢的人终会相逢,即便在这白纸黑字的读本里。随着阅读的深入,翻动书页,一页页纸张发出脆响的哗哗声,听听,多像朗日午后白杨与风的嬉戏,阅读者的心境莫不辽阔高远起来。所以,我爱书,爱它真实可触可感的美意。

然而蜗居都市,不承想一颗沸腾的爱书之心,竟也会受制于现实。当书架、书桌、窗台,甚至连寓所的角落都堆满一摞摞书时,我难以回答朋友的戏谑之问:“爱书也算恋物癖吧?”朋友笑称,书才是这所房子的主人,你不过是管它借一床一桌的房客。是啊,环视寓所,过道狭小,空间逼仄,高低堆放的书卷如丛林山坡,阳光难以通透照射。我与书们面面相觑地挤在这满满当当的小屋里,心想,久之必然相互亏欠。

“断舍离”三字,原以为专指处理家居杂物,直到动念才知,心爱的物件一旦泛滥也可能沦为处理品。再美再爱又如何,等到溢满空间,我们都难舒展。终于,下定决心清理书卷。这期间有犹豫,有不舍,有自责。书有灵魂么,是否知道我们分别在即?整理时,怕朋友说我矫情,埋首不响自顾自打包。倒是朋友贴心,说已帮这些书找到不错的下家,他们都是爱书人,大可放心。余下处理不了的,朋友建议我转给某二手书平台,用微信预约即可上门收取,不仅方便,平台还会对每本书做清洁消毒工作,也是极尽善待的。朋友打趣我早该试试,让闲置的书去更需要的人那里,它们才会再度生辉,何必金屋藏娇。想来在理。

网络的光照进我的读书世界,它帮我腾挪旧书,递送新本。为适应电子阅读,我买来Kindle阅读器,手机、iPad安装各类读书APP。自遭遇空间与书量的冲突,我尽量不囤书,阅读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到底无法脱离现实单独存在。曾经对纸质书爱得偏执,现在想来实无必要。既无力珍藏各卷,不妨储存电子版,相较而言,后者更易长久。转向,算不得投诚,若两派质问我的归属,我决意弃权,既不为纸质书呐喊,也不为电子书呼号。遇大爱之书,仍会买下,电子阅读也会坚持。

2019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榜单甫一发布,我收到电子书平台推送获奖作品之一《主角》免费读的消息,其速之快令人咋舌,仿佛腹饥食客遇到美味大餐。连日阅毕,久难平静,佩服作者扎实细腻的笔触和尽态极妍的叙述,难忘故事里个人命运与时代胶着的起伏沉浮、历史悠久的秦腔古韵、鲜活彰显地域气息的方言……至此,阅读者当如何致敬和感激?唯郑重购书以表。

如今,电子书与纸质书的结合使用成为我的阅读之选。它们各有特点,电子书便捷、轻简、价廉,自带读者交流区,适宜通览内容、了解他人评价,待遇上心仪读本,再考虑购买纸质书细细品阅,留作收藏。说到底,电子书我爱,纸质书我亦爱也。我无法预知未来诸多变迁,作为一名由传统纸质阅读过渡到今日复合型阅读的阅读者,我衷心希望任何一种阅读载体相互结合,如双生花竞相绽放,不要消亡,不以哪一方消亡为更迭的代价。因为,我不忍想象,至我耄耋之年,数字信息时代全面来临,地球无纸张可寻,无墨香可闻,忆起遥迢过往恍如前世,不得已伸出颤巍双手,在键盘上敲出一行字“罗曼蒂克的消亡史”,那该是多么孤独的时刻啊!

(本文首发于《北京文学》2019年第11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