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朝》的头像

《今朝》

内刊会员

散文
202010/14
分享

大美凤岗

钟明


数十里风光旖旎的莲塘,以及路边密集分布的飞檐画栋的古建筑群,构成了凤岗。凤岗最出名的建筑,当属被称为“九厅十八井”建筑群。这一带数万平方米的建筑,堪称瑞金古代建筑的风华翘楚,浓缩了客家明清建筑风韵的精华,无论其形制还是规模,或其建筑艺术水平,都属赣南闽西客家建筑的前沿。清明过后,凤岗村的同族宗亲钟起森打来电话,邀请我前往凤岗,我欣然而往。


       宗亲叫我进村,原是去黄豆园的承啟堂祖祠祭祖。闻听黄豆园祖祠一语,我犹如坠入雾里云中,半响无语。回到家里,一问耄耋之年的老父,我方知自己的某位远祖的确曾在凤岗栖居过,难怪父亲常说自己的老家在壬田。从发黄的族谱里考证下来,我终于发现这里也曾是我先祖根脉所在的地方。来到凤岗黄豆园后,我发现仲鸣太祠堂规模并不大,却已修葺一新。因拆除空心房之需,祠堂四周皆为平地。站在大门口,我注意到这座祠堂古色古香,白墙黛瓦,其朱门之上悬挂着一对硕大的喜庆灯笼,门口一副藏头对联引起了我的兴趣。上联是“仲尼复礼推仁福裔千秋沾圣泽”,下联是“鸣鸟朝阳伏瑞金光万道耀贤门”。

       钟起森等宗亲告诉我,在凤岗村,除了有我们长房的裔孙,还有五房的宗亲。当然,村里还有一支张姓的客家人。相传,历史上某段时期里钟张两姓不和,闹过矛盾,还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为何钟氏先祖会从瑞金县城繁华富庶的东关一带迁徙到壬田凤岗村高高的山岗,乃至更远的半坑陇山区呢?族谱并无记载,钟起森也语焉不详。祠堂北边还有几棵近千年的古树和一大片祠堂群,钟起森说那是张家祠堂,据说当时张家出了个州司马。我们五房的叔廉太祠堂在黄豆园北面,与仲鸣太祠堂比肩为邻,也与凤岗九厅十八井遥相呼应。当年,五房后裔大量聚集在凤岗拓展了不少基业,包括著名的九厅十八井。

       参观完承啟堂,再往北步行数百米,我来到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雅程太公祠,正前方有硕大的祠堂和堂前广场与之相匹配。而与如此广阔空间相配套的,是雅程太公祠奇思妙想、气势宏伟的石雕门楼。在门楼的正中央,依稀可以看见“雅程荆善”四个红色大字的痕迹。从这四个题款来看,雅程是五房开山祖叔廉公的字号。瑞金古时属荆州管辖,荆善两字当是折射着一户名耀江南荆州的大善人 -- 钟公叔廉旷古悠远的博大情怀。

       雅程太公祠最令人震撼的是它的前门门楼。这座门楼全部由大青石镂刻而成,门框为石料,大门为木门。在憾人心魄的石门之上,其基本造型由三组大型石刻浮雕组成。这些浮雕作品有的达到三层或四层镂刻,其难度之高是显而易见的。最核心的顶部石刻浮雕,是一组龙船造型的永久标志性装饰物,古时能工巧匠们在浮雕中早年遗留下来的铁嵌,其铁质串联的组件已经锈迹斑斑。这些浮雕穿越了近千年的历史时光,依旧以初始的模样呈现在我们眼前,里面涵括了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历史和人文故事,还夹杂着无数的经典造型和花纹图案,其刻工之精美,造型之独特,名实相符地达到了江南建筑的较高水平。在大门两侧的马头墙上,飞檐画栋的装饰在蓝天之下灵动欲飞,墙体之中的各式风格的窗户既端庄大方,又显得朴实唯美,令人叹为观止。传说叔廉公也是一位读书人,其本人似乎没有考取什么皇帝御赐的功名,但他的许多后辈却人才辈出、将军云集。走进雅程太公祠,我发现里面有三进祠堂,整个建筑由青砖加木结构组成,内中设计了三个天井用以漏光和集水。在立柱两侧有对联一副:祖宗善行积德传千古;子孙学文习武兴万年。在头顶的横梁之上,悬挂着 “司马良才”“甲科及第”的牌匾,该是反映该族先祖曾进士及第或武功爵显的事迹。在祠堂的最后一进祖堂的横梁之上,赫然悬挂着“绳武堂”三个大字。对于钟氏颖川堂与绳武堂有何历史渊源,我一时无从考证,只能猜想它定与钟氏先祖钟繇一家武功盖世密切相关。当然,在叔廉公系下,肯定也出了不少将军能人,比如司马就是掌管军队钱粮的高官。关于这点,在祖牌上面的古老绘画中,我看到一位将军跨下马、掌中枪,该是一位万人敌的英武将军。出了雅程太公祠,我们来到隔壁相邻的钟氏敦睦堂。从规模上来看,这座祠堂与雅程太公祠相比小了很多,但透过字里行间的含义,我猜想这个堂号该是做人敦厚无华、与人和睦相处的寓意。

       行走在凤岗村的乡村小道上,到处都已草长莺飞,田野中的早稻已经绿意盎然,我油然心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在凤岗村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我都能获得一种穿越时光、重回历史的顿悟。不过,凤岗村之所以名声在外,还是以其三千余平方米而闻名祖国东南一角的 “九厅十八井”而声播远近。所谓九厅就是其拥有九个厅堂,十八个天井和九十九间屋子。试想一下,建造如此宏大的客家祠堂院落,其主人一定是一位富可敌国、子孙满堂的传奇人物,一定要聘请何等水平的设计师来为主人设计,也一定要招来数以千计的技工参与建设。

       尽管天色渐晚,我好奇的念想愈加强烈。经过左盘右旋的乡间小道,我们在领略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建的一栋栋崭新别墅民房之后,终于来到凤岗村最享有盛名的钟唐裔公祠。遥望庞大的钟唐裔公祠建筑群,我在大院门口浏览一副今人在大门上刻下的朱字对联:凤飞天下气势伟,岗发富贵人才兴。我私下里想,这副对联固然实用工整,但其毛笔书法却是差强人意,实在难以与这一久负盛名的大型客家建筑相匹配。

       走进大院的土建门楼,我由来已久的好奇心开始发酵起来。首先进入我视野的,是一个芳草萋萋的偌大的庭院,庭院中零零星星地晒了人们的衣服。由于院落未经精心打理,整个草坪显得有些无序。在大院的南面,是一口后人新近整理过的水塘,这种水塘一则因为建筑风水的设计需要,二则可以满足一旦发生火灾时用水之急需,三则可以供人浣洗衣衫,四则可以养鱼。水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里面放养了不少鱼。在鱼塘之南的地方,一览无余的是数百亩蓬蓬的莲田,在这个季节里那些碧绿无瑕的莲叶已经田田玉立,虽然还没到莲花开放的时节。

       随后,我静静地站在钟唐裔公祠大门外,观察着这座宗祠“含远山,依绵江,靠高岗”的地理格局。我想,建造了如此庞大建筑群,在三百多年前这里一定居住着一个人口众多的巨大家族,而且,他们一定非常勤劳富有、非常聪明能干。祠堂的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幅牌匾,上书“钟唐裔公祠” 金字。看得出,匾额上方的穹顶已经维修完毕,因为里面的板材中夹杂了一些新鲜的木料,尽管它们还没有上油漆。

       陪同我一起参观的,是凤岗村的张运来书记,以及附近的一些钟氏后裔。他们告诉我,钟唐裔公祠(俗称九厅十八井)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平方米。该公祠由一个主厅和左右各一个副厅组合而成,其主体建筑大多由青砖砌筑而成。祠内有藻井、斗拱、雀替等复杂的木雕构件,内含彩绘等装饰,其设计之精巧,气势之雄伟,花纹之瑰丽,堪称瑞金清代建筑的代表作。

       古村也是红色旧址。张运来说,村里有红军烈士 105 名,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办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现在国家拨出专款300 余万元,正在对这一革命旧址进行保护性修复。原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七次常委会上,通过了创办劳动感化院的决议,以看守、教育及感化违反苏维埃法令的一切犯人。1934 年 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个劳动感化院迁入钟唐裔公祠,这个祠堂便承担了押犯场所和劳动感化的功能,内设了感化部、生产部、营业部和总务处。祠堂门口,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地安放在两侧,据我观察它们应该是原物。在大门口,挂着“瑞金市凤岗古民居理事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旧址简介”等牌匾。资料显示,被关押在这里的罪犯分三类,分别是反革命犯、重刑犯、普通轻刑犯。平常时间,犯人们除了要认真学习、反省外,还要通过进行各种形式的劳动,这些收入既减轻了各级苏维埃政府的负担,解决了单位的各项开支,还可将剩余的收入上交,以支援前线的红军作战。据悉,从去年开始,瑞金市相关部门已拨付了三百多万元的款项对感化院旧址进行保护性修复。

       我信步走入这迷宫般的宏大祠堂。主厅内侧两边,相对称地立着十对巨木立柱,这些立柱都是原物,它们以精雕细刻的花岗岩石为基础,上面都张贴了钟氏后人清明祭祖时的对联。远远望去,这些已经基本维修好的祠堂横梁之上,悬挂着“圣旨 -- 节孝”“鸿都寿硕”“通奉大夫”等系列匾额。在最后一进祠堂的祖牌位上方,非常醒目地挂着“世美堂”的堂号。在祠堂四周的墙壁上,还朦朦胧胧地显现着一些清代的素描壁画作品。除了世美堂外,还有福兴堂、神武堂、敦腾堂、绍德堂等堂,这些祠堂错落有致,庄严矗立,有的化繁就简,有的雍容华贵,确实不简单。祠堂两边的厢房,当年大多为劳动感化院的工作车间。在警卫部里,有 40 多位政治保卫局派出的政治保卫中队在此警戒。

       行走在悠长的洞水里,吹来的徐徐清风告诉我:当年这里是宜居的场所。忽然,在一个小型的将要倒塌的祠堂里,我注意到那里安放着几位老人的遗像和东关钟氏的族谱。看样子,在前不久这里还有人居住,只是因为房子快要倒塌,他们才不得不搬离。祠堂西侧一段由三合土筑成的围墙还挺拔如初,虽然墙体上生长着各种植物。在围墙内侧,有人栽种了脐橙、枇杷等果树,还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菜园。从这些生机盎然的植物中,我终于寻觅到人与自然依然鲜活的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